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9歲的毛主席看著眼前的張耀祠,滿臉愉快地詢問道:「我請你去幫我探望李訥,她怎麼樣了。」
張耀祠一邊回應著,一邊又有些猶豫:「身體還好,不過...」
看張耀祠目光躲閃,毛主席神色有些變化:「她怎麼了?」
「她現在境況不太好,希望主席您能接濟她8000元。」
為什麼毛主席的女兒會陷入缺錢的窘境?而毛主席得知此事後又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最疼愛的孩子
毛主席一生共有10個孩子,其中他最為疼愛的,當要數最小的女兒李訥。
這並不是說毛主席對孩子們偏心,只是因為李訥是陪伴毛主席時間最長的孩子。
李訥的哥哥姐姐們,大多都出生在最艱苦的那幾年,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毛主席無法陪伴在身邊。
1940年李訥出生之後,毛主席就一直十分疼愛她,時不時就會帶李訥出門散步,還每天晚上都會給李訥講故事。
那時候毛主席管李訥叫大娃娃,李訥則管毛主席叫小爸爸。
對於毛主席來說,李訥就是他最貼心的小棉襖了。
當時間來到1970年,毛主席的「大娃娃」已經成為了30歲的大姑娘。雖然李訥還是一直陪伴在毛主席身邊,但是毛主席卻不能如往常一般開心了。
之所以毛主席會感到憂愁,主要是因為李訥到那一年都還沒有找到理想的夫君。
雖然當時全國都早已解放,但作為父母,毛主席還是十分關心女兒的婚姻大事。
毛主席每一次聊起結婚的事情,李訥總會用各種理由搪塞過去,要麼說自己還沒有遇到合適的人,要麼說自己還不想離開「小爸爸」。
一直到有一天散步的時候,毛主席認為時間差不多了,於是語重心長地告訴李訥說:「合適的人是要咱們自己去找、自己去相處的,你光是覺得沒人適合你,不與別人相處,那哪裡會有人接近你啊。」
毛主席說這番話的時候,神色稍微有些嚴肅,讓李訥委屈地低下了頭。
一看到女兒這副表情,毛主席趕忙繼續說道:「爸爸不是逼著你結婚,只是爸爸不可能永遠在你身邊,你總得找個人照顧自己吧。」
聽到這話,李訥這才點了點頭保證道:「好吧,我會去認真找個伴侶的。」
在經過了這次交流之後,李訥便離開了父親的身旁,被調動到江西省進賢縣五七幹校工作。
之所以會調往那麼遠的地方,主要是因為毛主席一向對子女嚴格要求,堅決不搞任何的優待。所以他的每一個孩子,幾乎都是從底層歷練出來的。
而就是在五七幹校工作的這段時間,李訥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
結婚與離婚
進賢縣招待所里有一個姓徐的青年,他在有一次來五七幹校辦事的時候,看到了正在工作當中的李訥。
一瞬之間,小徐便被眼前大自己4歲的女性所吸引,並對她展開了瘋狂的追求。
小徐是一個熱情開朗、踏實肯乾的小夥子,很多人都勸著李訥接受小徐的追求。不光當時的李訥雖然答應了毛主席要找丈夫,但內心其實還是沒那麼著急。
一直到小徐追了李訥足足半年的時間,李訥這才點頭同意與小徐交往。
又是半年之後,關係愈發密切的二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當毛主席聽到李訥要結婚的消息時,喜不自勝,立馬從北京寄給李訥一套馬恩全集,作為祝賀他們結婚的禮物。
雖然毛主席因為身體等原因無法來到二人婚禮現場,但他還是為自己最疼愛的女兒送去了祝福。
李訥與小徐新婚的第一年,兩人相處得十分愉快。但是當二人的孩子出生之後,兩人的關係卻突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也許是兩人從小生活環境的不同,二人的家庭生活在有了孩子之後,就開始無法維持。原本恩愛的夫妻,突然間開始天天吵架。
