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時期,統戰工作一直都是我黨工作的重心,尤其是解放戰爭末期,隨著國民黨不斷興風作浪,國統區的很多民主人士以及愛國人士受到了殘酷的迫害。在我黨的保護下,這些國統區的愛國人士大部分都被送到香港,直到國民黨敗退台灣後才返回大陸。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就是我黨在統戰方面的傑出人才,他在解放戰爭時期把大批愛國人士送到香港,成功保護了他們。新中國成立後,此人擔任了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繼續為統戰工作作貢獻,他的名字叫饒彰風。那麼,饒彰風身上都有什麼故事呢?
饒彰風出生於1913年,廣東大埔縣茶陽鎮下馬湖村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雖然饒彰風家庭貧困,但是他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舊式教育,這與饒彰風的祖父有關,他的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只是後來家道中落,饒彰風的家庭才陷入貧困。
饒彰風的學習成績很好,家人也儘力供他讀書,1930年,17歲的饒彰風考入了中山大學預科,1932年,饒彰風又轉入中山大學的農科學習,成為那個年代的高級知識分子。在中山大學期間,饒彰風一邊用心讀書,一邊在《民國日報》上發表文章,這既能鍛煉他的文筆,也能幫助饒彰風賺取稿費,補貼家用。
那段時期,饒彰風的思想進步很快,他不斷藉助宣傳陣地宣傳抗日救國思想,也因此引起了國民黨的忌憚,1933年,饒彰風受到國民黨的通緝,此後他前往上海,並在上海加入了「左聯」,繼續用如椽大筆宣傳進步思想以及抗日救國等理念。
1936年,饒彰風正式加入了我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饒彰風活躍在廣東文化界,為抗日救國做了大量宣傳工作。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東江縱隊成立後,饒彰風被任命為東江縱隊的秘書長,此後饒彰風長期活躍在香港,以富商身份為掩護,為鞏固抗日統一戰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也在我黨的帶領下見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饒彰風繼續留在香港從事宣傳工作,1947年,他奉命離開香港,前往南洋,爭取華僑團體的幫助。那段時期,饒彰風努力爭取了陳嘉庚、陳育民等人的幫助,他們捐款捐物,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另外,1948年2月之後,在饒彰風的帶領下,大量國統區的愛國人士以及民主人士被護送到香港保護起來,饒彰風也因為卓越的表現受到了周總理的點名表揚。
新中國成立後,饒彰風返回廣東工作,他陸續擔任了華南分局統戰部副部長、廣東省委統戰部部長以及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務,是地方的高級幹部。廣東與香港毗鄰,統戰工作非常重要,在饒彰風的努力下,很多從香港以及南洋地區歸來的愛國人士都投入到建設新中國的過程中,他們當中不少人後來都成為了技術骨幹。
然而,1958年,饒彰風卻受到了錯誤批判,他被認為是「帶著濃厚的資產階級觀點工作」,並被認定為「犯有嚴重右傾投降主義、嚴重的地方主義」,饒彰風也因此被撤銷職務。被撤職後,饒彰風被下放到連平縣的山區當縣委書記,直到1960年才被調回廣東省科委擔任副主任。十年特殊時期開始後,饒彰風受到殘酷的迫害,被關押起來,於1970年含恨去世,享年57歲。1980年,相關部門為饒彰風平冤昭雪,恢復了他的一切名譽,這位統戰功臣也得到了應有的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