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2022年07月16日11:03:30 歷史 1146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1986年2月,82歲的鄧小平回到成都過年,看望只比他大2歲的舅舅淡以興。

飯桌上,二人回憶起昔年往事,談及幾十年歲月滄桑。

臨走時,鄧小平對淡以興說道:「從下個月起,我每月多寄5塊錢給你,好不好?」

淡以興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看著鄧小平笑了笑。

二人經此一別,不想卻是人世間的最後一面。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買田供學

1904年,鄧小平出生時,淡以興還不滿兩歲。

自鄧小平落地以後,淡以興對這個外甥就格外喜歡,他們雖說是兩輩人,但更像是一起玩到大的「兄弟」。

等再大點以後,二人一同前往「翰林院子」私塾學習,然後又一起上小學。小學畢業時,淡以興因家中田產需要經營便不再讀書,鄧小平則繼續自己的求學之路。

在此期間,二人結下深厚的感情。

1919年7月,鄧小平在父親鄧紹昌的推薦下,前往重慶留法預備學校學習。

當時像這種自費出國留學的價格大概在300大洋左右,學校會有一定補助,但大頭還是要家裡補貼。

為了讓鄧小平能夠順利出國學習新思想,鄧紹昌將自己家中大半田產變賣,但錢仍舊不夠,緊急關頭淡家站了出來。他們賣掉了田產,供鄧小平上學。

至此之後,兩家關係更近一層。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鄧紹昌

1920年8月,鄧小平16歲生日前夕,他如願加入入法留學的隊伍。

臨行前,鄧紹昌特地從廣安趕到重慶為他送行。

在太平門附近的餐館內,父子相對而坐。

望著眼前已經成為大人的兒子,鄧紹昌情難自禁,剛夾起的菜還未送到嘴裡,眼淚便先流了下來。

第二天一早,秋風漸起。

東門碼頭上送行的親友雙眼怔怔地望著慢慢遠航的輪船,不停地揮舞著雙臂,淡以興也在其中。

只是他和眾多親人不同的是,他在難以割捨的親情里,還夾雜著一絲羨慕。

之後,淡以興在鄧墾的安排下住進了鄧家。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初到法國時,鄧小平覺得一切都是新奇的。

他將自己在異國他鄉的所見所聞所學都記錄在筆下,一一寄往廣安的小山村中。

每當這一封封信件漂洋過海而來時,鄧母也都會委託淡以興一遍又一遍地念給自己聽。

那些隱藏在字裡行間中的思念和對革命的熱情,每每讀起,都讓淡以興為之激動,也由衷地為鄧小平感到自豪。

他替鄧母回信,寫家庭近況,還寫世事變遷,只是這些信卻很少能夠寄到鄧小平的手上。

甚至就連1926年鄧母去世的消息,鄧小平都沒有收到。

這並非鄧小平不孝,而是在1925年底,由於法國警方大力追捕共產黨員,導致他居無定所,無法安身。哪怕兩年後回國時,他也未曾將自己的消息透露給家人。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直到1938年1月,鄧小平成為八路軍一二九師的政委後,他存活的消息才傳到家人耳中。

當時全國上下遍地戰火,民眾抗日熱情高漲,從小受鄧小平革命思想影響的鄧墾知道哥哥成為抗日隊伍的領導後,參加抗戰的心思也就變得越發強烈,他決定到陝北抗日大學進行學習。

但此時的鄧家在經過戰亂和雙親去世後,家中光景已經不比從前,不說供鄧墾上學,就連前往陝西的路費都拿不出來。

當淡以興得知這個事情後,他皺著眉頭蹲在自家門前的土墩上沉默了半晌,最後決定將家中屯著的160多擔糧食全換成錢,供鄧墾上學。

那個年代老人常說「手裡有糧,心裡不慌」,現如今淡以興將家中存糧全部變賣,家裡人沒意見肯定是假,但為了幫助外甥完成報國夢想,淡以興不後悔。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鄧墾和鄧小平合影

「皇帝的草鞋親」

當國民黨反動派得知鄧家兩兄弟是在淡以興的資助下加入的共產黨後,隨即就要帶兵沖入他的家中,拿他是問。

提前聽到風聲的淡以興為了家人免遭國民黨的折磨,決定帶著家人連夜出逃,而家中那些值錢的東西,也就落到了搜捕人員的手中。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淡以興一家都是過著流浪生活。

淡以興文化程度不高,在外面做得最多的就是苦力,他覺得只要是能給家人換取一口吃的,只要讓他們餓不死,一切都會慢慢變好。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可國民黨始終沒有放過對淡以興的追捕,他們看淡以興的大兒子已經成年,便強行徵到軍中打雜。

或是受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淡家老大對國民黨魚肉百姓橫行鄉里的看法極為不滿,他想要趁機逃走。