這樣的感情不和,讓還沒有坐完月子的李訥痛苦萬分,並最終決定與小徐離婚。
離婚之後孩子由李訥自己帶,雖然小徐也不至於對他們不管不顧,但李訥此前已經為生孩子而失去了工作。
獨自一人照顧孩子,又沒有經濟來源,讓李訥的生活十分困窘。
所以在1972年,張耀祠代替毛主席來看望李訥的時候,李訥才情不得已地開口道:「張哥,你能不能幫我找小爸爸要點錢,我一個人要工作還要帶孩子是在堅持不下來。」
李訥生活的困窘,張耀祠全部看在眼裡,所以回到北京之後便將這事告訴了毛主席。
毛主席一聽這話,內心頓時心疼不已。不過毛主席自己手裡的錢也不多,只能從自己存著的稿費裡面拿出了8000,讓張耀祠交給李訥。
這8000元放在現在可能不算多,但在當時卻足夠一個家庭半年多的開銷。對於一向節儉的毛主席來說,這算是一次大出血了。
就在張耀祠準備離開的時候,毛主席突然叫住了張耀祠:「耀祠同志,麻煩你再拿我8000稿費,交給李敏。」
毛主席的大女兒李敏,也在那一年生下了自己第二個孩子。
不過李敏與丈夫之間並沒有不和,生活也是幸福美滿,毛主席為什麼突然也要給李敏8000元呢?
動蕩
毛主席的第三任妻子賀子珍,最初是毛主席身邊的秘書,兩人在長時間的交往中互生情愫成為了夫妻。
但因為那幾年正是反動派最為囂張跋扈的時候,兩人沒時間顧得兒女私情,在戰火之中四處奔波。一直到長征結束之後,兩人愛情的結晶李敏才出生。
李敏出生之後,賀子珍還沒看著女兒斷奶,就因為長征時留下的病症而不得不去蘇聯就醫。
其實當時除了這個理由之外,賀子珍也同樣和毛主席產生了一些矛盾,所以才放下了年幼的女兒準備離開。
毛主席還專門派人想要挽回賀子珍,但是賀子珍只給了毛主席一條白色手絹,上面寫著「從此訣別」四個字,意味著她和毛主席的婚姻到此為止。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毛主席一直忙碌於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抗爭,也沒什麼時間照看孩子,只能由康克清、鄧穎超等好友來幫忙照顧。
一直到李敏4歲的時候,毛主席擔心賀子珍太過思念孩子,於是便把李敏送到了賀子珍身邊,讓這對母子團聚。
1947年,年近40的賀子珍身體好了七七八八,於是帶著李敏回到了中國,生活在哈爾濱一帶。
此時她與毛主席已經分別10年之久,內心也不再像年輕時一般衝動。本來她準備帶著孩子找毛主席見見面,但遺憾的是因為一些變故,她乘坐的火車沒能抵達北京。
一直到1949年,李敏被賀子珍送來北京,讓毛主席得以婦女團聚。
那時的李敏已經13歲了,距離與父親的上一次見面也過了將近十年之久。
起初李敏並不知道自己的父親便是毛主席,一方面是因為她與毛主席相處時年紀還小,另一方面則是賀子珍沒有告訴過她。
在父女二人重逢之後,愈發成熟的毛主席和賀子珍也恢復了通信。十幾年沒有說過一句話的二人,似乎又找回了一點從前的關係。
新中國成立之後,毛主席雖然依舊日理萬機,但遠遠沒有戰爭時期忙碌,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李敏,彌補李敏缺失的父愛。
毛主席對李敏疼愛非常,但毛主席依然認為自己沒法彌補對賀子珍母女的虧欠。
尤其是李敏,她小小年紀便因為父母的矛盾,而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感受父母的陪伴。
不過李敏是個堅強的孩子,她從沒有因此而責怪過父母,只是默默地想要過好自己的生活。
當時間來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李敏在一次學習中與北京航空學院的教師孔令華相愛,並計劃於1959年結婚。
