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6年7月12日,蔣介石召集了50多萬國民黨軍隊向中國解放區發動攻擊,國共內戰全面爆發,裝備精良的軍隊和美國的支持讓蔣介石信心滿滿。
早在重慶簽訂《雙十協定》時,毛主席就識破了蔣介石想要武裝奪取政權的陰謀,內戰爆發後,解放軍的戰鬥力絲毫不輸國民黨。
在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後,國民黨潰不成軍,南京、杭州、武昌、上海等地也相繼迎來了大解放,蔣介石奪取政權的陰謀最終被共產黨粉碎。
大陸戰況危急,台灣是蔣介石唯一的退路,可是如果台灣也被解放軍佔領,他又該逃往哪裡呢?其實蔣介石早在退到台灣之前就開始為自己謀劃後路了。
圖|蔣介石
一、日本流亡計劃
平津戰役爆發後,華北野戰軍和在林彪、聶榮臻等人的率領下苦戰兩個多月,終於解放了北平,國民黨想要佔領華北地區的計劃粉碎。
這場耗時64天的武裝鬥爭,讓國民黨損耗了52萬兵力,他們有些在誓死抵抗的戰鬥中被殲滅,有些在傅作義的帶頭表率下,接受共產黨的和平改編。
解放軍來勢洶洶,國民黨軍隊根本毫無還手之力,蔣介石決定辭去中華民國總統的職務,拖家帶口趕回浙江奉化。
南京國民政府的爛攤子扔到了副總統李宗仁手上,他只能頂著壓力繼續與共產黨周旋。
已經回到老家的蔣介石,表面上雖然一副不問世事、雲淡風輕的樣子,實則暗中攪弄風雲,掌控著國民黨的一切實權。
李宗仁被迫成了「空殼總統」,政府里的大小事務都要過問蔣介石,日子一久難免心生怨懟。
某天,吳鐵城奉李宗仁的指令,專程來到奉化轉告蔣介石,讓他不要再插手國民黨的政務,最好是到海外去避避風頭。
辭去職務後的蔣介石本就煩悶,李宗仁此時說出這樣的話,明擺著是要與他撇清關係,隔日蔣介石便對手下氣沖沖的罵道:「李宗仁、白崇禧逼我下野是可以的,要逼我亡命就不行了,我下野後就是個普通國民,哪裡都可自由居住,何況是在我的家鄉!」
蔣介石又何嘗不知道自己的處境艱難?奉化老家不能久住,他早就命人將這些年積累的財產和重要物品,偷偷從上海轉移到了台灣。
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在共產黨的管轄範圍內,大陸已經沒有了蔣介石的容身之所,率軍逃去台灣島,說不定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圖|處理公務的蔣介石
蔣介石以為自己的行動天衣無縫,其實共產黨早就察覺到了他的動向,立即讓新華社發布了《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的新聞公告。
看到這則報紙的蔣介石終於反應過來:台灣也可能落入共產黨手中,他必須為自己謀劃新的出路,美國成為他逃亡的第一首選。
妻子宋美齡有豐富的留美經驗,孔祥熙、宋子文也在美國置辦了大量的房屋、產業,蔣介石如果能得到美國的庇護自然是好的。
但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打內戰,已經投入了太多的兵力和物資,國民黨赤裸裸的失敗不得不讓美國人懷疑,蔣介石還值得他們繼續扶持嗎?
