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的唐朝,雖然被後人譽為「盛唐」,但是,唐朝的皇家子孫卻也幹了很多出格的事,以至於他們的後代也遭到同樣的報應。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吧!他就發起了「玄武門之變」,在那次事件中屠兄殺弟,然後逼著他老子李淵將皇位禪讓給他。這種做法雖然據史料記載,李世民是情非得已,但畢竟還是屬於大逆不道啊!
這不,在他的後人中,就有人拿他做榜樣,唐順宗李誦登基不久便被自己的兒子李純給逼退位了。李純登基後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李淳,這便是歷史上的唐憲宗。這是不是報應呢?可是,李淳後來也沒討光,幾個兒子雖然都做過皇帝,但都是短命之人。其中還有一位「傻」兒子被太監推上皇位,本來想操控他,殊不知結局卻很悲催!
這位「傻」兒子叫李忱,是唐憲宗當年與自己的妻子的侍女苟合而生的兒子。從這裡也可看出,歷史上的唐憲宗,其私生活是多麼的離奇了!不過,唐憲宗當時也只是色迷心竅,後來對那名侍女並沒有負多大的責任,更不要說她的那位兒子了。因此,李忱從小便因為其生母的身份低下而不被人重視。
更有甚者,李忱小時候由於說話有些口吃的毛病,所以他便更加沉默寡言,以至於朝野之中的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傻子。可誰知就是這樣一位傻子,卻讓唐朝後來的國力重新復興,而李忱也被後人譽為了像李世民一樣的「小太宗」。李沈登基帝位之路更是充滿了諸多辛酸的傳奇色彩。讓當時朝中的一幫權臣奸宦都叫苦不迭。
唐憲宗李淳當年的結髮妻子本來是郭氏,她在李淳還是王爺時便嫁給他,可是,李淳登基後,卻開始喜新厭舊,他不但與郭氏的侍女鄭氏暗中苟合,還重新寵上了一位紀美人,並將她的兒子李立封為太子。可他的這種忘恩負義之舉很快遭到了天譴,紀美人唯一的兒子李立不久便夭折了!這使得唐憲宗不得不立郭氏的兒子李恆為太子。
可是,或許是唐憲宗生前很多事做得太出格了吧!李恆基位後不久便去世了,更離譜的是,李恆的兒子繼位後由於太年幼沒多久也被宦官暗中謀殺,於是,皇位又再次在郭氏的幾個兒子中傳承。可這時的李忱雖然也是唐憲宗的兒子,但是由於他的生母是郭氏的侍女,因此,再好的機遇也沒有他的份。
當時的李沈也深知自己的處境,於是便索性裝傻,以圖苟且偷生。不然,就憑郭氏的那幾位兒子,如果發現李沈也想和他們爭皇位,他們分分鐘便可滅了他。可是,誰知道郭氏的幾個兒子雖然都最終做了皇帝,但卻無緣享受,都在短時間內便夭折了!再加上那個時期唐朝的宦官當權日益嚴重,朝廷大臣甚至還與宦官狼狽為奸共同把控朝政。
所以,這也使得唐朝的皇權被嚴重架空。公元846年,唐武宗去世,到此為止,唐憲宗的幾個兒子差不多都死光了!只剩下他最不看重的兒子李忱,而唐憲宗的孫子都還很小,最關鍵的是,那些權臣和宦官們認為,李忱傻不拉幾的,如果讓他做了皇帝,他們便可以更好地把控朝政。因此,當時的宰相李德裕與宦官頭子馬元贄勾結,便將李忱推上了皇位。
可是,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傻」皇帝李忱不是真傻,他是在韜光養晦,並暗中學盡了治理國家的各種方略。他早就意識到當時朝廷的最大弊端便是,宦官與朝廷權臣狼狽為奸,將皇權嚴重架空。於是,李忱登基以後,當那些宦官與權臣還在沾沾自喜時,李忱便頒布了第一道聖旨,下旨罷免當朝宰相李德裕的職務,並換上自己的心腹之人。
這一下子便讓滿朝奸佞慌了手腳,那些宦官們更是叫苦不迭,後悔不已!可是,這時再後悔已經晚了!然後,李忱將宦官頭子馬元贄在朝中安插的各種勢力不斷的剷除,讓他徹底地孤立起來,就這樣,一個混亂不堪的朝綱在李忱的鐵血手腕之下便恢復了正常,再然後,李沈便開始整理朝廷吏治,開科選拔人才,並逐步發展社會生產力。
到了後來,唐朝在李忱的治理下,逐步出現了國泰民安的盛世景象。當時的人們還將李忱譽為「小太宗」,他的那個大治年代便是歷史上的「大中之治」。此時,如若唐憲宗地下有靈,看到自己的這個傻兒子的政績,不知他會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