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事迹:
1、輔紂被囚
商紂王暴虐無道,整天酗酒淫樂而不理朝政。箕子見紂王這般無道,屢次苦心諫阻,但紂王都不聽。
有人勸箕子離去,箕子說:「作為臣子,王上不聽勸諫就離去,這是彰顯君主的罪惡而取悅民眾的行為,我不忍心這樣做。」
箕子見延續500餘年的商朝即將斷送在紂王手中,心如刀割,索性割發裝瘋,鼓琴以自悲,每日里只管彈唱「箕子操」曲以發泄心中悲憤。紂王見此,以為箕子真瘋,遂將他囚禁起來,貶為奴隸。
2、武王訪箕子
周武王滅商後,將箕子釋放,箕子逃往箕山(今山西東南部晉城市陵川縣棋子山),在箕山過起了隱居生活。
武王建立周朝後,求賢若渴,於是便找到箕子,懇切請教治國之道。武王向箕子詢問殷商滅亡的原因,箕子不說話,因為他不願意講自己故國的壞話。武王也發覺自己失言了,就向他詢問怎樣順應天命來治理國家。箕子於是便將夏禹傳下的《洪範九疇》陳述給武王聽,武王聽後,十分欽佩,想請箕子出山治理國事,但箕子早對微子說過:「殷商如果滅亡了,我不會作新王朝的臣僕。」因此不肯出山,武王無奈而去。
3、成為朝鮮國君
因怕武王再次來請,箕子乘武王走後,便迅速率領弟子與一批商的遺老故舊,匆匆離開箕山向東方而去。據說,箕子一行到了黃海邊,便乘了木筏向東飄去。幾天後登上了一島,因見山明水秀,芳草連天,一派明麗景象,便將那地方叫做朝鮮。從此,箕子帶領的五千餘人在那裡定居下來。
相傳箕子到朝鮮後便建築房屋、開墾農田、養蠶織布、燒陶編竹,箕子還制定了八大法律,來防止和解決人們的爭執,並把中原文化傳播到朝鮮,教化臣民,使古朝鮮習行中國禮樂制度,衙門官制、飲食起居逐漸沿習中原習俗。箕子在朝鮮治理不到三年,當地民風大變,夜不閉戶,沒了盜賊,婦人守貞不淫,男婚女嫁不重聘禮,民眾節儉敬睦,社會和諧安定,成為「東方君子國」。
後來周武王知道箕子遠避東方,便派人到朝鮮封箕子做朝鮮的國君,並邀請箕子回鄉探望。
據史料記載,箕子王朝共歷41代君王,直至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箕子的第四十一世孫箕准被臣子衛滿發動政變所推翻,箕准南逃。箕子王朝在朝鮮半島統治了近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