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繼續捧起《大秦帝國》,看到屈原動兵在秦楚邊界丹水谷地(秦武關東南)敗秦,此戰沒有詳細描述對戰細節,直接寫了戰爭結局:楚國二十三萬大軍死約十萬,其中楚國當時最有實力的八萬核心兵力全部陣亡,主將剖腹自盡。秦軍十餘萬大軍死約六萬。
在楚國埋葬祭奠陣亡將士時,屈原身穿麻衣,將酒灑在祭台前,悲從中來,不禁放聲大哭。楚軍人人飲泣,哭聲瀰漫河谷原野。屈原在遍野哭聲中登上祭台,激越吟唱——
我有忠烈兮千古國殤
猛士身死兮不得回故鄉
雲夢漁舟兮一別去
浴血沙場兮雲飛揚
揮吳鉤兮奪秦弓
血染甲兮大旗紅
身首離兮天地驚
懷故國兮志堅誠
心高潔兮不可凌
子魂魄兮為鬼雄
出不入兮往不返
平原忽兮路超遠
猛士去兮棟樑折
國殤沉沉兮何以堪……
看完這段,我忍不住合上了書本。對著書皮上醒目的四個大字「大秦帝國」惘然沉思。
十幾萬人,一戰即死!一戰,又豈是僅僅死了十幾萬軍人,其背後,「死」了幾萬、十幾萬個家庭。父母沒了兒子,妻子沒了丈夫,孩子沒了父親。真的太讓人心悸、心絞、心疼。
而歷史上,又有多少個或低於或出於這樣規模的一戰!唉!歷史,戰爭,實在太恐怖了......
幾分鐘後大腦才從沉思中清醒過來。
起身看向窗外,皓月當空,樓宇通明,小區里孩子們的追逐嬉笑聲仍在飄蕩。
明天中秋節。
對比戰爭年代,現在的和平時光是多麼的珍貴。中秋節假期即將到來,家裡已經做好了闔家團圓的各種準備。對平常人家來說,中秋節是和其它節假日類似的平常節日。但對那些特殊的人家,尤其是剛剛經歷了變故,或人禍或天災,親人驟然離去的家庭,中秋節,又是何種特殊的讓人難過的日子。
想起納蘭性德的那首詞: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隻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花徑里、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離別。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
這首詞,摘抄到這裡時,我反覆重讀了好幾遍,越讀越感到悲涼。想到近年新冠疫情,想到近期世界一些國家戰爭,想到近日四川地震,想到平日新聞里各種事故......
有多少人意外失去了親人愛人,有多少家庭中秋之夜月圓人不再圓。
我把這首詞的釋文整理後放到下面,供自己和大家更細緻的品味。
琵琶仙·中秋
清代.納蘭性德
在蒼茫的夜色中,抬頭仰望天空,中秋月圓,景色何其美好。然而卻觸景生情,心中悲涼。日月輪迴不斷,春花秋月年年,而這些卻只會徒增煩惱。
不知哪裡吹來的秋風,帶來一陣芬芳。月亮的清輝籠罩了周圍寂寞的空氣,如同冰雪一樣寒冷。而寒冷的,不是清輝,卻是那顆受傷的心。
回想往昔,曾經花前月下,一同欣賞良宵美景。如今,物是人非,怎忍心再看這如同舊時的明月。
明月下,芳叢里,與心愛的人嬉戲,遊玩,梧桐葉緩緩飄落,縱情的歡笑聲,親昵的嘶鬧聲,在一片月色下朗朗可聞。
然而,光陰荏苒,小扇輕搖又搖走了幾番寒暑,去者不可追,如今夜半獨立,百感叢生。明月還是當時的明月,清輝未減分毫。中秋月圓如鏡,本是親人歡聚之時,然,心中卻荒涼如大漠,即是吹裂了紫玉蕭,也難解心中這份思念愁緒。
(完)
PS: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記住那些離去的人,珍惜身邊還在的人。今年中秋,無論人圓人缺,衷心祝願你:節日快樂!
邵兒
農曆2022年8月14日
—————————
作者:邵澤煙,兒童教育互聯網創業者,青中年情感生活自由作家。文章右上角關注我。或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邵兒(ID:helloshao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