杜魯門政府認為,國民黨失敗的根源在於蔣介石領導失利,甚至一度想要扶持新人頂替他的位置。
到時候,蔣介石就算能順利逃到美國,日子也定然不會好過,這個逃亡計劃只能作廢。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曾不顧中國同胞的感受,「以德報怨」拒絕向日本索要賠款,還私自將岡村寧次在內的一大批戰俘放回日本。
此舉雖然遭到了中國人的譴責,卻意外讓他在日本留下了好名聲,再加上蔣介石曾在日本留過三年學,可以很快適應當地的生活。
如果共產黨真的解放了台灣,蔣介石大可以就近逃到日本。
圖|毛澤東與蔣介石
國內形勢緊張,蔣介石已經提前把家人送到了台灣,如果他在這個時候貿然去日本置辦宅院,必然會引起共產黨的注意。
思前想後,他決定給駐日軍事代表團團長朱世明發一封電報,讓他儘快趕回中國,直接到浙江奉化溪口鎮來找他。
朱世明不明白蔣介石的用意,但看他十萬火急的語氣,想必是有要緊的事情商量。半個月後,兩人在溪口鎮會合,蔣介石謹慎地屏退左右,單獨與朱世明待在會客室。
蔣介石開門見山的對朱世明說:「我這次叫你回來主要有兩件事,一是招聘日本的軍事教官,二是代我在日本找一處住宅。」
他認為,國民黨在內戰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軍隊的戰鬥力不夠強,而且軍心渙散,很容易被共產黨的一面之詞動搖。
反觀日本人「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武士道精神,才是真正值得國民黨去學習的,蔣介石這才想到了聘用日本的高級將領,剛被放回日本的岡村寧次就深得他的賞識。
在長期的明爭暗鬥中,「反共」已經成為蔣介石的執念,即使屈居人下他還是天馬行空地想著,在日本人的幫助下重新奪回解放區。
蔣介石除了要藉助日本人的力量對付共產黨,還想在這裡找一處棲身之所,蔣介石沉思了一會兒繼續對朱世明說:「要你代我找住房的問題,是因為我考慮國內局勢越來越壞,李宗仁他們正在與中共和談,如果和談成功,等於投降,那我就不好在國內住了……如果我將來在國內實在無法立足,乾脆就常住日本了。」
圖|蔣介石與國民黨將領見面
另外,蔣介石還特意強調房子一定要選在環境適宜的東京市郊,最好能容納包括隨從在內的20餘人,他已經做好了在東京長期居住的打算。
臨走前,蔣介石拉著朱世明的手,千叮嚀萬囑咐道:「這兩件事情要高度保密,任何人都不能透露,更不能讓李崇仁、白崇禧他們知道。」
朱世明帶著蔣介石的囑託,正準備趕往東京辦事,沒想到一出來就碰到了他的秘書周宏濤。以往蔣介石不管做任何決定都要帶著他,這次竟然只叫了朱世明一個人,不免讓他好奇:
究竟是何等重要的事情,讓蔣介石對自己的貼身秘書都不信任了?
周宏濤攔住神色匆匆的朱世明,悄悄問他與蔣介石的談話內容。
朱世明記得臨走時蔣介石的交代,剛開始還顧慮頗多不敢鬆口,但在周宏濤的軟磨硬泡下,他又覺得這位貼身秘書值得信任,讓他知道也沒有什麼不妥,便將事情和盤托出。
周宏濤大吃一驚,在心裡默默抱怨道:再要失敗,蔣介石及家人可以往日本跑,那我們這些人可怎麼辦呢?
