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90年11月11日,在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住所里,一場可能改變人類命運的談話正在展開。
談話的雙方是時任中國外長的錢其琛同志和薩達姆,談話的目的則是勸說薩達姆從科威特撤軍。
薩達姆
當時伊拉克發動了對於科威特的侵略戰爭,引發了國際上的強烈不滿。
隨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展開了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的「沙漠之盾」計劃,國際局勢分外緊張。
今天我們回望歷史,可以知道當時的薩達姆沒有就此撤軍,而是選擇與強大的美聯軍死磕到底,並且大敗而歸。
可是以伊拉克這種軍事實力,平心而論與美國相比不是一個體量的,薩達姆為何執意不肯撤軍而自取滅亡?
而錢外長作為我國外交代表與之溝通、勸其撤退的行為,其背後又有什麼深意呢?
這一切恐怕還要從讓伊拉克膨脹,走上侵略之路的「兩伊戰爭」開始說起。
戰前伊拉克的歷史環境
二十世紀初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浩劫為全世界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戰後,世界各國意識到,發動戰爭對於全世界將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因此,雖然冷戰的無形硝煙依舊瀰漫,但是和平與發展依舊當時國際環境的主體基調。
二戰勝利
可中東地區是個例外!
由於遺留的歷史問題,中東國家之間一直存在各種矛盾。
邊境矛盾、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等各種糾紛,導致中東地區數十年來一直摩擦不斷。
而在這一時期的伊拉克由於位置優越,油氣儲量巨大,一度成為中東地區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手裡有錢,伊拉克的腰板挺直了,就開始嘚瑟起來了。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因此在1979年,由復興黨人薩達姆•海珊接任總統後,伊拉克就開始了一系列「不安分」的操作。
薩達姆上台後的伊拉克可謂是國富兵強,謀求海灣地區霸權就成為了伊拉克政府的主要目標。
而當時,伊拉克民眾大多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信徒,恰好伊朗剛上任的領導人霍梅尼就是什葉派的領袖,這就讓歸屬遜尼派的薩達姆心中十分不安。
畢竟什葉派主張的是繼承人世襲制,認為只有出身哈希姆家族的人才能算合法繼承人,與遜尼派主張的公社推選繼承製有很大差別。
青年薩達姆
如果讓什葉派的教派影響擴大下去,薩達姆自己的地位就不穩當了。
於是在薩達姆就任總統的第二年,也就是1980年,趁伊朗剛剛經歷革命政權未穩,伊拉克發動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
「兵者,國之大事也!」,戰爭拼到最後,消耗最大的就是兩國的國力。
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對伊朗和伊拉克兩國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當時的伊朗領導人 霍梅尼
同時,由於在戰爭中向中美蘇等世界大國大量購買軍事裝備,雙方也都欠下了數額龐大的外債。
尤其是伊拉克,在與伊朗拼到民窮國空後,還欠下了高達800億美元的外債!其中的主要債務國,就是同屬於阿拉伯國家的伊拉克的兄弟、鄰居們。
光是欠最大的債主、鄰居科威特的債務,就達到了140億美元。
科威特這個國家雖然領土面積不大,但是各種自然資源儲存豐富,黃金儲備量在中東國家中也是名列前茅。
科威特首都 科威特城
當時的科威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可以說是富得流油。
而且歷史上,伊拉克和科威特兩國曾同屬於土耳其帝國,屬於是分了家的兄弟,打斷骨頭連著筋。
因此,兩伊戰爭期間,自家兄弟伊拉克與伊朗的波斯人打仗,科威特是二話沒說,直接掏腰包借錢給伊拉克買武器。
在科威特看來,這可以算是一種投資。眼瞅著戰爭打完了,科威特就開始催伊拉克還錢。
開槍的薩達姆
可是面對債主上門討債,伊拉克這邊卻不認賬了。
當時的伊拉克剛打完仗,國力空虛,根本沒有能力償還巨額債務。欠錢不還,伊拉克也不怕被全世界所有國家戳著脊梁骨,罵他「不要臉」。
因為他們「偉大」的元首薩達姆,給所有債主編了一個更「不要臉」的理由——我們是為了阿拉伯國家而戰的!
