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繼位,改元建文,但朱允炆在位僅一年的時間,燕王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離奇失蹤,朱棣登基稱帝。朱元璋傳位給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時,朱允炆年僅十五歲,朱元璋難道就不怕傳位給如此年幼的孫子,導致皇位不穩嗎?他為何不傳位給自己能力出眾的四皇子呢?
究其原因一是因為按照明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即使嫡長子朱標英年早逝,朱棣也僅排在第四繼承順位。二是因為朱棣雖能力出眾,殺伐果斷,但卻不是朱元璋理想的繼位人選。三是因為朱允炆是太子朱標的嫡長子,而且仁義孝順,與其父親朱標非常相似,朱元璋相信朱允炆會成為一位仁慈的繼位之君。
按照明朝立嫡立長的原則,朱棣僅排在第四順位。
在古代,為了防止皇子之間爭奪皇位,皇帝在立太子時,一直遵循立嫡立長的原則,朱元璋也不例外。朱元璋的嫡長子是朱標,對於這個嫡長子朱元璋花費了很多心思,不僅教導他治國之策,還將許多朝中大臣培養成朱標的心腹,朱元璋對於朱標這個繼承人也非常滿意,但天不遂人願,朱標英年早逝,在朱元璋的其他兒子中,能力最出眾的當屬朱棣,但朱棣僅是朱元璋的四皇子,而且他的母族出身卑微,所以按照立嫡立長的原則,朱元璋也不會將皇位傳給朱棣。
朱棣雖能力出眾,殺伐果斷,但卻不是朱元璋理想的繼位人選。
對於朱棣的能力,朱元璋是非常認可的,他不僅有膽識,還非常有謀略,朱元璋打天下時期朱棣就一直跟隨在朱元璋身邊,但在朱元璋看來,朱棣並不是自己理想的繼位人選,因為他認為朱棣戾氣太重,如果未來他登上皇位,可能會發生兄弟相殘的情況,而且經過多年的戰爭,朱元璋想找一個仁慈的繼承人,讓百姓能夠休養生息。
朱允炆是太子朱標的嫡長子,而且仁慈寬厚,與其父親朱標非常相像。
對於自己初立的太子朱標,朱元璋是非常滿意的,而且朱元璋也是想把皇位傳給朱標的,但朱標英年早逝,所以朱元璋就想到把皇位傳給朱標的後代,也就是朱允炆,朱允炆可以說是朱標的嫡長子,而且他為人寬厚仁慈,與其父親朱標非常相像,朱元璋相信未來朱允炆會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所以最終朱元璋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皇太孫朱允炆。
所以說朱元璋之所以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而不是朱棣,有朱棣不是嫡長子的緣故,但更多的是因為朱元璋認為朱棣不是合適的繼承人,而朱允炆仁慈寬厚的一面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再加上朱允炆是太子朱標的嫡長子,最終立了朱允炆為繼承人,但最終朱允炆在位僅有一年的時間,燕王朱棣就發動了靖難之役,奪取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