礙於蔣介石的權勢,周宏濤也不敢阻撓他的計劃,只能放任朱世明返回日本。
朱世明按照蔣介石的要求,先與日本軍官岡村寧次取得了聯繫,又託人找到了一處位於東京市郊、可容納20餘人的豪宅。
徵得蔣介石的同意後,朱世明用1.5萬元買下了這處宅院,只是蔣介石還沒準備去東京,幾家報紙就將他在日本買豪宅的消息報道了出來。
圖|蔣介石發表講話
蔣介石自覺臉上無光,只能把責任全都推給替他辦事的朱世明,責怪他泄露了國家要事,讓自己的形象受到損害。
朱世明在日本駐軍多年,在南京國民政府內部人微言輕,他害怕蔣介石會徇私報復,早早地就躲到日本葉山隱居,國內發來的一切電報都概不查收。
蔣介石的怒火更甚,竟然派出特務追到葉山,發現朱世明的蹤跡後,將其殘忍殺害,流亡日本的規劃只能暫時擱置。
二、遠東流亡計劃
在李宗仁的領導下,南京國民政府已經有了向共產黨求和的打算,蔣介石不能把全部希望放在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從日本殖民者手中奪回了菲律賓,1946年,菲律賓便在美國的支持下成功獨立。
蔣介石便想著,如果能在此時獲得菲律賓的支持,說不定能拉攏到遠東地區的勢力,從而遏制共產黨解放台灣的進程。
1949年7月6日,蔣介石帶領國民黨外交團出訪菲律賓,其總統埃爾皮迪奧·季里諾也對蔣介石持友好合作的態度。
雙方會晤後,蔣介石並沒有急著求援,他首先向季里諾提出了建立「太平洋聯盟」的想法,頗具正義感的解釋道:「太平洋聯盟就是對紅色帝國主義和新奴隸制威脅的回應,東亞各國都應該給予支援與回應。」
蔣介石還針台灣的處境,向菲律賓總統尋求援助,希望季里諾能替他向美國求情,爭取將台灣划到美國西太平洋的防線以內。
到了那個時候,即便共產黨想解放台灣也得先過美國這關。
圖|蔣介石
會談結束後,菲律賓方面與蔣介石達成共識,政府發表了「季里諾總統與蔣介石的聯合聲明」。
其目的就是為了拉攏遠東地區的國家,合力建成「太平洋聯盟」(也稱遠東聯盟),反抗共產主義。
蔣介石冠冕堂皇的保證:「將以國民黨總裁之資格儘力促請『政府』採取步驟,支持上述聯合聲明中所列舉之協議。」
此行如果能求得菲律賓政府的庇護,就有機會讓南朝鮮也加入他們組成「反共」聯盟,等到國民黨的勢力逐漸壯大後,再拉攏泰國、印度、紐西蘭和巴基斯坦等國,只要他們聯合起來就能改變整個亞洲的局勢。
蔣介石的如意算盤打得響亮,國民黨外交部在他的授意下擬定反共綱領,提出了一系列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合作方案。
季里諾很贊成蔣介石的想法,但建立聯盟的計劃實施起來還是有很大難度的,撇開他們各自薄弱的軍事實力不談,單單是美國的反對就已經讓他們寸步難行。
杜魯門一針見血地指出,季里諾完全掉進了蔣介石諂媚的陷阱里,蔣介石只是站在一個追尋政治前途的、亞洲領導者的立場,前來求得菲律賓的幫助。
沉浸在美好設想里的季里諾突然醒悟,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這一切都只是他們的空想,所謂的「反共」聯盟根本不可能實現。
季里諾曾經公開表示,如果台灣失守他會同意蔣介石在菲律賓建立流亡政府,但迫於美國政府的控制,即便季里諾有心相幫,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付諸實踐。
圖|逃亡台灣的蔣介石
眼看菲律賓這條路行不通,蔣介石只能中途改道拉攏南朝鮮。
據蔣經國描述,菲律賓之行結束後,南朝鮮的總統李承晚就緊跟著發來電報,明確表達了「中韓原本屬於一家」的態度,真誠的邀請蔣介石出訪韓國。
就在8月5日,美國政府突然發布了《對華關係白皮書》,杜魯門表示他們將不再對國民党進行軍事援助。
這份「白皮書」意味著蔣介石徹底失去了美國這個靠山,他只能硬著頭皮與南朝鮮外交,第二天就抵達了鎮海灣與李承晚會談。
之後,蔣介石和李承晚共同發表聲明:「國際共產主義必須被剷除,為了對付這個共同的威脅,我們必須既以共同的又以個體的方式去作戰,只有團結一致才能鞏固安全。」
蔣介石以為獲得南朝鮮的支持,就能對共產主義造成威脅,誰知李承晚在得到國民黨的信任後,反而向蔣介石尋求軍事援助。
蔣介石自身難保,又失去了美國的支持,哪裡能分出多餘的兵力支援朝鮮?