薩達姆稱為了幫助阿拉伯兄弟們討回中東地區的話語權,所以他才與伊朗開戰:我們幫你們打了場正義之戰,這筆錢你們就不應該管我們要!
薩達姆
薩達姆還說,現在國際原油價格一跌再跌,這對於依賴石油出口的阿拉伯國家是個不小的打擊:
在這種情況下,你們科威特還在大量開採石油,壓低價格,你們科威特就是中東地區的禍害!
科威特見這薩達姆還真是蠻橫不講理,討債未果還吃了啞巴虧,卻只能心有不甘地與伊拉克打打口水仗。
可是令科威特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好心養了頭白眼狼,伊拉克要打的可不只是口水仗。
1990年8月1日,伊拉克與科威特關於石油問題的談判徹底破裂!
這一刻,一個邪惡的計劃在薩達姆腦袋裡誕生了。
鳩佔鵲巢
1973年石油危機後,科威特憑藉自己巨大的石油儲量,通過石油貿易一躍成為了當時的「世界首富」!
但是科威特有錢歸有錢,全國兵力算上警察還不到兩萬人,面對戰爭他們連基本的自衛能力都沒有。
薩達姆眼見自己國家窮得底掉,心想伊朗這塊硬骨頭我們伊拉克都啃了,科威特這塊好欺負的肥肉還不一口吞了?
欠錢的是大哥!薩達姆面對債主討債,不僅不還錢,還把債主給打了。
科威特本無罪,懷璧其罪。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對科威特展開軍事打擊,科威特戰爭爆發。
一天時間,伊拉克軍隊就佔領了科威特全境,成功鳩佔鵲巢,逼得科威特撤退到了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
相信彼時的薩達姆,一定每天都在做著讓科威特成為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然後利用科威特積累的巨大財富去強國強軍的美夢。
但是,科威特國家雖小,「保鏢」可不少。
當時的科威特是以美國為首的許多發達國家的主要石油產出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勢必會影響美國等國家的石油供給。
見自己利益受損,美國佬可不幹,著手就準備收拾伊拉克。
時任美國總統 老布希
說來有趣的是,在此之前,原本美國是伊拉克的強力靠山。
在兩伊戰爭爆發前,伊朗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伊朗伊斯蘭革命。
從1977年開始,伊朗爆發了「反對國王,建立宗教國家」的群眾運動。
1979年,伊斯蘭教領袖霍梅尼結束了長達十五年的海外流亡生涯,回到了伊朗首都德黑蘭領導革命。
同年,伊朗巴列維王朝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海外度假」。
禮薩巴列維
不久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同時,原政權巴列維王朝宣告覆滅。
但是在1979年10月,原伊朗國王禮薩·巴列維赴美國治療疾病的消息,引起了伊朗穆斯林的極度不滿。
一些極端的穆斯林民眾直接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並扣留了美使館人員,這就是著名的「伊朗人質危機」。
因為此次危機,美國與伊朗交惡,並從此斷絕外交關係。
所以在兩伊戰爭爆發時,美國成為了伊拉克的鼎力支持者,並向伊拉克出售了大量武器裝備用於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
但是現在伊拉克主動攻擊科威特,可是觸了美國人的霉頭了。
因為伊拉克一旦將科威特納入自己的版圖,那麼軍事實力強大的伊拉克立馬就會摘了「窮國」的帽子。
這樣一個能打還有錢的國家立在中東,對於致力於建立「國際新秩序」的美國來說,是徹頭徹尾的眼中釘、肉中刺。
況且,科威特國土面積雖小,但是地理位置位於伊拉克和波斯灣中間,結結實實地擋住了伊拉克的出海口。
要是讓伊拉克成功佔領科威特,從此以後伊拉克就可以隨意出入波斯灣,打開海上貿易的大門了。這樣一來,伊拉克早晚會將中東地區收拾成一個整體。
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主要石油供給國都是中東國家。中東國家要是一片散沙,各國的石油出口就是競爭關係,會爭搶著出口低價石油獲取利潤。
一旦中東國家團結成了一個整體,石油出口渠道變得單一化,他們就會通過與西方國家「討價還價」來獲取最大利益。
因此,為了不讓自己的利益受損,美國覺得「於情於理」自己必須出手干預!
