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歐洲搖擺不定的時候,總有美國幫他們做決定

2022年09月29日11:07:15 歷史 1420

可能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美國挖坑,歐洲諸國就要往坑裡跳?

從暴打科索沃再到這次俄烏戰爭,美國尋釁滋事,歐洲人集體買單,同樣的配方,相同的味道,歐洲就像個傻白甜一樣被人賣了還在傻傻陪笑。

如今能源危機再疊加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歐洲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如果不能解決冬天取暖問題,歐洲老百姓大概率是要開啟罵街模式,富人和資金也會進一步往美國跑。

每當歐洲搖擺不定的時候,總有美國幫他們做決定 - 天天要聞

那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歐洲會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呢?

01

要聊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二戰結束後,美國人的騷操作開始講起。

大家都知道,二戰中德國人到處拆家,歐洲大部分國家都被打成了廢墟,工業基礎設施也被摧毀,幾千萬老百姓無家可歸。作為老牌帝國,英法被德國人錘得生活不能自理,蘇聯雖然以俄式戰損比反推德國,但人口消耗太大,也只剩下半口氣。

整個世界都無力阻止美國的崛起。

按照歷史的經驗判斷,一個超級大國想要制霸全球,那必然要通過暴力輸出折服幾個懵懂的小弟,然後再搞個年終進貢的遊戲規則,幾千年來大唐、大英不都是這麼玩的嘛?

只不過,這次美國人卻沒這麼干。

美國控制歐洲的方式不是通過暴力碾壓逼著對方認爹,而是非常巧妙地解鎖了另一種「姿勢」,就是通過經濟援助,讓歐洲捆綁在美國的經濟齒輪上,利用資本和技術優勢,轉化為政治上的控制。

中學課本上管這個玩法叫做「馬歇爾計劃」。

每當歐洲搖擺不定的時候,總有美國幫他們做決定 - 天天要聞

馬歇爾


實際上,雅爾塔會議只是重新劃分了戰後美、蘇的勢力範圍,真正擺在美國人面前最棘手的問題是怎麼處理歐洲和德國。

了解歐洲歷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法國和德國是世仇,在德國人的世界裡,戰爭方案就只有一個選項,那就是先打法國。

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就堅決主張徹底肢解德國,二戰結束後,法國的訴求也沒變,以至於美國國內的想法也非常分裂。

其中一派深受到法國人影響,認為德國這個國家太危險,一戰後短短十幾年,神經病氣質的小鬍子就能帶領德國暴打整個歐洲,主要是因為德國人生下來就自帶戰鬥屬性,國家的工業能力也過於頑強。

為了消除戰爭隱患,必須把它徹底改造成一個農業國家,德國跟戰爭有關的一切工業必須全摧毀,比如什麼魯爾區的工廠要炸掉,西部的礦山全填平。

德國本土也要進行充分肢解,東普魯士地區由蘇聯和波蘭瓜分,薩爾地區歸法國,然後再切分為南德、北德和國際佔領區。

總之就是要把德國拆成一堆零碎。

如果按照這個方案搞,那麼碎了一地的德國將會變得人畜無害,歐洲也會多來出了好幾個縣級國家,但美國人最終沒有這麼做,因為歐洲就是一個筐子里的螃蟹,大家互相牽制誰也擺脫不了誰,如果徹底廢掉德國,那法國就會做大,更何況失去工業能力的德國也沒辦法養活2500多萬的老百姓。

於是美國政府開始思考另一種解決方案,也就是馬歇爾計劃。

02

簡單來說,就是美國要對歐洲提供資金、技術和設備在內的多種援助,幫助歐洲恢復到戰前水平。整個計劃在1947年7月正式啟動,持續了4年多,所有援助加起來摺合131.5億美元,其中88%是贈款,其餘是貸款。

美國的這個援助計劃對於戰後歐洲的治療效果非常明顯,在計劃結束時,除了德國,西歐大部分國家都恢復到了戰前水平。

可以說,正是馬歇爾計劃拯救了歐洲,也改變了德國的命運。

那問題又來了,美國為什麼要用自己的錢和技術去拯救歐洲呢?看著歐洲一路爛下去,美國自己獨霸西半球難道不香嗎?

