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解放戰爭勝利後,台灣成了一個遺留問題,當時美國趁著新中國剛剛成立,不僅介入朝鮮半島,還派出海軍艦隊來到了台灣海峽,這讓台灣成為了一塊可能被分裂的土地。
後來隨著朝鮮戰爭的勝利,以及台灣同胞的努力,這讓台灣依舊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這讓列強勢力企圖分裂中國的陰謀最終破產了。
雖然說台灣屬於中國這是世界公認的,但是台灣依舊活躍著不少台獨分子,這令目前台灣的局勢變得十分複雜,因而造成了台灣屢屢在這些台獨分子的誘導下,做出了不正確的決策,於是如何讓台灣正式回到祖國懷抱就成了一個問題。
就目前來看,中國完全有能力解放台灣,不過還有很多因素是不得不考慮的,這也是遲遲沒能解決台灣問題的原因。
那麼這些令中國當前顧慮的因素都有哪些呢?為什麼會讓中國遲遲沒能解放台灣呢?
一、軍事上擔心外部勢力過分介入
經過數十年的韜光養晦,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有了今天這個成績,可謂是來之不易,不過中國還是有一個台灣問題有待解決。
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當前可謂是做了諸多準備,也開展了多輪對話,希望台灣當局予以配合,能夠實現兩岸和平統一。
面對主動釋放的善意,台灣民眾是非常期待日後統一的發展的,唯獨阻礙統一的就是台獨勢力和外部干涉勢力,其中又以外部干涉勢力最為兇險。
台灣問題中的外部干涉勢力還不少,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就是美國,美國作為今天唯一的超級大國,雖然步入了新世紀,但是思想似乎還停留在冷戰時期,一門心思繼續擴大軍事存在外,就是大搞貿易壁壘和貿易戰,這讓全球化經濟受到了很大影響。
面對這樣一個對手,中國採取了積極應對的措施,與美方對話協商,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時,也要看到美國的冷戰思維依舊根深蒂固,正因為受到了冷戰思維的影響,美國積極介入台灣問題,妄圖將中國描繪為一個戰略競爭對手,於是這讓中國不得不面對美國介入台灣問題的事實。
儘管中國軍事實力已經今非昔比,可美國一旦介入台海,那麼勢必將引發一場大規模區域衝突,屆時中國即便能夠收回台灣,也只能收回一個充滿著斷壁殘垣的台灣,這是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為了防止外部勢力過分介入,中國只能暫時不通過武力來解決台灣問題。
二、防止經濟上的硬脫鉤
外部勢力介入台灣問題後,不僅會動用軍事手段,還會動用政治以及軍事手段,這也是它們一貫以來的風格,曾經美國在介入科索沃問題時,就經濟制裁了南斯拉夫,這也導致了南斯拉夫遭遇了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壓力,最終不得不宣布解體。
有了前車之鑒,中國在解決台灣問題前可謂是做足了功夫,不僅努力發展經濟,還讓人民幣國際化得以實現,因此憑藉著中國當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可謂是無懼與外部勢力正面交鋒了。
有了這樣的實力,中國卻遲遲不願出手解決台灣問題,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中國目前還沒有形成有效內循環經濟,出口貿易依舊佔據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所以這讓中國因此擔憂被外部勢力在經濟干涉下,造成經濟硬脫鉤。
中國一旦被經濟硬脫鉤,那麼等待中國的將是非常嚴峻的問題,一方面來說中國經濟發展依舊有賴於出口導向型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就是人民幣的匯率依舊與美元掛鉤,這是自1994年匯率改革後的成果,在今天依舊主導著人民幣的發展。
所以綜合這幾點就不難看出中國為什麼要積極與這些外部干涉勢力對話協商,而不是一味地利用武力去解決問題,因為一旦動用武力,中國就是能收回台灣,也將變為一個輸家,這讓中國在當前積極尋求人民幣國際化,擺脫與美元的掛鉤,此後便能實現人民幣主導的區域經濟體出現,這對中國未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
正是看到了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所以目前中國沒有正面以武力的方式來解決台灣問題,加上台獨勢力沒有強大到讓台灣正式表明獨立的意願,這也讓中國還能過對台灣問題保持控制,因而沒有必須圖一時之快來解決台灣問題,這不得不說是智慧的表現。
目前中國沒有急於解決台灣問題,並不是中國沒有能力解決,也不是因為軍事能力,便害怕外部勢力的干預,這背後的考量主要是如何能夠收回一個完整的台灣,一個持續繁榮的台灣而考量的,通過這一點才讓中國當前沒有急於處理台灣問題,而是繼續韜光養晦,爭取和平統一,這讓中國為世界樹立了一個表率,可謂是意義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