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不為逐鹿來,都門懶築黃金台。
狀元百官都如狗,總是刀下觳觫材。
——張獻忠《七殺詩》
每逢亂世必出梟雄!張獻忠可謂明末清初農民起義軍中的一代梟雄!
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在家鄉陝西延安聚集了周圍十八寨農民起義,並且給自己起了個「八大王」的稱號,又因為張獻忠身材修長,面頰似虎,所以人稱「黃虎」。
張獻忠
他在陝西、四川一帶率領大軍與大明軍隊相抗衡,時而接受招撫歸順,時而又反叛起義,一時風光無限。
1640年張獻忠率領他的農民軍攻入四川與明軍作戰,通過4年的東征西討,終於佔領了四川全境,於四年之後年稱帝,建立大西政權,過了一把皇帝癮。
張獻忠佔領四川期間作惡多端,四面樹敵,縱容士兵四處燒殺搶掠,導致四川人口在明末清初之際大幅減少。
在清軍攻入四川之後,張獻忠兵敗身死,那麼他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張獻忠小的時候,他跟著父親來到四川內江,在這裡販賣棗子,在四川發生了一件事影響了張獻忠的一生。
那時,張獻忠很小,將驢子的韁繩繫到了一個富人家的石柱上,豈料,驢子拉屎糞便弄髒了石柱。
結果,富人家僕人用鞭子狂抽張獻忠的父親,張獻忠就在旁邊看著,眼中噙滿淚水,拳頭捏緊,卻敢怒不敢言,這件事對他幼小的心靈打擊非常大。
長大後,張獻忠加入農民起義軍,逐漸爬到領導的位置,在張獻忠的帶領下,部隊的人數越來越多。
順治元年正月,張獻忠攻入四川;六月,拿下重慶;八月,又攻下成都;先後殺掉明朝的端王和蜀王。
張獻忠入川路線圖
十月十六日,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西,年號大順,改蜀王府為承天殿,將養子孫可望提拔到相當於丞相的位置。
在大西政權內部,孫可望的地位僅次於張獻忠,這就為後來孫可望和李定國的矛盾作了良好的鋪墊。
李定國的能力比孫可望強,可是地位卻沒有孫可望高,最後功高震上級,孫可望主動討伐李定國,討伐失敗後,孫可望主動投降清朝。
李定國直到死,也沒有接受清廷的招降,在張獻忠生前,李定國是大西政權第三號人物。
張獻忠命孫可望為平東將軍,李定國為安西將軍,劉文秀為撫南將軍,艾能奇為定北將軍,張獻忠給這四大將軍賜姓張,分別封王。
張獻忠最開始打著反明的旗幟,所以在四川遭到了故明勢力的抵抗,對於不聽話的人,張獻忠習慣採取高壓政策。
張獻忠四川稱帝
順治二年以後,張獻忠在四川的處境越來越艱難,一方面是清軍的壓力,一方面是四川百姓的反抗。
這種處境導致張獻忠變得焦躁,為了肅清一切反對的力量,張獻忠聽從了汪兆麟的建議,對成都居民實行了大屠殺。
順治二年七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張獻忠親自指揮部隊在成都實行了一次大屠殺,先殺掉男子,然後再逼著女人跳江。
當時,自殺的人不計其數,根據記載,被殺的人不下四五百萬。
成都大屠殺沒過多久,張獻忠殺心又起,他借著舉行「特科」之名,命令各府縣的生員一律送到成都。
送到成都後,張獻忠並沒有舉行什麼特科,而是把這些書生全部聚在一起,來個集體大屠殺。
張獻忠
當時,張獻忠的養子孫可望看到這一幕,感慨地說: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辛苦奔波,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百姓嗎?沒想到這一切付諸東流,實在太可惜了。父王這麼做,實在讓人無法理解。父王本來應該是百姓的首領,猶如身體的頭部,現在砍掉手足,頭又怎麼能獨活呢?有王無民,何以為國?」