當毛主席從23歲的李敏口中得知,她準備和孔令華結婚的時候,毛主席內心又是欣喜又是不舍。但是看著女兒滿臉的笑容,他還是說道:「我這肯定沒問題,你去問問你母親吧。」
賀子珍對此自然也不會反對,於是孔令華和李敏便就此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結婚以後,李敏進入了國防科委工作,與孔令華一同生活在北京某個衚衕的民居里,平時根本看不出她是毛主席的女兒。
也許這樣平凡而幸福的生活,正是毛主席希望孩子們能夠獲得的吧。
1960年,李敏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毛主席喜不自勝,興奮地逢人便說:「我70歲了,現在又官升一級當上了姥爺!」
同時毛主席還給孩子取了名字,名叫「孔繼寧」,意味著繼承列寧的意志。
而當時間來到1972年,李敏和孔令華的第二個孩子出生,李敏又高興地將這個消息告訴父親,請父親再幫忙取個名字。
這一次的孩子是個姑娘,所以毛主席為她取名「東梅」二字,希望自己的小外孫女能入梅花一般傲然凌霜。
而在李敏寄信後不久,李訥也生了孩子。
毛主席知道李訥離婚的消息,所以特意讓張耀祠幫忙去探望李訥,並因此得知李訥的生活十分困窘。
在寄給了李訥8000元之後,毛主席也同樣寄給了李敏8000元。
之所以會寄給李敏,一方面是因為毛主席擔心李敏生了兩個孩子身體會不好。
另一方面,也依然是毛主席對李敏母女二人仍然感到愧疚,想要多多為她們彌補一些。
哪怕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在面對自己子女的時候,也依然同一位老父親一般溫柔。
結語
雖然毛主席將自己的父愛全部獻給了幾個孩子,不過他與賀子珍之間的關係卻再也回不到從前。
經歷了1936年那一別之後,毛主席再次見到賀子珍已經是1959年的夏天,李敏出嫁之後的事情了。
當時毛主席在廬山開會,正巧賀子珍在南昌一帶工作。久別故人的毛主席在詢問了賀子珍的意見之後,派人去南昌接來了賀子珍。
這一次闊別了23年的相逢,兩人都已不再是年輕時的模樣,毛主席的臉上多了許多皺紋,賀子珍的頭髮也同樣斑白了幾根。
見面的一剎那,兩人都不知該說些什麼。彼此看著對方,竟是有眼淚在眼眶中打起了轉。
這一次見面只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兩人的話題也大多都在女兒李敏身上。說是李敏找了個好丈夫,再也不用他們二人擔心了。
一個小時之後,毛主席因為會議的原因便離開了。並與賀子珍約定,第二日早上再見。
不過到了第二天,毛主席又因為其他公事便離開了廬山,只告訴賀子珍等下次再聚。
遺憾的是,在這一次廬山之別過後,毛主席與賀子珍終生都沒能再見一面。
1976年初,毛主席的身體越來越差,甚至已經到了無法離開病床的程度。
在李敏、李訥前來看望主席的時候,毛主席已經幾乎睜不開眼睛,陷入了昏迷當中。
迷迷糊糊之間,毛主席經常會說:「嬌嬌(李敏小名)怎麼還不來看我啊。大娃娃,你也不來。」
毛主席說這句話的時候,李敏與李訥正坐在他的身邊。看毛主席已經無法識人,兩人都忍不住痛哭失聲,
可憐天下父母心,一生波瀾壯闊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對我們中國人民來說正如同東方升起的太陽一般。
但是在私底下,褪去了一身的光環之後,主席何嘗又不是一個關心子女的平凡父親。
無論是主席對子女們的苦口婆心,還是主席堅決不讓子女享受特權的堅定意志,都讓我們看到這位偉大領袖,在生活中同樣閃耀著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