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已經62歲的王光美,在子女的陪伴下,來到了闊別20多年的毛主席韶山故居。
王光美仔細地感受著韶山故居一草一木的芳香,怔愣了良久,彷彿回到了多年前,兩家人在一塊愉快暢談的美好時光。
而時光似乎也遺忘了這個久違的故居,房內的陳設和傢具擺放絲毫未變,只在故人臉上刻下的皺紋,能夠證明歲月的流逝。
王光美深深懷念著韶山故居的一切,在旁人的輕聲呼喊下,才回過神來,鄭重地說:「永遠深切緬懷毛主席,您的學生王光美」。
那麼王光美為什麼管毛主席叫老師?
一 、學霸放棄學業,誓要參與革命
王光美的原生家庭十分優渥,她的父母親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在他們的教育下,王光美兄妹們一個個出人頭地,在各個領域都有建樹,驗證了「龍生龍,鳳生鳳」這句話。
王光美的父親王志昌曾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過1919年舉行的的巴黎和會、1921年舉行的華盛頓九國會議。
二哥王光琦曾給國民黨副總統李宗仁做過經濟顧問,四哥王光傑是著名電子專家,六哥王光英創建了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三哥和四個妹妹更是醫學領域中不同方向的專家。
出生在這樣書香氛圍濃厚的家庭里,又自小受到父母親和兄長的影響,王光美在學業上一直都表現得十分優秀,最後考入了北平輔仁大學讀書。
1945年,王光美畢業後,獲得了物理學碩士學位,這樣的學歷光環,在當時的環境中,絕對是耀眼的存在。
可是王光美並沒有驕傲自滿、目中無人,反而更加刻苦學習,努力研究學問。
1946年,持續了多年的抗日戰爭剛剛結束,蔣介石的國民黨和美國兩方面懷著各自的小心思和共產黨達成了暫時的合作協議,三方共同成立了「軍事調處執行部」。
因為王光美與崔月犁是舊識,他很欣賞王光美的學識,經常會給她介紹一些進步書籍。
再加上王光美的兄長已經開始為共產黨工作,崔月犁就介紹了王光美在「軍事調處執行部」擔任中共翻譯。
只不過,在蔣介石和美國各懷心思中,國、共、美三方維持的表面平和最終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就破裂了。
而王光美的翻譯工作也隨之結束,黨組織考慮到她年輕、思想進步、有學識、有專長,便安排她從北平前往延安工作,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她的安全,避免她被國民黨特務派迫害。
就在王光美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準備去延安期間,她的博士錄取通知書也郵寄到了。
是投身延安繼續參與艱苦的革命事業?還是去美國讀博深造,實現科學家夢想?王光美面對這兩個選擇,徹底為難住了。
王光美在一番深入思考後,做好了決定她後半生命運的艱難抉擇,她選擇去延安參與革命。
因為王光美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中國人,她在「軍事調處執行部」做翻譯工作期間,和中共人員不斷接觸中,她看到了中國的希望。
選擇去美國可以實現個人夢想,但是選擇去延安,追隨共產黨,卻是為了中國的前途,她希望為自己的國家貢獻一份力量。
就這樣王光美前往了延安這個革命聖地,當她的導師和同學知道她的決定時,雖然為她感到惋惜,但還是尊重她的決定,王光美本人也從未為這個決定後悔過。
1946年,王光美告別了自己的親人,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飛往延安的飛機。
早就從加入了共產黨的兄長和朋友那裡聽說過延安,王光美對這個地方充滿了好奇。
二 、與劉少奇相識相愛
剛踏上延安這片土地時,王光美這個從小在城市中長大的女孩子,並沒有表現出倨傲的神情,反而見人彬彬有禮,很快就適應了延安的生活。
因為王光美屬於不可多得的,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黨組織非常重視她,將她分配到由朱德等人負責的中央軍委外事組展開工作。
有一次,王光美和幾個同事相約到朱老總那裡串門,因為和朱老總很熟悉,就表現得十分活潑,朱老總作為長輩,被這些小輩們鬧騰的受不住,就趕緊帶著一大群人到了劉少奇的住所。
這是王光美第一次當面見到劉少奇,只是因為她參與革命時間短,不好意思太張揚了,就縮在最後和劉少奇握了握手,報了自己的姓名。
早在北平時,王光美就曾經讀過劉少奇親自撰寫的一本書,叫《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被他的理論水平深深折服。
王光美以為這次見面後,兩人不會有再有交集了,卻沒想到她與劉少奇後來會成為一家人。
之後,由於康克清經常邀請王光美參加中央機關舉辦的舞會,這使得她經常見到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等人。
有一次,王光美在參加舞會時,毛主席專門詢問王光美道:你在輔仁大學學什麼?學校的校長是誰?