如此大費周章的與南朝鮮外交,到頭來只得到了一張不限額度的「借據」,蔣介石只能放棄流亡遠東地區的想法,再尋出路。
圖|蔣介石
三、瑞士流亡計劃
到了1949年末,國民黨在大陸的勢力已經所剩無幾,在人民群眾的歡呼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蔣介石之前為了避風頭逃到了台灣,但在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的攻勢更加猛烈,他為了鼓舞士氣,只能重新回到重慶指揮作戰。
即便有蔣介石坐鎮,國民黨還是在解放軍的猛烈攻勢下節節敗退,劉伯承的大軍已經突破了嘉陵江,直逼重慶腹地。
這裡馬上就要被解放軍佔領,胡宗南擔心蔣介石的安危,立即派兵前往重慶支援,準備護送他從白市驛機場撤退
城外的炮火聲震耳欲聾,蔣介石坐上吉普車迅速駛向機場,在白市驛機場守軍師長趙仁的全力掩護下,蔣介石乘坐的專機順利到達了成都。
經此一戰,國民黨在四川的兵力已經所剩無幾,蔣介石只能寄希望於雲南根據地,剛在成都歇下腳,蔣介石就派出張群與雲南省主席盧漢交涉。
誰知張群剛抵達昆明機場就被盧漢扣留,雲南國民黨駐軍的重要官員也被一併關押,盧漢的立場已經很明確了。
迫於國民黨駐軍的壓力,盧漢也沒敢將他們扣留太久,只是在將他們釋放的當天,就向共產黨投誠,蔣介石最終沒能守住雲南根據地。
國民黨大勢已去,四川很快就會淪陷,蔣介石不能在成都久留了。
圖|蔣介石
這時候解放軍已將成都團團圍住,大大小小的街巷都有他們的崗哨,鳳凰山機場也有重兵把守,蔣介石想要突破共產黨的包圍圈實屬不易。
在胡宗南的嚴密部署下,他們最終把出逃計劃定在了12月12日凌晨,蔣介石將在胡宗南和軍校學生們的保護下飛往台灣。
為了躲避共產黨的追擊,有人建議蔣介石一行人從軍校後門出發,這位威風慣了的「總統」當即大怒,厲聲呵斥到:「我一生只在軍校正門進出,走後門,豈有此理!」
身邊的官員不敢反駁,只好順從他的心意,蔣介石維持著最後的體面邁出官邸,坐上提前備好的美軍防彈轎車,前後都有重兵把守確保轎車的安全性。
寒冬的夜寂靜無聲,只有在成都某條隱蔽的街巷裡,才能聽到車隊行駛的馬達聲。
在軍隊的護衛下,蔣介石成功抵達了鳳凰山機場。
蔣介石正準備登機的時候,突然回頭向那些護送他的軍校學生和將士們喊道:「謝謝你們!」
眾人簇擁著,向蔣介石齊刷刷的敬禮致意,他站在寒風蕭瑟的登機口,緩緩舉起頭上的帽子,不甘的望著祖國大陸。
即使他再不願承認,國民黨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佇立片刻後,蔣介石帶著濃濃的留戀和不舍轉身離去。
逃到台灣的蔣介石暫時安全了,但妻子宋美齡覺得這裡不是久居之地,解放軍隨時可以攻進台灣,她立即發回電報讓蔣介石先去瑞士避難。
圖|宋美齡
瑞士並不在蔣介石的考慮範圍內,所以他一直沒有明確回復。
遲遲收不到回信的宋美齡,情急之下決定找孔祥熙的女婿陳繼恩幫忙。
那年寒冬,陳繼恩到達香港時,意外把宋美齡想讓蔣介石逃往瑞士的消息透漏給了王文湘,她想著:連國民黨的總統都覺得台灣守不住,想要逃去瑞士,那其他人的處境不就更加岌岌可危了?