正好伊拉克這次軍事行動屬於徹頭徹尾的侵略,是完全不正義的行為。
裝正義這招美帝最擅長了,當下就派遣整整六個航母作戰群,於8月7日直接就將部隊拉到了阿拉伯地區。
美國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伊拉克你給我老實點回家去,再敢出來折騰我就揍你!
但是伊拉克有錢的時候能「嘚瑟」,現在沒錢了但打贏了一場戰爭,他也能「窮得瑟」。
伊拉克敢和美國硬剛,是因為薩達姆認為自己有那個本錢。
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雖然讓伊拉克把家底賠了個乾淨,但是卻給自己培養了一支人數接近百萬的鋼鐵雄師。
薩達姆天真的以為,在朝鮮戰場和越南戰場都吃了癟的美國部隊,和自己較量一下也沒什麼勝算。
被毀壞的薩達姆肖像
薩達姆這邊倒是自我感覺良好,但是有個明白人一眼就看出,伊拉克和薩達姆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
這個人是誰呢?就是咱們的錢其琛錢外長。
高瞻遠矚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一直都是呼籲和平的國家,伊拉克擅自攻擊一個主權國家是完全沒有道義的行為,我們中國是堅決反對的。
錢其琛
拋開這些空話不談,中東地區開戰勢必會影響全球的石油供應,這對當時經濟飛速發展,石油需求量大幅增長的中國是很不利的。
直白點說就是,在石油、天然氣供應這些問題上,我們的立場與美國蘇聯等大國的立場是一致的。
所以說,於情於理,咱們都得阻止薩達姆這種侵略行為。
1990年11月,美國大兵陳兵波斯灣之際,錢其琛外長千里迢迢飛到伊拉克,希望能夠勸阻剛愎自用的薩達姆從科威特撤軍。
伊拉克這邊由於得罪的人太多,好不容易有個大國樂意坐下來和他們談話,那還不趕緊招待?
就連一向習慣了當爺的薩達姆,這次也以上賓之禮親自接見咱們的錢外長。
錢其琛外長也不是含糊人,當即指出伊拉克侵略科威特是不義之舉,勸告薩達姆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
中方已經表明了態度,薩達姆這邊卻還在胡攪蠻纏,說科威特自古以來跟伊拉克就是一個國家,就像中國大陸跟香港一樣,收回來是天經地義的。
見薩達姆在這強詞奪理,還把當時敏感的香港問題拉過來,意圖美化自己。錢其琛外長憤怒的表示,這根本不是一碼事。
香港一直都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只是被英國人租借過去而已,中國大陸和香港一直都是一個國家!
而科威特是一個被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伊科兩國更是互設使館的外交關係,薩達姆這就是在混淆概念!
薩達姆本來就是強詞奪理,現在哪裡還有話說了。
錢外長見薩達姆這個人油鹽不進,只能通過分析當前局勢,讓這個人知難而退了。
錢外長指出,伊拉克雖然有百萬大軍,但是在軍事實力雄厚的美國面前,其軍事實力還是太薄弱了。
更何況,聯合國已經通過了關於伊拉克的制裁決議,伊拉克已經成了國際社會的孤家寡人。
沒有了世界各國的援助,軍工力量薄弱的伊拉克哪裡是多國聯軍的對手?
