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經評價秦始皇,是一個厚今薄古的專家。何為「厚今薄古」?意思就是說秦始皇,更專註於當前的發展,對於以往形式化的世俗,並沒有放在心上。
也正因如此,當其他各國還在虛與委蛇的時候,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成功完成鯨吞六國的壯舉。
他用實際行動告訴各國君主,夫英雄者,豈能見小利而忘命,做大事而惜身。
等到建立中國古代社會第一個封建王朝以後,秦始皇更是致力於將全天下的「文明」進行統一。
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貨幣等等,最終讓中華文明以國家為載體,延綿不絕。
可讓人疑惑的是,在他執政後期,竟然會偏愛一個50歲的寡婦——巴寡婦清,這究竟是什麼原因?直到兩千多年以後,專家們才在秦始皇陵中找到答案。
巴寡婦清
了解這個問題以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寡婦巴清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這名女子絕對稱得上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女性企業家。
憑藉著獨到的商業眼光,巴清在丈夫去世以後,依舊扶大廈之將傾。她不僅成功維持家族產業的輝煌,更是帶領家族企業走向更高的高度,輻射範圍也不再僅限於本國國內。
藉助商業經營的成功,巴清還將祖先經年累積的丹砂製作技術,發揚光大。甚至在整個秦國的國土範圍內,巴清還做到了一家獨大。
其他所有商人經營丹砂的規模以及技術,也都無法和巴清相提並論。更難能可貴的是,即便擁有世人艷羨的財富,巴清也從來沒有居功自傲或者以勢壓人,反而開始兼濟天下。
在她有限的生命力,除去積極扶貧濟困之外,還對整個國家的發展都提供了舉足輕重的幫助。每當國家需要民間支持的時候,她也願意第一時間響應。
和其他商人破財免災的想法不同,巴清始終認為唯有國家更加強大,人民才會生活得更加富裕。敝帚自珍只會讓財富貶值,唯有流通起來的財富,才能體現出真正的價值。
這樣明事理、知分寸、曉進退的商人,即便是一名女子又如何?像秦始皇這樣的天下雄主,能夠得到寡婦巴清的支持,自然會十分高興。
而他的偏愛,並不是男女之間的喜愛,更多的是對寡婦巴清的敬重。事實上,根據現有的史學資料來看,秦始皇也並沒有真的對某一位女子表現出特殊的寵愛,巴清算是獨一無二。
秦始皇陵的答案
那麼為什麼說後世史學家們,在秦始皇陵中找到了答案呢?其實這主要和秦始皇,除統一天下之外的另一個人生理想有關——長生不老。
始皇帝為尋求長生所做的許多事情,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只是即便到了將死之際,他也沒能找到最終的答案。甚至就連最信任的徐福,也在東渡蓬萊以後杳無音訊。無奈之下,始皇帝只能像以往的帝王一樣,於皇陵之中「沉睡」。
而以彼時的社會發展觀念來看,丹砂這種物質,可以十分有效地保證屍身的完好。
為此,秦始皇難免會懷有一絲僥倖,自己死去之後,若能夠在皇陵中依靠水銀保護自己的屍身,或許很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重見天日。
看不到日月山河的長生,不如就將自己轉變為其中的一部分。
帶著美好的想像,秦始皇向全天下徵收丹砂。而時至今日,他所收集的丹砂,其實就是秦始皇陵中的水銀。
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
秦始皇陵,旁行周回三十餘里,上畫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嶽九州。
由此可見,秦始皇陵水銀數量之多,這一點,考古學家們也通過現代儀器進行了證實。
可如此數量的水銀從何而來呢?其實答案便是上文中的巴寡婦清。
作為清朝第一水銀生產大戶,當秦始皇提出水銀需求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拿出家族積蓄進行支持。
無論是為了討好秦始皇、或者只是單純地敬重秦始皇,她的行為勢必都會受到始皇帝的感激。秦始皇對其有所偏愛,自然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
當然,故事發展距離如今已經過去了數千年之久,個中細節如何,誰也沒有辦法給出答案。
我們唯一需要關注的就是,數千年的中國第一個封建社會國家之中,曾經有一位千古一帝,也有一位經商奇女子。
他們的人生軌跡因為水銀而交織在一起,最終讓後世文人們有了能夠置於筆尖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