王文湘立即將這個消息傳達給了丈夫何應欽,讓他也做好隨時逃亡的準備。
蔣介石回到台灣後,無時無刻不在鼓動「反共」的熱情,國民黨上下都以為蔣介石會帶領他們東山再起、重振君威。
何應欽聽到這個重磅新聞後臉色劇變,蔣介石既然沒有把握守住台灣,已經做好了逃亡準備,為何還要讓國民黨軍隊嚴陣以待,那些冠冕堂皇的宣誓究竟幾分真幾分假?
為了確認消息的真實性,何應欽又向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黃少谷打探了消息,這才知道逃往瑞士是宋美齡和孔祥熙的主意,蔣介石並沒有同意。
話里話外,何應欽也意識到,蔣介石雖然不同意逃往瑞士,但台灣很有可能失守是真的,他在制定逃亡計劃也是真的。
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都在傳播蔣介石將要逃往瑞士的消息,國民黨上下人心惶惶,不知道台灣還能平靜多久。
不多久,陳繼恩也抵達了台灣與蔣介石會面,傳達了宋美齡想讓他到瑞士避難的想法,耐心的勸說蔣介石:「如果您同意到瑞士去,蔣夫人將與孔家一同派人去瑞士打前站,包括選址和購房的事宜。」
圖|蔣介石夫婦在台灣的生活
陳繼恩已經表現出最大的誠意,但蔣介石坐在辦公室想了很久,還是沒有同意宋美齡的意見。蔣介石覺得共產黨要想解放台灣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部署,等解放軍打進來再跑也不遲。
而且蔣介石雖然暗殺了朱世明,擱淺了他去日本居住的行程,但真要到了台灣失守的關鍵時刻,日本還是他的第一首選。
正所謂狡兔三窟,蔣介石的逃亡計劃並不是只謀一處,宋美齡看到陳繼恩的回電知道了丈夫另有打算,也就沒有再提瑞士這一茬。
即便蔣介石沒有逃去瑞士的想法,王文湘也早就將這個消息傳遍了香港,就在宋美齡準備從美國返回台灣的當天,《工商日報》突然報道出一條新聞:「蔣夫人即將回台促蔣公赴瑞士。」
當時國民黨的殘餘勢力都在台灣嚴陣以待,這個節骨眼兒上傳出蔣介石將要逃亡的新聞,無疑是給台灣的軍政界造成巨大恐慌。
秘書周宏濤將此事告知了蔣介石,謹慎的問道:「對社會上的流言,可否在宋美齡抵達台灣時,適當否認?」
得到蔣介石的首肯後,流言很快壓了下去。但台灣隨時可能被解放軍佔領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國民黨政府承受著巨大壓力。
正當台灣群眾處在未知的恐慌中時,美國軍隊突然越過三八線攻打朝鮮,共產黨無暇顧及台灣,開始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這場反擊霸權主義的戰爭持續了將近三年的時間,蔣介石反而「因禍得福」在台灣站穩了腳跟,之前設想的逃亡計劃這才被擱置了。
圖|蔣介石在台灣
結語
1975年4月初,蔣經國淚眼婆娑的守在父親床前,蔣介石正虛弱的躺在病床上。
他的身體不再像從前那般壯碩,曾經神采奕奕的雙眼也變得渾濁,只是他對中國的野心仍然沒有磨滅。
被病痛和衰老折磨的蔣介石已經體力不支,沒有力氣開口說話,但他仍在緊緊的盯著天花板上那塊雄鷹似的地圖,那是他朝思暮想的祖國大陸!
4月5日,88歲的蔣介石因突發心臟病,在台北陽明山莊永遠的閉上了眼睛,至今也沒能實現在大陸下葬的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