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試問從古至今又有幾位皇帝是真正做到的。明朝是一個特殊的時代。開放,迂腐。君王不臨朝,黨爭不停歇。
屬於明朝最後的光輝在一點點消散,隨之而來的是無盡的黑夜。明朝的滅亡非一日之過,整個朝堂從上到下都是貪污腐敗。這樣的王朝又怎能不亡。
明朝後期除了掌握朝政大權的宦官,還有一個被後人稱作「東林黨」的黨系。事實上,「東林黨」在明朝並沒有確切的記載。
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在朝堂一手遮天,為了剷除異己,他給那群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安上了一個名字「東林黨」。
那時的明朝內憂外患,試問一個真正的想有所作為的臣子又怎麼會一手拉起個東林黨呢?可是「東林黨」還是出現了,沒人敢從源頭開始,只能對破敗的大明修修補補。
貶義詞的「東林黨」
東林黨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組成的官僚政治派系。這個名字源於東林書院。一切事物建立的開始都是躊躇滿志的。
他設立的初衷是要成立一個類似於「稷下學宮」一樣的書院,從思想上改變天下讀書人和為官者的思想。
想拯救搖搖欲墜的大明,就要改革,想要一改朝堂的污濁之氣,就要培養一批清正廉明,敢於納言,敢於和閹黨抗爭的人。
但新思想想要融入一個腐朽的環境,想要不被污染是不可能的。導致明朝衰敗的原因太多。不思進取的君主,隻手遮天的閹黨,國家政策的不完善,無視民間百姓的現狀。
想要拯救一個日薄西山的王朝不是單單的黨爭就能改變的。顧憲成是個敢於納諫的人,但皇帝不想聽又有什麼辦法呢?
但他敢於和閹黨叫板的態度吸引了一批有志之士。更是這批有志之士,開啟了在明朝長達半個世紀的政治活動。
這些文人大都來自江南,所以連帶著江南的有錢人都將寶壓在這些官員身上,想要從中獲利。這群人,既有權,又有錢,很快在朝堂擰成一股繩。
這批人在朝廷之上聲勢浩大,天天嚷著要改革,皇帝想做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如意的。被吵得煩了,又不能隨意責罰朝廷命官。這時候,皇帝開始提拔閹黨來制衡這批人。
被提拔的這個閹黨,就是魏忠賢。當然,朝堂之上不可能只有兩股敵對的勢力。但閹黨和東林黨成了最大的兩股可以互相制衡的勢力。
紙上談兵,誤國誤民
有時候,書讀得太多,也未必是好事。把書讀得太過迂腐的,也不止一個。東林黨遭人詬病的,就是他們原本擁有好的初衷,最後卻辦了壞事。
他們拒絕空想家。追求實事求是的理念,開放言路,反對宦官。他們也結黨營私,不允許有和他們不同的聲音出現。被他們殘害的官員也不少。
東林黨是一群矛盾的人,他們力求改變社稷現狀,為此不擇手段,他們和傳統觀念作鬥爭,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去要求和批判每一個人。
身在政治漩渦,他們漸漸也變成了自己想要剷除的那批人的樣子。虛偽,殺戮,不該出現在朝堂之上的血腥也是在他們手裡溢出的。
原本心中的清明理想扭曲成了偏執。黨爭愈演愈烈,沒人想要停下來,也停不下來了。他們逐漸變成了第二個魏忠賢。
因為工商稅的事情,兩派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魏忠賢曾想告老還鄉,但現實不允許他全身而退。
明朝還算是中規中矩地執行著老祖宗的政策。重農抑商作為最重要的決策,卻被東林黨攪得烏煙瘴氣。
崇禎帝上台之後,尤其的厭惡閹黨,所以便聯合東林黨除掉了魏忠賢。東林黨沒有了對手,自然可以放開手腳了。
可是他們在魏忠賢死後都做了什麼?首先,他們停止了徵收工商稅。這讓本就艱苦的民間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江南的富商越來越有錢,百姓卻越來越窮。這導致明朝的財政出現了很大的漏洞。但商人是永遠不會嫌錢多的,明朝漸漸被江南富紳和朝廷官員蛀空了。
更何況,給他們撐腰的,可是東林黨。魏忠賢死後的東林黨,甚至可以撼動皇權。官員的升遷和罷黜都是他們說了算的。
最諷刺的是,所謂的清流,卻個個腰纏萬貫。曾有皇帝想在民間籌措一百萬兩銀子都收不上來,卻在查沒大臣家產時搜出幾千萬兩白銀。明朝最清廉的官,只有海瑞一人罷了。
東林黨的末日
在清軍入關之後,無奈的崇禎皇帝只能上吊,而那些每日喊著要興復大明的東林黨早已跪到清軍腳下投降去了。所謂的清流,也只不過是個笑話而已。
明朝從根源上就是不完善的,後人再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曾經支起改革大旗的張居正,也並沒有改變什麼。他死後,他的家裡搜出的金銀珠寶都不是他這個級別所能擁有的財富。
東林黨一手加速了明朝的滅亡。一群侃侃而談的文官,真正對家國有用的實質性改革一樣都沒有做到,滿腦子只剩下怎麼除掉政敵。
清朝建立之後,東林黨再沒出現過。清朝對於這群頑固不化的書生,當然是棄之不用。滿洲人建立的政權,是輪不到前朝的官員來指手畫腳的。
這些江南富紳習慣了自己掌控遊戲規則。他們試圖和清朝抗衡,想和清朝談條件。但他們忘了,滿洲人不是明朝那些無能的主君。
清朝人對漢人向來沒什麼好感。能吸引清政府的,除了江南富紳的財力,還有什麼呢?清朝對這些勢力進行了大清掃。
江南富商鄉紳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這些人大多都被清軍殺害。那些投降清朝的官員當時是得不到重用的,不僅不會重用你,還時不時地嘲笑你,敲打你。
東林黨誤國,是毋庸置疑的。一切不以百姓利益為先的政策都是慢性毒藥。明朝的滅亡就是黨爭帶來的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