說起湖北黃岡的林氏家族,人們最熟悉的當屬「林氏三雄」,分別是林育英、林育南與林育蓉,他們是堂兄弟關係,其中的林育蓉就是大名鼎鼎的開國元帥林彪,其實,林彪還有一個親弟弟,名叫林向榮,也曾為中國革命英勇奮戰,可惜在1949年壯烈犧牲。
林彪兄弟姐妹共六個,中間四個是四兄弟,分別是慶佛、育容(林彪)、育菊(林程)、向榮,他們按照字型大小來排正好是「正、大、光、明」四字,林彪字「祚大」,最小的林向榮字「祚明」。
1937年初,時任紅軍大學(也就是後來的抗大)校長的林彪終於在延安見到了闊別多年的三弟林育菊,林彪向弟弟介紹了當時全國的革命形勢,並鼓勵弟弟們能夠參加到革命的事業當中,還把一張紅軍大學的招生簡章塞到了弟弟的手中,讓他帶回去好好宣傳。
林育菊回到家鄉後,稱自己見到了二哥,全家人都非常高興,尤其是看到林育菊帶回來的招生簡章,林氏的這些兄弟子侄都激動不已,林彪的弟弟林向榮當即決定要報名參加革命,於是,林向榮便召集了九個青年一起向革命聖地延安奔赴,其中還有林彪的侄子林欣然、外甥陳得之。
林向榮來到延安後不久,他的哥哥林彪便在平型關給予日軍以重創,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憑此,林彪成為名噪一時的抗日名將。看到哥哥取得的成績,林向榮羨慕不已,心想一定要以哥哥為榜樣,為革命多做貢獻。
不過,隨後林彪在返回延安的途中,被閻錫山的哨兵誤傷,便前往蘇聯治病,林向榮則成為抗日軍政大學的第四期學員。
畢業之後,林向榮被分到晉察冀邊區擔任副連長,到解放戰爭開始後,林向榮已經成為一名團長,是590團建團首任團長,仍然活躍在晉察冀軍區,林向榮率部參加了解放石家莊、綏遠等戰役,平津戰役開始後,林向榮奉命向張家口發起戰鬥,生擒了國民黨軍二七一師師長張進修和副師長梁超。
林向榮此戰僅用了16個小時,創下了全縱隊首次殲敵一整個師的記錄。
1949年4月,林向榮率部來到太原北郊,即將打響解放太原的戰鬥,當部隊來到一座化工廠時,這裡是敵人北郊防線的一個重要據點,沒想到還未開打,敵人便舉起了白旗,並提出商談,為了減少軍隊損失,林向榮主動請纓,提出帶領一個排前去試探。
令人沒想到的是,當林向榮即將到達敵人陣地時,卻遭到敵人的猛烈攻擊,被逼到一個無險可守的「絕地」,雖然身處絕境,林向榮仍試圖進行反擊,警衛員中彈倒下,當林向榮上前救護時,被敵人的子彈擊中,當場犧牲。
一九七師領導得知此事後非常痛心,便由師政治部起草給林彪寫了慰問信,面對弟弟的犧牲,林彪雖然心痛,但卻說道:「為革命而犧牲完全應該,這完全可以理解!」
這一年,林向榮才33歲,此時距新中國成立也只有六個月的時間。
雖然林彪在晚年背離了馬列主義,站在了黨和人民的對立面,但客觀來講,林彪以及他的兄弟林育英、林育南,還有他的親弟弟林向榮等人,都在革命時期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一點我們不能否認。
林彪的堂侄林漢雄(林育英的兒子)曾說:
「林彪是元帥中最年輕的一位,1971年64歲的他從頂峰跌到谷底。這些年,他又回到本該有的位置上,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對他都有公正的評價。從這一點上說,我覺得林家是有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