王光美回答說:「學的是原子物理,校長是陳垣」。
毛主席笑著說:勝利以後,中國也要搞屬於自己的原子彈。
就這樣,在不斷的接觸中,王光美和一些中央領導漸漸熟悉了起來。
那時候正值大好年華的王光美,見識多,審美好,外表打扮乾淨利落,性格落落大方,劉少奇對她頗有好感,但是王光美本人卻沒發覺這一點。
有一天,王光美在吃午飯時,劉少奇試探的問她,是否可以同他一起上晉察冀參加土改,王光美當時沒有反應過來,就委婉的拒絕了。
後來,隨著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地接觸,王光美對劉少奇了解越來越多,對他的態度也逐漸轉變了。
就這樣,互相有好感的兩個人,在了解對方的心意後,結成了一對只羨鴛鴦不羨仙的革命伉儷。
王光美與劉少奇結婚之前,雖然和毛主席有過交談,但兩人沒有很多機會接觸,並不是特別熟識。
後來,王光美與劉少奇確定關係,再加上劉少奇工作的調動,王光美與毛主席的交集就逐漸變多了。
1948年8月21日,王光美和劉少奇正式結婚了。
因為中共中央此時已經搬到了西柏坡,再加上劉少奇是中共中央的重要領導,他要結婚,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
在那樣的歲月里,低矮乾淨的土坯房,紅色的「囍」字喜氣洋洋地見證了這對新人的婚禮。
當時國共處於決戰前的關鍵時期,整個中共中央大院氣氛非常緊張,這對新人婚禮的到來,多少讓精神已經緊繃了很久的人們感受到了一絲放鬆。
王光美知道自己的婚禮可能來的不是時候,就決定不隆重舉辦了,但一想到這是自己的人生僅有一次的婚禮,她就想和劉少奇商量一下,在機關食堂宣布一下結婚的事情。
劉少奇很理解王光美的想法,但又認為這兩個人的事情,沒必要四處宣傳。
不過,王光美作為外事組的工作人員,外事組就是她的「娘家人」,同事們知道了她結婚的消息,都熱心地為她祝賀,還專門為她準備了一個蛋糕。
那天晚飯後,眾人為了慶賀劉少奇和王光美結婚,還是舉行了舞會,氣氛非常熱鬧,就連毛主席和周恩來都放下了手頭的事,加入了這個歡樂的舞會。
周恩來注意到王光美兩個人沒有大操大辦,所以在他的建議下,毛主席和他一同來到了兩個新人的住處,為新人祝福。
這樣的婚禮雖然沒有很隆重,但是卻讓人非常難忘,尤其是毛主席和周恩來的親自到來,讓王光美感到非常開心,這種近距離接觸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機會著實不多。
之後,毛主席,周總理、劉少奇三個人在房間里討論事情,王光美則和其他同事們愉快地切蛋糕,還給三個人送了一人送了一份,毛主席專門給女兒李訥帶回去了一塊。
毛主席和周恩來還在兩位新人夫婦的陪同下,去了他們的婚房進行參觀。
看著房間里熟悉的一切,毛主席親切地說道:他來到西柏坡之後,進來這個房間很多次,今天是最有意義的一次。
三 、長輩的拳拳之心
王光美在和劉少奇結婚之後,不僅生活中盡心儘力地照顧劉少奇,也擔任了劉少奇的政治秘書。
劉少奇作為中央領導人,需要親自過問的事情非常多,導致他經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和休息,以至於落下了胃病。
而王光美很快就轉變了角色,進入了婚後狀態,將他照顧得非常妥帖。
王光美為了讓劉少奇能夠有更多的精力投身於工作上,減少胃病帶來的困擾,親自給劉少奇搭配了營養餐。
就這樣,在王光美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劉少奇多年的胃病奇蹟般的一天天好轉了起來。
最美好的是,每次舉行舞會時,劉少奇和王光美都會表演開場舞和結束舞,令很多人羨慕。
