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德才兼備,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命運多舛的名將

2022年07月13日19:10:40 歷史 1093

「重讀史記」第一季 第四十期

大家好,我是讀者。關注我,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文化歷史世界。

今天這一講,我要講的是司馬遷塑造的一位命途多舛的名將,李廣

李廣是漢朝的重要將領,他從很年輕的時候就投身軍伍行列,直到六十多歲仍奔走在抗擊匈奴的第一線,是從漢文帝時期一直服役到漢武帝時期的三朝老將。

李廣:德才兼備,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命運多舛的名將 - 天天要聞

李廣驍勇善戰,但是不論在以和平發展為主的文帝、景帝時期,還是在開疆拓土,以封侯賜爵重賞軍功的武帝時期,李廣雖然名揚塞外,跟匈奴作戰大大小小七十餘場,卻總是陰差陽錯地失去封侯的機會。同一時代很多才華德行不如李廣的人,反而獲得了封侯的榮譽。

用漢武帝的話說,李廣是一個「數奇」之人。數是數字,奇就是奇數偶數的奇,代表單獨。因為中國古代注重數字的成雙成對,認為「成對」才是吉利的,相反「數奇」就意味著一個人運氣不好。

司馬遷抓住了李廣的這個人生特點,從中挖掘出了功高不爵,命運多舛的名將這個人格形象,寫下了《李將軍列傳》,而且直接用「將軍」給李廣的傳記命名,表達了他對李廣的尊重和惋惜之情。

那麼在司馬遷筆下,李廣是怎樣一個人?為什麼他一生戎馬,卻始終無法封侯?

下面就讓我們結合《史記》中的《李將軍列傳》,一起來看看,李廣的人格形象。

德才兼備

在我看來,在司馬遷寫的眾多名將之中,李廣是少數幾個,稱得上是德才兼備的名將。

李廣:德才兼備,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命運多舛的名將 - 天天要聞

李廣為官清廉,得到的賞賜都會分給手下,他擔任高級官員四十多年,卻家無餘財。行軍途中,李廣的部隊常常陷入缺水缺糧的狀態。找到水源後,李廣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只要還有士兵沒有喝到水,李廣就不靠近水源。同樣的,得到糧食後,只要還有士兵沒分到糧食,李廣就不吃飯。所以,李廣深受士兵的愛戴,用司馬遷的話說,就是「咸樂為之死」,李廣手下的兵,都願意為他而死。

但是作為將領,僅僅是有德行還不夠,更重要的是領兵作戰的能力。那麼,李廣是不是一個有能力的將軍呢?如果說對李廣的德行,他的士兵是最好的見證人,那麼在作戰能力上,敵人對李廣的評價最能說明他的實力。

而李廣生平最主要的敵人無疑就是匈奴。在《李將軍列傳》中,你會發現,匈奴對李廣的評價是很高的。我們知道,李廣有個流傳了千年的稱號叫「飛將軍」,在後世的詩歌里經常出現。但是,這個「飛將軍」的稱號,既不是李廣自己號稱的,也不是他的手下給他起的,而是他的敵人匈奴人送給他的,全稱是「漢之飛將軍」。

當時李廣駐守在右北平,也就是今天的內蒙古寧城赤峰一帶。在漢朝,這裡是防禦匈奴的北方重要邊郡之一。匈奴為了躲避李廣,幾年都不敢進犯此地。

李廣:德才兼備,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命運多舛的名將 - 天天要聞

從匈奴人的態度,可以看出李廣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將領。同時,在李廣的時代,能不能封侯是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標誌。對這個目標,李廣非常看重,而且志在必得。但不幸的是,恰恰是在這個問題上,李廣連續受挫。

為什麼會這樣呢?在《史記》中,司馬遷寫下了一個答案,「數奇」,也就是運氣差。

時運不濟

從「數奇」這個角度看李廣的職業生涯,不得不承認,這個人的確時運不濟。

李廣在最年輕力壯的時候,趕上了文景之治。當時,漢文帝對內休養生息,對外主張和平政策。因比,李廣沒有什麼建功立業的空間。漢文帝雖然對李廣的能力心知肚明,但也只能感慨地說:「可惜啊,你生不逢時!」

在文帝看來,如果李廣生在漢高祖劉邦的時代,封個萬戶侯那真是不在話下。

可惜的是,不僅是在文帝時期李廣無法封侯,到了對外大舉用兵的武帝時期,李廣也依然跟功勛擦身而過。

比如,元朔五年,也就是漢武帝登基的第十八年。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討伐匈奴。當時,衛青調動了漢朝大量兵力,對匈奴形成了壓倒性優勢。而且此戰中,衛青還成功對匈奴進行了突襲,打了匈奴一個措手不及,取得了巨大勝利。參與這次行動的將軍,很多都封了侯。可惜的是,李廣當時負責右北平地區的防守,沒有參加這次進攻,錯失了最輕鬆的一次封侯機會。

李廣:德才兼備,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命運多舛的名將 - 天天要聞

第二年,李廣終於得到機會追隨大將軍衛青討伐匈奴。然而這一戰,李廣是後將軍,也就是位置在最後的指揮官,相當於我們說的總預備隊,留在決戰時使用。可惜,因為匈奴奉行了避戰策略,並沒有發生決戰。結果,前線的將領們大多因斬獲敵人首級符合規定數額,憑戰功封侯,然而李廣的軍隊卻因為身處後方而沒有立功。