但這個想法還未實施便被國民黨軍官發現,他們打斷了淡家老大的雙腿,將其扔在路邊,任由自生自滅。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苦日子一直持續到四川解放後才結束,可淡以興看著收拾包裹準備回家的眾人,心頭浮現出一抹苦楚。

當年國民黨把廣安老家的祖宅都抄了,如今他哪裡還有家可回。

正當他失魂落魄的時候,一則消息讓他頓時起了精神——共產黨正在廣安分耕地和院子,他有了屬於自己的家。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解放西南

1950年春,淡以興聽聞鄧小平就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的消息後,立即帶著夏伯根前往重慶。

自從鄧小平赴法勤工儉學後,舅甥倆已經30多年未見。所以一路上,他帶著三分怒氣和七分激動。

等到了重慶軍區的大門外時,淡以興心中的怒氣已經去了不少,更多的是為鄧小平感到自豪。

他沒有橫衝直撞,只是報了家門後便在外面等著。

當警衛員崔來儒向鄧小平通報時,鄧小平正在會議室開會,聽聞自己的舅舅後繼母過來後,他神情一怔。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崔來儒跟著鄧小平輾轉多年,察言觀色的能力還是有的,他看出此時鄧小平不方便,便主動開口說道:「要不通知一下卓琳校長?讓她回來招呼一下?」

鄧小平沉吟片刻後說道:「不用了,讓接待科安排他們在招待所住下,晚上再接到家中。」

是夜,當鄧小平回到家中時已經很晚,而此時的淡以興已經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此時的他心情很複雜,一方面,他為鄧小平有如今成就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他又覺得自己和夏伯根不遠千里而來受了冷落。

於是當鄧小平一進門,淡以興就梗著脖子,毫不客氣地說道:

「好哇,賢娃子(鄧小平學名鄧希賢),你當真是當了大官,六親不認了!皇帝老子還有三個草鞋親嘛!」

鄧小平聽出話語中的怨氣,也深知自己為了革命,為了新中國的建設,確實很久沒有回去,所以只能苦笑著喊了聲「舅舅」。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鄧小平在重慶

淡以興聽到這聲舅舅心頭更氣,眼眶頓時就紅了起來。

「你還認得舅舅?你還記得你的親娘老子不?」

客廳里的氣氛頓時冷了下來,一旁的卓琳和夏伯根看著這對舅甥,有些不知所措。

關於鄧小平父母的事情,卓琳聽說過一些,她也知道這一直都是鄧小平心中的遺憾,今日淡以興將此事重提,無疑是把鄧小平的傷疤重新撕扯開來。

果不其然,聽到這句話後,鄧小平神情頓時黯淡下來,低著頭小聲說了句「記得」。

看著鄧小平的樣子,淡以興也無力指責,只是在眼眶徘徊已久淚水突然流了下來,他哭著說道:

「我可憐的老姐姐啊……賢娃子,你曉不曉得,你走後不到7年,你媽就因為想你盼你惦記你,40出頭就死了。你那時候還在法國,你是她的長子,她生前最疼你了,你想過她死前的心情沒有?」

這句話無疑戳到了鄧小平的心窩裡,當年在法留學期間,每當舉頭望月,沒有一次不是在思念故鄉親人。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鄧小平流著眼淚,講著這些年從不對人公開的情結。

他說他無論走到哪裡都不可能忘了那片故土,忘了故土上的親人,更忘不了母親的樣子。

他說那時父親還在外面,家裡大小事務都由母親一人擔在肩上,白天洗衣做飯,養蠶繅絲,夜裡縫補漿洗,直至忙到後半夜才睡下。

他說他記得到法國求學前,母親帶著弟弟妹妹送了一程又一程,她臉上的淚一直沒有斷過。

他拉著母親的手,告訴母親出去留洋為的不是他自己,等他把書讀完了就會回來,將來有了工作就把她接過來享福。

他說他辜負了太多太多的期望,也背負了太多太多的希望。

他還說,如今新中國成立了,可惜母親卻不在了……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看著眼前已經哭成淚人的鄧小平,淡以興心頭怒氣早就消散,他現在只是有些心疼這個只比自己小兩歲的外甥。

他將夏伯根拉到身前,告訴鄧小平當初老爺子走的時候是夏伯根操勞的身後事,也是她給老爺子披麻戴孝的,是個老實人。

夏伯根確實老實,當初鄧家在鄧紹昌離世後窮得叮噹響,同村和她一樣情況的女人都改嫁了就她守著鄧家不走。

那時候家裡揭不開鍋都是常態,她為了能讓鄧紹昌的孩子飽肚,自己一個人沿街乞討。

她雖然不懂政治,但她知道鄧家做的事情一定沒錯。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鄧小平夫婦和夏伯根合影

