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遐思
王滿堂
1949年10月1日,一個偉人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自此,我們的祖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日乘千里馬,帷幄一張圖,通過幾十年拼搏奮鬥,將建國初「一窮二白」的國家,發展、壯大到今天「國力臻雄厚,人民及富腴」的強國。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民群眾喜笑顏開,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記得小時候,看見一輛拖拉機從大街上駛過,一群小夥伴也要跟著攆,還像看到稀奇般邊跑邊大聲齊念「拖拉機到南溪,人人見了笑嘻嘻!」而今天,各類機動車像潮水般賓士在高速路、快速路甚至大街小巷,其變化是何等的天翻地覆!
幾十年前,一家人居住在同一個城市,當需要聚個會、團個節什麼的,必須挨家挨戶上門親口傳達,方能相互知曉;而今天,人手一部移動智能手機,動動手指就能立刻將想要告訴的信息瞬間送達!甚至哪怕遠隔千山萬水,親人不能屆時回家團聚,也可通過視頻互致問候,達到團聚的目的。
幾十年前,物資供應短缺,國家為了讓人民群眾生活不受或少受影響,採取憑票證分配供應的辦法,與人民群眾共同渡過難關;而今天,市場繁榮,各類商品琳琅滿目。群眾的錢袋子又是那麼的飽滿,想要啥就能買啥。而且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
七十年的時光過去,祖國的發展變化是多麼的日新月異!人民的生活是多麼的豐富多彩!現代化、智能化水平是多麼的新異、高端!
我有一個小姐姐,是新中國成立那一年出生的。她的出生、成長、變化,與共和國的前進步伐、由弱到強緊密關聯。從冬衣不能禦寒,三餐難得溫飽,到今天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幸福生活;從原來無論去哪裡都是靠步行,到今天想去哪裡,走出家門就有四通八達的道路展現眼前,就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將她「輕舟已過萬重山」般很快送達目的地……
她能有如此優渥的條件享受,是與祖國的發展壯大、國力雄厚魚水難分的啊!
然而,我的小姐姐飲水不忘挖井人,過好生活從來不忘節儉。
一次,小姐姐邀請我們去她家小聚。為尊重起見,我們在上午11點左右便到達她家。
剛走進她新裝修的住房,姐夫坐在客廳里正一小撮一小撮地精撿米粒的一幕,讓我大吃了一驚。
一問,才知是買回家的大米來不及吃完便有些長蟲了。
為了不浪費糧食,小姐姐便將所剩不多(大約2斤左右)的大米全部倒出來,攤開放在太陽下曬。曬好後再用簸箕簸,用篾篩篩。然後又讓姐夫在那裡細細地撿擇米粒中雜物……有時不小心掉了幾粒在地板上,小姐姐馬上一粒一粒地撿起來,放進撿擇好的米堆里……嘴裡還喃喃地念:不能浪費一粒糧食,不能忘本,不能好了瘡疤忘了疼!
小姐姐的不浪費,除了每日三餐的「吃多少做多少」外,還表現在她有時在外面請客上,如若哪次有沒有「光碟」的菜,總要將其統統打包帶回家,絕不浪費!
孫子輩嫌麻煩,她總是認真而嚴肅地回答:要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孫輩們立即啞口,馬上幫著打包。
豐衣足食,甚至富足有餘,是今天全國人民的普遍盛況。然而,做到富足而不忘本,富裕而不浪費,其人、其品德才更覺可貴,更值得學習。
10月1日,是我們祖國的誕辰之日。我們在熱烈慶祝、熱火朝天的歡度中,仍然要飲水不忘挖井人。不能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無論生活多麼富裕,千萬不能丟掉我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勤勞善良、節儉持家的優良作風。
唯有不忘,方能有根!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王滿堂(宜賓市作家協會會員,宜賓市南溪區史志研究學會會員)
配圖:方誌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