美國軍隊司令 施瓦茨科夫
當前局勢已經被錢外長分析得很清晰了,可薩達姆依舊一意孤行,認為伊拉克可以複製朝鮮及越南人民的成果,再一次將美國擊退。
的確,美國在朝鮮戰場吃了敗仗,在越南戰場也沒什麼好果子吃。
但是當時的情況是美國主動對朝、越開戰,與現在的情況大不相同。
這次是伊拉克侵略在先,美國軍隊到海灣地區是「替天行道」來的,國際上也沒人支持伊拉克。
正所謂好良言難勸該死的鬼,錢外長見自己苦口婆心地勸了這麼久,薩達姆依舊自我感覺良好,也是拿這個剛愎自用的人沒辦法。這次的訪問,也就這樣結束了。
此後不久,1991年1月17日,在獲得聯合國同意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正式對伊開戰!
薩達姆其人雖然狂妄、固執、剛愎自用,但帶領伊拉克打了這麼多年仗,該有的軍事素養還是有的。
他自知伊拉克的軍事實力雖然號稱世界第四,但是在強大的多國聯軍面前還是不堪一擊。
伊拉克士兵
在兩伊戰爭期間,雖然雙方的武器設備都是在中美蘇等國購買的先進裝備,但是雙方的軍事素養極其落後。
兩伊雙方都沒有具備指揮大規模集團軍作戰的能力,玩的還是一戰時候的那一套。
到了戰爭最後,雙方乾脆用起了人海戰術,互相之間純粹就是靠人命血拚!
伊拉克不似我軍有著眾多優秀將領、作戰策略。他們的「一戰戰術」拿到西方裝備優良的軍隊面前,根本不夠看。
果然這次開戰沒多久,在多國聯軍的空中精確打擊下,伊拉克已經完全喪失了制空權。
這倒是不出薩達姆所料,因為他壓根沒把這場戰爭的寶押在空軍上。
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美軍也是掌握著絕對的制空權。但是朝、越兩國通過拉長戰線,地面游擊等戰術,硬生生將美國拉進了戰爭泥沼,取得了最終勝利。
薩達姆認為,當自己的地面部隊能夠與多國聯軍正式交手,短兵相接的時候,就是伊拉克獲勝的那一天!
可是,時代變了……
美帝能在朝鮮栽第一個跟頭,在越南栽第二個跟頭,可他們不會在伊拉克再栽第三個跟頭了。
因為信息化戰爭的時代來了,他們開始打電子戰了!
美軍戰機像一張大網一樣鋪在伊拉克的天空,通過一輪又一輪的精準空襲,直接摧毀了伊拉克的指揮中心和雷達系統。
失去了指揮中心,數十萬人的軍隊便無法接受任何號令;雷達系統被摧毀,讓伊拉克人根本無法探聽到美軍的位置。
這讓薩達姆引以為傲的百萬大軍,瞬間變成了無頭蒼蠅,頃刻間便土崩瓦解。現在的伊拉克,除了吞下一顆又一顆導彈外,別無他法!
當巴格達被轟炸得體無完膚時,我們不知道薩達姆是否後悔過當初不聽錢外長的勸告,一意孤行導致如今的大敗。
但是我們知道,因為薩達姆的一意孤行,讓伊拉克替全世界狠狠地挨了一巴掌。
要不是伊拉克蓄意挑起戰爭,我們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認識到信息化戰爭的時代來臨了。
這場戰爭,為我們,乃至全世界都好好地上了一課。
伊拉克人民的血和淚,為全世界提了醒。而薩達姆的剛愎自用,不聽勸告,也詮釋了什麼叫做一將無能累死千軍……
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正是由於這個歷史契機,我國開始向著信息化戰爭時代踏步前行。
從此開始,我們國家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大幅度發展,並且逐漸掌握了信息化作戰的能力。
這個世界不是永遠和平的,戰爭的危機一直存在於全球的某個角落。而我們能夠安穩地生活,完全得益於我國的強大軍事實力。
現在,每當我國的殲-20戰鬥機騰飛而起之時,每當遼寧艦航母下海啟航之時,每當人民解放軍枕戈待旦之時,我們一定會感慨道,生活在強國之中,真好!
對於錢其琛外長與薩達姆的這次會面,以及海灣戰爭伊拉克最終大敗而歸,各位讀者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