兩年後,李廣終於當上了先鋒,率領四千人的部隊在前面當誘餌,吸引敵軍決戰。在後方安排了一萬人的援軍,提供增援。但不幸的是,這次李廣雖然成功吸引了四萬人的敵軍,但援軍卻在關鍵時刻迷路了,導致李廣的部隊險些全軍覆沒。最終,李廣雖然擊退了敵軍,但自身的損失也很大。因此,李廣被判了一個功過相抵,也就是不懲罰,但也不獎賞。

從這些履歷上來看,李廣的確稱得上是時運不濟。但是,如果我們更深入地挖掘這段歷史就會發現,李廣的「數奇」,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懷才不遇

事實上,在李廣「數奇」的背後,隱藏著一個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漢武帝在用人上,常常帶有明顯的私心。比如,漢武帝早期喜愛皇后衛子夫,所以大力提拔衛子夫的弟弟衛青,讓衛青擔任大將軍,連帶著衛青的外甥霍去病也得到破格提拔。後來,漢武帝寵幸李夫人,又重用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

李廣利就不用多說了,《史記》中,他領兵作戰的能力很差,打了很多敗仗,而且德行上也明顯不如李廣,後來還叛逃投降了匈奴。但這樣的人照樣被武帝重用,一再被賦予大軍指揮權。

李廣:德才兼備,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命運多舛的名將 - 天天要聞

相比之下,衛青和霍去病雖然也是靠關係得到提拔,但至少能力很強。這裡我尤其要提醒你注意《史記》里的一個細節。司馬遷說李廣平日沉默寡言,全部心思都放在軍事上,又說李廣「善騎射」,就是馬術和箭術都很精通,代表他軍事素養很過硬。

有意思的是,同樣的內容也出現在了對霍去病的描述中。霍去病也是一個不怎麼喜歡說話的人,而且也用了「善騎射」三個字。這當然不是巧合。在我看來,司馬遷正是通過這些細節提醒我們,李廣和霍去病都是軍事才華很高的將領,甚至是很類似的將領。

但是兩個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李廣從來沒有得到過好的資源,直接指揮的部隊至多不過一萬多人。而霍去病常常率領數萬騎兵縱橫戰場,並且漢武帝還特別指示,給霍去病最高級別的後勤保障。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戰,霍去病更是得到了五萬名騎兵的指揮權,背後還有數以十萬計的步兵和後勤兵進行支援。

因此,不難看出李廣功勞少的根本原因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機會的不足,更是資源的不足。而造成這一切的正是漢武帝的偏袒。

元狩四年,李廣被任命為前將軍,隨大將軍衛青前往漠北征討匈奴。當時李廣年事已高,但「戰死疆場」是這位老將軍至死不渝的信念。可是,漢武帝雖然任命了李廣,但是他覺得李廣已經老了,而且數奇,也就是運氣不好,所以暗中叮囑衛青,關鍵時刻不能讓李廣當先鋒。

而衛青也正好想照顧自己的好朋友公孫敖,讓他立功贖罪。於是,李廣就在最後時刻,被從先鋒的位置上換了下來。而且匆忙之中,衛青不知有意無意,還忘記給李廣的部隊安排嚮導,造成李廣的部隊迷路,錯過了最關鍵的戰鬥。

李廣:德才兼備,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命運多舛的名將 - 天天要聞

事後,衛青又要追問李廣的過失,以至於性格高傲的李廣憤怒地選擇了自殺。在寫完李廣自殺之後,司馬遷還補了一句,李廣軍中的所有將士都為之痛哭。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不論認識的不認識的,也不論老的少的,都為李廣落淚。將李廣之死的悲劇色彩,推到了一個高峰。

你一定還記得,司馬遷是因為替敗軍之將李陵仗義執言,從而慘遭腐刑。李陵正是李廣的孫子。所以,司馬遷面對李廣這個歷史人物時,尤其具有一種複雜的感情。正是這種感情,讓司馬遷對李廣的生平,進行了濃墨重彩地書寫,並因此奠定了李廣的歷史地位。李廣的功勛業績,雖然不是當時最高的一位將軍,卻成了歷史聲望最高的將軍。而後世那些命運蹉跎的才子、猛士,常常能從李廣的事迹中,得到獨特的感懷和共鳴。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老將行》,就是以李廣為原型進行的創作。唐代才子王勃在名篇《滕王閣序》中,同樣表達了對「李廣難封」的感慨。而「李廣難封」也是從這裡出發,逐漸變成了一個著名的典故,用來指代那些能力高超卻命途多舛,沒有得到重用的人。

總結

好,我來總結一下這一講的內容。

李廣:德才兼備,時運不濟,懷才不遇,命運多舛的名將 - 天天要聞

今天這一講,我講了飛將軍李廣的事迹。他德才兼備,能力出眾,可惜一生命途多舛,總是跟戰功擦肩而過。但如果我們仔細翻看歷史就會發現,李廣的人生悲劇,並非他的個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他沒有進入漢武帝的小圈子,所以始終未能得到與自身才華相匹配的資源和機會。

最後,再留一道思考題:「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已經成為了一個我們經常使用的典故,在歷史上,你還知道哪些跟李廣命運相似的人物?請在評論區跟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看法。

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下期再會!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 天天要聞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年周年,我市各社區陸續通過開展上黨課、重溫入黨誓詞、與黨旗合影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回顧黨的光輝歷程,謳歌黨的豐功偉績,激勵廣大黨員幹部錘鍊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