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給黨聽》是雷鋒寫的嗎?
平地起風雷,晴天響霹靂。1962年8月15日,被汽車擠倒的一根柞木方子擊中了雷鋒的頭部,雷鋒因公殉職。
雷鋒在撫順市第二醫院搶救中
1962年8月17日下午1點,「公祭雷鋒同志大會」在望花區區委禮堂舉行。公祭大會後,雷鋒遺體要安葬到戈布烈士公墓。
雷鋒生前沒有經歷過戰火硝煙。他22歲的人生是短暫的,平凡的。但他因為「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好」,「因為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所以,平凡被升華為「偉大」,「短暫」被他鑄造成「永恆」。他死得雖不壯烈,但在全國所引起的心靈震憾,卻可以類比上甘嶺上風雲色變的一撲,隆化橋下驚天動地的一響。
公祭雷鋒同志大會
當時只有70萬人的撫順,就有10萬多人給雷鋒送葬。這麼大的場面,在撫順的歷史上是很少有的。廣大軍民悼念雷鋒,追懷雷鋒,全然出於對黨的宗旨之真誠的崇仰,出於對人的美質之由衷的渴望。這一場面,足以顯見人民對一位戰士的愛戴!
1963年1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舉行授予雷鋒生前所在的四班為「雷鋒班」。命名大會的前一天,《前進報》以近一個半版的篇幅摘發了雷鋒的32篇日記。這為雷鋒日記同全國人民見面拉開了序幕。
雷鋒班命名大會
1963年4月,《雷鋒日記》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這也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雷鋒日記》。這本日記的出版,滿足了當時人們學習雷鋒的迫切需要。根據一個公開的數字表明,《雷鋒日記》在10多年的時間內就印刷了160萬。可謂一紙風行神州大地。這本日記,對當時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道路。
雷鋒日記
在《雷鋒日記》中有一首詩「唱支山歌給黨聽(1960年)」。最初,人們都認為這是雷鋒的原創,後來被確認是雷鋒摘抄的。原作者是姚筱舟。但雷鋒在摘抄時做了點石成金的修改,把原詩中的「母親只能生我身」改成「母親只生了我的身」;另一句「黨號召我們鬧革命」改為「共產黨號召我鬧革命」。這一改,就使這首詩更具有音樂的節奏感,更適宜於譜曲了。這首詩在雷鋒去世後,從《雷鋒日記》里發現,由作曲家朱踐耳譜曲、才旦卓瑪演唱,成為了傳唱中國的經典革命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