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勝將軍趙雲僅有的一場敗仗,身陷重圍後,他說:「吾死於此地」

2022年09月11日18:07:03 歷史 1445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趙雲羅貫中的寵兒,他銀槍白馬,英姿颯爽,是《三國演義》中的常勝將軍。

的確,趙雲在書中鮮有敗績,也很少遇見能跟他打30回合以上的對手。在猛將如雲的三國中,跟趙雲打平的武將只有兩位,文丑許褚

常勝將軍趙雲僅有的一場敗仗,身陷重圍後,他說:「吾死於此地」 - 天天要聞

趙雲年輕時,初登沙場,槍法還稍有生澀,為保公孫瓚,跟袁紹大將文丑大戰60回合不分勝敗。劉備曹操時,趙雲跟許褚交手,兩人30回合戰平。

此戰之後許褚再見到趙雲就啞火了,根本不敢出戰趙雲。長坂坡上趙雲威風八面,許褚站在曹操身邊一句話都不說,說明趙雲給了許褚足夠大的壓力。

常勝將軍趙雲僅有的一場敗仗,身陷重圍後,他說:「吾死於此地」 - 天天要聞

一身是膽趙子龍

趙雲在《三國演義》中,最為出彩的有兩場大戰,一場是長坂坡上七進七出,一場是漢水救黃忠

長坂坡之戰中,劉備被曹操打得狼狽不堪,妻兒都遺落在混亂之中。趙云為了救回阿斗,單槍匹馬殺入曹操的精銳「虎豹騎」中,他奪得青釭劍,擊退張郃,一挑四斬殺馬延、張顗、焦觸、張南。

常勝將軍趙雲僅有的一場敗仗,身陷重圍後,他說:「吾死於此地」 - 天天要聞

趙雲在曹魏軍陣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斬殺曹將五十餘員,武藝讓曹操讚嘆不已。趙雲之所以能在長坂坡上七進七出,他自身武藝高強是一方面,主要還是曹操起了愛才之心,嚴令不得放箭。這跟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是有相似之處的。

漢水救黃忠時,趙雲也是單槍匹馬殺入曹魏軍陣中,他先一槍秒了曹將焦炳,接著一人單挑張郃、徐晃兩人,書中描寫趙雲的槍法是「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趙雲帶著黃忠殺出重圍,無人能擋。曹操嘆道:「昔日長坂英雄尚在!」

常勝將軍趙雲僅有的一場敗仗,身陷重圍後,他說:「吾死於此地」 - 天天要聞

武藝直追呂布的常勝將軍趙子龍,他會敗嗎?他會認輸嗎?會的,趙雲在三國後期,有一場仗差點就翻了船,他被魏軍重重包圍,悲嘆道:「吾死於此地矣!」最讓人痛心的莫過於英雄遲暮,英勇無匹的趙子龍,他也會老。

圍困鳳鳴山

諸葛亮北伐時,曹睿派遣駙馬夏侯楙率大軍五萬出長安,從側面攻擊蜀軍。為保證正面戰場的局勢穩定,諸葛亮派趙雲率軍阻擊夏侯琳。趙雲此時已經年近七旬,他本應該卸甲歸隱,頤養天年。可惜蜀漢後期無大將,除了魏延、趙雲,其餘都上不了檯面。趙雲只能拖著年邁之軀重登戰場。

常勝將軍趙雲僅有的一場敗仗,身陷重圍後,他說:「吾死於此地」 - 天天要聞

趙雲一露面,就給夏侯琳來個了下馬威,他一人力斬五員曹將:韓德和他的四個兒子。夏侯琳和鄧芝沒想到趙雲70來歲還這麼能打,只能先引軍撤退。

因為趙雲兵少,夏侯琳第二次出戰時全力以赴,派大軍把趙雲團團圍困在鳳鳴山。趙雲在魏軍重重包圍中,幾次衝殺,都被亂箭逼退,從白天殺到夜晚,根本殺不出去,他仰天長嘆道:「吾不服老,死於此地矣!」

常勝將軍趙雲僅有的一場敗仗,身陷重圍後,他說:「吾死於此地」 - 天天要聞

趙雲從辰時殺至酉時,不得脫走,只得下馬少歇,且待月明再戰。卻才卸甲而坐,月光方出,忽四下火光衝天,鼓聲大震,矢石如雨,魏兵殺到,皆叫曰:「趙雲早降!」雲急上馬迎敵。四面軍馬漸漸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馬皆不能向前。雲仰天嘆曰:「吾不服老,死於此地矣!」

年輕時七進七出,視虎豹騎如草芥的趙雲就這樣被困在了鳳鳴山。此時曹魏軍中並無猛將,如果是年輕時的趙雲,想必肯定能突圍而出。

常勝將軍趙雲僅有的一場敗仗,身陷重圍後,他說:「吾死於此地」 - 天天要聞

但趙雲已經老了,已經不像年輕時那樣驍銳了。正當趙雲身陷重圍,束手無策時,關興和張苞引軍殺到,救了趙雲。鳳鳴山之戰,是常勝將軍趙雲最難打的一場仗。

關羽遲暮時,龐德跟他100回合打平,徐晃跟他80回合打平,如果是巔峰時期的關二哥,30回合砍翻龐德,20回合砍翻徐晃沒有任何問題。同樣,趙雲遲暮時,無法突出重圍,發出了那樣的悲嘆。英雄遲暮,最為悲涼。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 天天要聞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1948年2月的一個寒夜,福建寧德大窩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後腦。他踉蹌倒地,三名黑影撲上,棍棒如雨點般落下。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國民黨高官,也非日軍將領,而是華東野戰軍第一師政委、閩東革命領袖阮英平。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 天天要聞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上世紀80年代初,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時,就住在縣委大院的辦公室里。辦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濕,他常把褥子拿出來曬太陽。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 天天要聞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參加「母親節•母親河,接來老媽,順著黃河濱州「活動,頭一站是鄒平碼頭梯子壩。在那,我們發現:當地有個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此人,叫馬振西,是個治黃模範。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見,受邀登上天安門。他是鄒平市碼頭
延安初印象,寶塔山遠眺,延安大禮堂和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 - 天天要聞

延安初印象,寶塔山遠眺,延安大禮堂和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

人文旅行達人/小眾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買了最早一班從西安到延安的動車,開啟紅色之旅。上次到西安站,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早上來到站前廣場,仍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但車站內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前廳兩側的一至二層,分別停放著東風4和復興號、以及前進蒸汽機車與和諧貨運電力機車,代表著我國鐵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