先說觀點哈,如果這事放在大航海時代,美國任由歐洲擺爛一點問題也沒有。

但二戰結束後,第二次工業革命都搞了好幾年,打開世界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再也不是大航海時代那樣,用大炮抵著對方的腦袋,一邊打劫原材料,一邊傾銷工業產品的資本主義初級階段了。

而且在二戰期間,為了打贏德國,美國向盟國輸送了大量物資援助,其中光是蘇聯就收到了美國援助的14000多架飛機、40萬輛軍需卡車、2萬多輛坦克和3.5萬輛摩托車。

正是在戰爭工業的刺激下,美國的技術、生產效率和產能一路狂飆,甚至遠遠超過了英法德這樣的老牌工業強國。

每當歐洲搖擺不定的時候,總有美國幫他們做決定 - 天天要聞


如果按照當時的工業生產能力來劃分,像中國、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還處在農業社會,英法則屬於工業半殘國家,只有美國的生產能力和技術獨佔一個檔次,放在今天其實也差不多。

了解完這個情況,大家也就能發現,當時的美國空有碾壓全球的生產能力,但卻沒有完全匹配的消費市場。

美國援助歐洲的本質,其實是把自己消化不掉的產能和技術輸出到歐洲,然後再用自己國內強大的消費市場,承接歐洲的產能。

說得直白點,就是把歐洲變成美國人的工廠,進而再綁架歐洲的經濟。

在馬歇爾計劃的具體執行流程中,美國先貸款給歐洲國家,然後歐洲再進口美國商品用於重建,同時美國公司開始進入歐洲市場,並收購或者入股當地公司,特別是法國和德國,一大批企業被賤價收購,雖然表面上仍是德法公司,但背後的股東卻是美國人。

比如二戰期間幫助納粹毒殺了100多萬猶太人法本公司,二戰結束後,所有和納粹有關的企業被清算,但法本有美國資本的背景,只是被拆分了三家公司,分別是巴斯夫拜耳和赫斯特,如今都是世界知名的化工巨頭。

還有五常里唯一舉過雙手的法國,在經過馬歇爾計劃的一番扶貧後,如今國內的美國企業多達兩千家,美國資本還控制了法國人造橡膠產能的90%,計算機工業的76%,農業機械的65%,機床和電器生產的20%。

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即掙了錢,還賺足了臉面,還在經濟上牢牢控制住了德法兩個工業強國,等於躺著就把錢給掙了。

如果當時美國任由歐洲爛下去,那國內膨脹的產能怎麼向外輸出?無處安放的資本又怎麼滲透歐洲諸國呢?

所以當東方某大國也開始投資扶貧時,美國人馬上就警覺了起來,因為這套產緣政治的正和遊戲,正是美國人玩剩下來的。

03

美國人的這套新玩法,在後來的幾十年里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首先就是冷戰期間,歐洲毫無意外地站在了美國這一邊。

大家要知道,二戰期間,如果不是蘇聯硬抗住了德國人的進攻,歐洲可能就被動一體化了,蘇聯在二戰期間損失了2600多萬人口,歐洲部分也被打成了一片廢墟,按理說蘇聯才是最迫切需要援助的國家。

但當年美國人善於玩意識流,對紅色大家庭也是即擔心又反感,所以美國要求蘇聯必須作出政治改革,放棄一定意義上的經濟主權,才能獲得援助。

可當年慈父是什麼風格?怎麼可能答應這種喪權辱國的條件?

於是西歐拿了美國人的錢就只能站隊美國,後來又組團搞了個北約對抗蘇聯,整個冷戰時期,西歐都過得提心弔膽。

也正是北約的建立,讓美國可以以保護歐洲安全的名義在各國駐軍,甚至還把核彈部署在了土耳其的美軍基地。

從此,美國就把歐洲就拴在了自己的褲腰帶上。

只要歐洲動了擺脫美國小心思,美國人就到處宣傳俄國的黑歷史,隨便講講俄國人西進運動,歐洲的小夥伴就會嚇得半死。原本貌合神離的歐洲,一下子又回到了美國人的懷抱。

自從歐洲開始一體化,並最終形成歐盟以來,德法兩國就一直琢磨著怎麼擺脫美國的控制,但結果都是被美國的一套組合拳打了回去。

比如1999年初,歐元區正式成立,這意味著27萬億美元的歐盟市場從此不再使用美元結算了,相當於一刀切掉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美元市場。