後來,中共中央領導機構進行了調整,毛主席和劉少奇在一塊工作,兩家人的交往越發親密了。
正是在這段時期,不論是劉少奇,還是毛主席,他們的為人處世和見識廣博,都潛移默化地提高了王光美的見識和心性。
這使得王光美像一個學生一樣,在照顧自己家孩子和李訥的空閑時間,學習著他們的一切。
1963年,劉少奇出訪東南亞各國時,由於王光美本身學識高,教養好,精通英語,所以她也隨行了。
當時王光美作為中國重要領導人的夫人,代表著中國的形象,穿著一身黑色旗袍,佩戴珍珠項鏈,高貴優雅。
這是一次中國難得向外國展示自己形象的機會,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很大的關注,王光美所表現的優雅和學識讓西方對新中國有了更新的認識。
當時在緬甸訪問時,王光美在那布裏海濱游泳,不小心將珍珠項鏈掉進了海里,時任緬甸總理吳奈溫派人下海撈散落的珍珠,但沒有撈到。
於是,吳奈溫就贈予王光美一條金鑲紅寶石項鏈,雖然劉少奇和王光美堅決拒絕,但是吳奈溫還是堅持送出了這份美麗而善意的禮物。
王光美回國後,就將這串金鑲紅寶石項鏈交公了,並說道:國禮是屬於國家的,應該由博物館收藏。
這份珍貴的禮物,不僅僅代表一段國與國之間友好交往的古舊往昔,更記錄了一位國家重要領導夫人最樸實無華的高尚品德。
出任過緬甸和印度大使的程瑞聲也參加了這次出行訪問,他對王光美高度讚歎,她充分地向西方展示了東方女性的神韻。
王光美擁有高潔無暇的品質,不僅在外交上表現得十分出色,在與人交往中也始終是善良無私的。
隨著年歲漸長,環境的動蕩,雖然發生了很多事,但是王光美始終保持著樂觀寬容的處事品性,對毛主席這位劉少奇的戰友是信任和崇敬的,對毛主席的後人也十分關心。
2004年,很少參加應酬和舉辦宴會的王光美,特別囑咐自己的兒子劉源,邀請李敏、李訥兩家人一起吃飯。
席間,好久未見的兩家人,交談甚歡,大家相處的其樂融融,還一起舉杯共同向王光美祝壽,王光美開心地看這這些小輩,還專門詢問毛岸青一家的近況。
後來,李敏的女兒孔冬梅還寫了一篇關於這次聚會的文章,專門將毛劉兩家後人的美好時光記錄了下來,真誠地訴說著毛劉兩家的感情。
李訥作為毛主席的小女兒,長大後,她的婚姻和生活有遭遇過不幸,日子較為艱難,晚年時期,王光美經常拿出自己的積蓄幫助李訥
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居住上,可以說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
後來,經人撮合,李訥和劉少奇曾經的警衛王景清再婚。
新婚時,王光美還親自挑選了禮物給李訥送祝福。
王光美說:自己是兩個家庭里僅剩的長輩了,她希望所有的人都過得好,她就放心了。
正是王光美對小輩的拳拳愛護之心,極大地促進了毛劉兩家的關係。
此外,王光美家裡一直掛著一張他們一家和毛主席的合影,這是在1962年,毛主席上門看望劉少奇一家時留下的合影,從這個細節就能看出來王光美對毛主席的懷念和敬重。
1983年11月,王光美帶著對舊人的懷念再次來到了韶山故居,雖然舊人已經逝去,但是舊人留下的偉大精神依然長存。
王光美入神的看這故居里的一切,深深的懷念著過往。
至於王光美懷念的是那一段堅定的革命友誼?還是與丈夫劉少奇的美好歲月?無人知曉。
不過,不管哪一段記憶,對王光美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值得懷念一輩子。
2006年,這位剛過完85歲生日,晚年將全部身心投入公益事業的老人,帶著歷史的記憶,平靜的離世了,王光美的傳奇人生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