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邊堡之馬郡單堡
作者:張松
明代撫順境內有四大邊堡,除了東洲堡、會元堡、散羊峪堡之外,還有位於現救兵鎮馬郡村的馬郡單堡。
馬郡單又名馬郡丹、馬根單等,這個地名為音譯,有人說是蒙語,有人說是滿語,至今也無定論。馬郡單堡遺址在2002年列為撫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馬郡單背靠東洲河,群山環抱,交通險要,是沿東洲河谷通往撫順的必經之地。山間一片平崗,明軍建堡於此,是東洲堡和清河堡之間一道阻擋女真人進犯的重要屏障,自是兵家必爭之地。
馬郡單堡始建於明成化四年(1468年),和著名的鴉鶻關同期,也是由當時的遼東副總兵韓斌主持修建的。
馬郡單堡原來只有北城,後來增建南城,或許是原城規模較小需要擴充的緣故。目前北城輪廓比較明顯,略呈方形,東西284米,南北245米,周長1058米。
目前北牆尚存,輪廓清晰可辨。城牆遺迹斷斷續續,部分青磚砌築,部分石塊堆砌,北城東北角有建築遺迹,據說是當年的角樓或馬面。
馬郡單堡的南牆有一段保存較好,長一百多米,高四米余,是遼東各城堡中唯一保存至今的一段城牆。如今被封在某村民院內做院牆。
這段南牆是北城的南牆也是南城的北牆,一牆兩用,有南門將兩城連為一體,實際還是一座城。
南城,當地人又稱南關城,城池呈方形,周長827米,比北城略小一些,其南牆直抵山根,如今遺迹已經難以尋覓,只能大致估量一下位置。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四日,努爾哈赤親率四旗攻打撫順城,另派四旗偷襲東洲堡和馬郡單堡。馬郡單堡守備李大成奮起抵抗,無奈寡不敵眾,城破被俘,和160多名軍士一起被擄往赫圖阿拉。在堅守了150年後,馬郡單堡終於喪失了它的防禦功能,從而漸漸破敗。
平靜了兩百多年後,古老的馬郡單堡烽煙再起。日俄戰爭時期,俄國在馬郡單設立兵站,儲備大量彈藥和糧草,還專門修築了一條從撫順城到這裡的臨時鐵路來保障後勤,擺出一副要與日軍長期作戰的態勢。
然而,來勢洶洶的日軍很快就攻取了撫順救兵鎮五牛村附近高地。見勢不妙的俄軍急忙焚毀兵站,倉皇向北逃竄。日軍則經此直抵渾河南岸,進而將盤踞在河北高爾山陣地上的俄軍擊潰,直至取得奉天會戰興京方面的最後勝利。
今天的馬郡村路邊還擺放著一些明代石刻和石質建築構件,有石獅子、上馬石等,雕刻精美,應是當年城破後遺落的文物。村裡隨處可見散落的青磚和石塊所壘砌的矮牆,昔日的邊堡城牆材料被村民用來分隔菜園和院落。
馬郡村內有一棵高高的老槐樹,看上去很有年頭了。它是歷史的見證,永遠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