於是兩個月後,科索沃戰爭緊急上馬。

美國人帶著北約一眾小弟對南聯盟進行了70多天的狂轟濫炸,一開始歐盟還很天真,只想著打垮南聯盟,再把俄國人的勢力擠出巴爾幹,這樣歐洲就能實現千百年來,無數大帝都沒能實現的統一大夢。

結果一場虐菜行動結束後,大量資金選擇跑路,歐元直接跌掉30%,而俄國人不僅沒走,還神奇地紮根在了科索沃的土地上。

每當歐洲搖擺不定的時候,總有美國幫他們做決定 - 天天要聞


9年後美國次貸危機爆發,花錢不打草稿的希臘直接爆雷,隨後歐債危機又蔓延到整個阿拉伯世界。

於是美國人又抓住了機會,連哄帶騙地拉上北約去干卡扎菲敘利亞,結果數百萬的中東難民開始湧入歐洲,把過慣了好日子的歐洲人折騰得痛不欲生。

英國人第一個受不了,直接選擇了脫歐,拍拍屁股把歐債和難民問題直接留給了歐盟。

所以這些年來,歐洲的情況不是不好,而是很不好,經濟增長乏力還要忍受美國人頻繁薅羊毛,歐盟每年從美國進口的能源比例雖然只佔整體的2%,但支付的3000億能源費用,竟然還要用美元結算。

更尷尬的是,歐洲航空公司要買歐洲生產的飛機,居然也要用美元支付。

估計歐盟把這事講給自己聽,都把自己給逗樂。但問題是,歐洲人心裡不爽又能怎麼樣呢?薩達姆和卡扎菲早就用現身說法告訴歐洲人,敢動美元,那就是找死。

所以美國趁著能源危機瘋狂薅歐洲的羊毛,歐洲人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朋友們可能就要問了,明明知道制裁俄羅斯是美國人挖的坑兒,那為啥歐洲還要往裡跳呢?

咱們客觀地說,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本身就不太「正義」,也就是沒辦法以理服人,這和屁股歪不歪沒有半毛錢關係。

因為烏克蘭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有權利選擇加入任何一個組織,而且這還是大部分烏克蘭人的意願,你不能隨便找個「去納粹、去軍事化」的理由就跑到對方家裡劃拉土地,這和當年沙俄趁亂打劫他國領土有什麼區別?

雖然咱們國內有一大票人力挺俄羅斯,希望它能抗住歐美的壓力,但所謂的「師出有名」真和俄羅斯沒有半點關係。

如果大家仔細翻翻美國人這些年發動的戰爭,就不難發現,別管美國的真實目的多麼見不得光,但人家的理由編的那是非常嚴謹,不是還利比亞老百姓自由,就是查抄薩達姆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輿論導向那是安排的明明白白。

每當歐洲搖擺不定的時候,總有美國幫他們做決定 - 天天要聞


反過來再看俄羅斯的理由就過於簡單粗暴了,俄羅斯不僅沒能說服別人,也沒能說服自己的老百姓,從開戰到現在,國內就一直存在反對的聲音。

所以歐洲對於俄羅斯的看法非常一致,就是那個曾經的緩衝區狂魔又回來了。

而且大家要知道,歐洲國家都是民選政府,國家行為代表的是大部分民意,所以即便歐洲嚴重依賴俄羅斯的能源,政府也要表現出一副死磕到底的決心。

而這種局面正是美國人希望看到的。

最近這段日子,德國老百姓開始上街要求重啟北溪二號,但好巧不巧,輸氣管道被某種神秘力量炸出了三個窟窿。

每當歐洲搖擺不定的時候,總會人幫他們作出選擇。

歐盟不是不想擺脫美國的控制,但實力不允許啊,畢竟東邊有個暴躁的俄羅斯,西邊還有個背後捅刀子的美國,再加上難民、能源危機、高福利等問題的反覆折磨,歐洲經濟已經不可避免地進入下行通道。

未來歐盟的唯一出路恐怕就是解體,而美國仍會是最大的受益者,這也許就叫「歐洲宿命」吧。

此文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你是否聽聞過 「紅色處女軍」 的故事?這可是一支極為獨特的軍隊,成員皆為未婚處女。9 世紀初,捷克女王麗布施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衛隊,其成員均是未婚處女,「紅色處女軍」 就此誕生。衛隊隊長普拉斯妲對男人懷有極度的仇視,她只效忠於女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