張獻忠倒行逆施的行為連自己的養子都看不過去,何況四川的官民,四川人民看到張獻忠的野獸之心後,紛紛組織了許多武裝力量抵抗大西軍。
曾英在重慶糾集部隊,朱化龍在茂州組織了一支軍隊,曹勛帶領人馬盤踞在大渡河一帶。
總之,大西政權在四川民心盡失,四川的人民紛紛用馬糞塗抹大西年號,刺殺大西官員。很多大西官員到任不到兩三月就被殺害,有的縣裡面甚至幾個月連殺十幾名縣官。
張獻忠養子孫可望
張獻忠搞得民怨沸騰的時候,清軍已經平定了江南。
隨即,多爾袞又任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征討四川。
張獻忠的末日到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四川人民的好日子就來了,這情景不過是走了一群狼,又來了幾隻老虎。老百姓橫豎是被奴役,被屠宰。
狼與狼也是有差別的,愚蠢的狼見人就露出獠牙,聰明的狼總是小心翼翼地把獠牙給藏起來,裝出一副羊的面目。
豪格進四川之前,就發布了安民告示:「朝廷命我出師剿匪,削平亂賊,百姓不必驚慌,我等就是為了讓老百姓能安居樂業。」
迫於清軍巨大的軍事壓力,順治三年八月,張獻忠決定放棄成都。
清軍入川
在離開之前,張獻忠下令屠殺所有婦女,收繳所有金銀,凡是藏匿一兩銀子的人砍頭,藏匿十兩以上的剝皮示眾。
奇怪的是,張獻忠收繳銀子並不帶走,而是將金銀全部投進江里。臨走之前,張獻忠還命人焚燒成都城,摧毀成都及其州縣的城牆。
就這樣,背後是火光衝天的成都城,張獻忠帶著部隊浩浩蕩蕩地離開了成都,到達西充,駐紮在鳳凰山上。
張獻忠當然很清楚鳳凰山不是久留之地,又讓士兵們砍光鳳凰山上的樹木,做成船隻,打算渡江到湖廣。
就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候,大西軍出現了叛變,驍騎營都督劉進忠投降清軍。就像吳三桂引清軍入關一樣,劉進忠引清軍入川。
歷史一再重複,重複的不是歷史,重複的只是人性。
張獻忠
四川的地形非常複雜,山多平原少,如果沒有劉進忠這麼一個好嚮導,清軍是不會這麼順利地進來的。劉進忠直接把清軍帶到鳳凰山下。
根據史書記載,這天風特別大,霧氣特別濃,完全看不清東西,張獻忠早上起來,走出帳篷,忽然一個哨兵報告說後方有馬蹄聲和鎧甲聲。
張獻忠聽了大怒,讓人把哨兵綁起來,準備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斬首。但是,沒過多久,又有很多哨兵傳來相似的報告。
張獻忠不由得起了疑心,張獻忠親自帶著親兵來到鳳凰山下,這時,大霧已經散開,張獻忠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的全是清兵。
張獻忠離清軍的距離很近,劉進忠一眼就認出了他,對豪格說:「這個人就是張獻忠。」
豪格
豪格急忙拉弓,一箭正中張獻忠的胸口,張獻忠當即摔下馬,氣絕身亡。
當時,張獻忠軍營里有一個外國傳教士,他曾記述張獻忠的死亡過程:
「獻忠聞警,不問詳細,是否果系清兵馬隊,隨即騎馬出營。未穿盔甲,亦未攜長槍,除短矛外別無他物。至一小崗上,正探看之際,突然一箭飛來,正中獻忠肩下,由左膀射入,直透其心,頓時倒地,鮮血長流。各營軍隊不擊自散,各奔一方,各逃性命。」
張獻忠一死,結局不難想像,大西軍是失敗大逃亡,清軍是勝利大追殺,清軍斬首數萬級,獲得馬匹一萬二千匹。
孫可望、李定國等人帶著幾千殘兵、幾萬家口,從重慶南下,輾轉來到貴州,後來在雲南創建了四將軍政權,聯合南明,繼續抗清事業。
—End—
本文為科普自媒體新銳歷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都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