當年鄧小平的妹妹鄧先芙參加地下黨活動時,把一個華鎣山游擊隊的共產黨員領回了家,她二話沒說就把他藏了起來。

她說她一個婦道人家不了解外面太多,不過她打心裡清楚,共產黨是為人民好的。

如今她聽到淡以興的介紹,又看到鄧小平成了西南局第一書記,不由得有些害臊,「聽說你回來了,就想過來看看你,沒有別的意思。」

鄧小平看著眼前這位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農村父母,雙眼再度噙滿淚水,拉著夏伯根的手動情說道:「夏媽媽,以後我們一起生活,今後我們給你養老!」

一番話,讓年近50的夏伯根淚流滿面。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永別

從1978年8月開始,鄧小平就開始有規律的給淡以興寄生活費,這件事他是交由卓琳操辦的。

「幺舅舅:八月份生活補助費10元已於八月七、八號寄出,忘了寫信告訴你了,不知你收到沒有,現在又寄去九月份生活補助費10元望收,以後我們每月七八號給你寄,你估算一下什麼時候可寄到,到了就去問一下。」

那個年代物價水平低,10塊錢足夠農村的一大家子用上一年半贊的。

所以每當淡以興收到卓琳寄來的生活費時,他都對家人念叨外甥的好,說如今的生活離不開鄧小平夫婦的幫助。

89年鄧小平舅舅去世後,鄧小平交代了三句話,縣委明白了其中用意 - 天天要聞

1985年,淡以興的身體每況愈下,他寫信將家中情況和自己時日不多的消息告訴了鄧小平,說想再見見他們一家人。

但無奈此時鄧小平工作忙得脫不開身,只能先讓妹妹鄧先群回信:幺舅舅,年歲大了要保重身體,有時間大家會回來看望的。

次年2月,鄧小平忙裡抽閑回四川過年,舅甥倆終於再次相見。

送行時,鄧小平看著載淡以興返鄉的公交舊舊出神,直至車身淹沒在地平線也不願放下告別揮舞的胳膊。

他知道,這一別,就是永久。

三年後,遠在北京的鄧小平得知舅舅去世的消息,沉默半晌才緩緩說出三句話:

「知道了。」「規格夠高了。」「不再送什麼了。」

寥寥三句,卻道出了鄧小平的傷心和職責。

當廣安縣委收到鄧辦傳來的口信時,也就明白了其中用意:「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親舅舅的喪事處理「規格」已經「夠高的了」,花圈、弔唁之類的也「不再送了」。

結語

回看鄧小平的一生,猶如半部中國近現代史

這歷史大部分寫在故紙上,還有一些則藏在親情的脈絡中。

那些隱秘的,不為人知的故事,不同於改革開放的大刀闊斧和高瞻遠矚;也不同於政治文武場上的統籌帷幄與揮斥方遒。

但它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為真實,更加有血有肉的偉人形象。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 天天要聞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前言說到猶太人,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暴行,以及現在正在中東到處點燃戰火的猶太人國家,以色列。而就在2025年初,以色列的學者在電視訪談中,談起了猶太人被屠殺一事。只不過他所說的並非是二戰時期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而是
史記.丁繼超傳 - 天天要聞

史記.丁繼超傳

《史記.丁繼超傳》文/捲風丁繼超生前戎裝照丁公繼超,字冠群,生於民國十六年,山東嶧縣六區丁庄村人,乃運河支隊之英勇戰士也。少時家貧,祖父丁文庭父親丁廣友皆目不識丁,生計維艱。年六歲,常隨祖母母親放牛割草拾柴,時有荒年,掘野菜以充饑。
專訪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解碼商代「龍圖騰」 - 天天要聞

專訪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解碼商代「龍圖騰」

6月28日,一場關於「龍騰大邑商」的學術沙龍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舉辦。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以考古學家的嚴謹與美術史家的敏銳,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解碼青銅器與玉器上的龍紋密碼,揭開商代龍形象的神秘面紗。活動間隙,韓鼎教授接受了正觀新聞記者專訪,從龍與饕餮共存的禮制密碼,到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被查 - 天天要聞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被查

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段勇簡歷段勇,男,漢族,1976年12月生,四川蓬溪人,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1996年9月參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9月至2001年12月,先後在蓬溪縣蓬南鎮政府、遂寧市紀委監察局工作;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歷任...
中國東極「魚經濟」 - 天天要聞

中國東極「魚經濟」

新華社哈爾濱7月2日電 題:中國東極「魚經濟」新華社記者 戴錦鎔在中國大陸最東端的撫遠市,東極魚市裡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喚醒了城市的清晨。撫遠原名「伊力噶」,赫哲語意為「金色的魚灘」,這裡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大水系交匯處。這座被譽為「華夏東極」的邊境小城,正書寫著中國「魚經濟」的生動樣本。綠色無污染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