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保健醫生張佐良在例行為周總理進行小便常規檢測時,發現周總理的小便中紅血球數量超過標準,這也意味著總理的身體很可能出現了問題。而在經過泌尿專家吳階平等人的複診後,最終確認了周總理罹患癌症。
但是對於這一結果,周總理卻表現得似乎並不在乎一樣。
他仍在為中國的未來盡心竭力,鞠躬盡瘁,即便是在推動了鄧小平的逐漸復出,進行了手術前往玉泉山療養之後,他也並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病人,而是仍舊在堅持工作,時常通宵達旦。
其實大家都知道,他並不是不在乎,他只是想要燃盡最後一絲的光明,好多為人民做一些有用的事情。而這也是他能夠備受人民尊敬的原因所在。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病逝,享年78歲。在聽聞他病逝的消息之後舉國同悲,無數人民流下了熱淚,十里長安街上更是圍滿了自發前來為他送別的人群。
他是當之無愧的偉人。
而在逝世之前的數次手術之中,他知手術之難卻仍囑咐妻子鄧穎超不要責怪任何一個醫生,要感謝大家;而在生命末期,他痛疼難忍卻仍對醫生說能否哼哼,仍保有君子之風;而且他還為自己死後的後世處理上向妻子鄧穎超留下了三個遺願,盡顯高風亮節。
然而,在鄧穎超向鄧小平等領導提出了三個遺願之後,鄧小平卻直接表態反對,直言人民是不會答應的。最後,在毛主席的決定下才答應了三個遺願中的最後一個。
周總理留下了哪三個遺願,會讓中央如此難以抉擇呢?
周總理的君子之風
1898年,周總理出生於江蘇淮安。而在1917年赴日求學時他開始接觸了馬克思主義,並逐漸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
當時,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而反帝反封建也呈燎原之勢,愈發猛烈。最終,五四運動爆發,工人、群眾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拒絕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也恰是此時,剛剛回國的周恩來成為了天津學生界的領導人。
而在風起雲湧的時局之下,周恩來與鄧穎超相識了。雖然他們分別就讀於男校、女校,但是卻有著共同的追求,更有著共同的愛好,而這些也成為了他們愛情的基礎。就這樣,即便是在1920年周恩來前往法國留學之後,二人也保持了書信往來。
而在法國留學期間,周恩來與鄧小平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正是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結識了周恩來、趙世炎,在他們的影響之下鄧小平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法國期間,周恩來等人成立了旅遊中國少年共產黨,鄧小平也加入其中,長久的革命友誼也讓周恩來對於鄧小平的品格有著深刻的認知。
1924年,周恩來選擇了回國參加革命,鄧小平則選擇了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回國後的次年,在書信往來之中確認了關係的周恩來、鄧穎超結為了伉儷。
很快鄧穎超也懷了身孕,但是時局動蕩、工作繁忙,鄧穎超選擇了打掉孩子。而在一年後,鄧穎超再次懷孕,可卻在生產時因為難產導致孩子夭折。適時正值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彼時難產身體虛弱的鄧穎超只得選擇四處躲避,這也讓鄧穎超失去了生育的能力。
周恩來在得知之後,悲痛不已,深為自責。而他給出的答案就是一生一世的守護,不離不棄,「我是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唯有你我希望有來生」。
這就是大丈夫,君子之風。
而與鄧小平之間,亦是如此。在鄧小平1927年回國之後,便又一次成為他的副手;而在建國之後,周總理成為第一任總理,鄧小平也在1952年再次成為他的副手。
對於鄧小平的才幹,他是深為贊同的,這種贊同甚至於是不顧及自身處境的。在鄧小平被停止工作,出現困難後他不僅惦念他的處境,也更是親自打電話幫忙改善生活。
時間斗轉,1972年尼克松訪華打開了中美關係的大門。而周總理不僅親自到場迎接,還與尼克松進行了懇切的會談。
然而,也就在尼克松訪華不到2個月之後,周總理的保健醫生張佐良在例行為周總理進行小便常規檢測時發現了異常,最終也確診了周總理罹患了癌症。
彼時的周總理知道自己的情況,也更知道需要將鄧小平復出提上日程。就這樣,開會,開會,開會……
鄧小平也逐漸復出,可是周總理的身體卻終於不支了。
三個遺願,讓人淚目
連續幾次的手術都沒有起到太好的結果,他也因為病痛折磨身體瘦削,最終於1976年1月8日去世。
而在聽聞周總理去世之後,中央領導紛紛前來。儘管內心悲痛,但是作為妻子的鄧穎超還是要將丈夫的遺願提出來。
第一,不搞遺體告別,不要特殊化。
第二,不開追悼會,喪事要一切從簡。
第三,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到祖國的土地上。
聽聞這樣的遺願請求,李先念、鄧小等中央領導紛紛表態反對。鄧小平甚至直接表態:不只是我們不同意,全國人民也不會答應。
而在糾結之下,這三個遺願不能輕易批示,於是被送到了毛主席處請求毛主席抉擇。當時的毛主席身體情況同樣不好,但聽聞周恩來與世長辭還是強忍著病患強打起精神,而在看到這三個遺願請求時,毛主席莊重的批示了第三個——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在祖國的土地上。
至於第一二個遺願,誰又能忍心答應呢?
最終,人民十里長街相送。而在1月15日的追悼會上,鄧小平致悼詞,毛主席送上了花圈,周總理的骨灰也撒遍了祖國大好河山。
致敬總理!一代偉人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