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2019年12月24日01:30:09 歷史 1737

引言:「天子之棺四重」,長沙馬王堆軑侯夫人卻採用了四重棺,實為僭越之舉。但焦點不在等級,而關乎信仰:四重棺即四重不同時空,引領逝者向死而生!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一)馬王堆一號墓棺槨之制

所謂棺槨,其實很好理解:棺是放置屍體的盛具,即「棺,關也,所以掩屍」,而槨則是棺外面的盛具,正所謂「槨,周於棺」。公元3世紀的趙咨認為,棺槨的發明在墓葬史上有著無與倫比的作用,畢竟它第一次為死者物化和凝固了一個特殊的空間,而在此之前則是直接以泥土和石子充塞於屍體周圍。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馬王堆一號墓棺槨示意圖

與「棺槨」相適應的的是「豎穴土坑」這種墓葬形式:也即垂直向下挖一個大坑,然後於墓坑內部搭建槨室,接著在下葬時將棺放置於槨室中央,棺內則安置屍體,最後在棺槨之間的邊箱放置隨葬器物。這一套流程,不妨理解為俄羅斯套娃的形式,只不過這裡所有的焦點都在最內部的屍體

《禮記·檀弓上》:「衣足以飾身,棺周於衣,槨周於棺,土周於槨,反壤樹之哉。」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馬王堆一號墓棺槨示意圖

馬王堆的這種棺槨結構,被稱作「井槨」,井槨從春秋戰國時期即有此傳統,馬王堆亦在延續使用。所謂井槨,《禮記·正義》中有記載:「蓋槨周於棺,其形方,又空其中,以俟下棺。有似於井,故云井槨」。

至於棺槨之制,則有兩種不同演算法:一種以棺的數量來計算,如《禮記·檀弓上》所言;另外一種則是棺槨合併起來的演算法,以《莊子·天下篇》和《荀子·禮論篇》為主,我們分開敘述之:

1.《禮記·檀弓上》:

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伯槨以端長六尺。」鄭玄註:「諸公三重,諸侯兩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按鄭玄的注來看,是將內棺作為基數來算,如此一來,大夫一重便是兩層,以此類推諸侯三層、諸公四層,天子便是五重棺,至於士不重,表示其僅有內棺而已。

2.《莊子·雜篇·天下》:

「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這裡的幾重便做幾層解,所以士再重就是二層的意思。至於棺槨各是多少?按照長沙楚墓的考古發現來看,大致是這樣的:士一棺一槨、大夫二棺一槨、諸侯四棺一槨,天子則是五棺兩槨。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馬王堆一號墓四棺一槨示意圖

所以,以馬王堆墓主的身份來看採用四棺一槨,實際上是符合《禮記》以及《莊子》這兩種古籍中所記述的棺槨制度的。

(二)馬王堆一號墓四重棺

實際上這種以「棺槨」為核心、豎穴土坑墓延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從商到漢初一直均處於主導墓型。而在長江中游的楚地也即馬王堆墓中,四重內外棺的出現,為藝術家在其上繪製精緻而神奇的想像提供了客觀條件。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馬王堆一號墓L1(內)—L4(外)

如同馬王堆帛畫所展示的死後升仙過程,四重內棺同樣表達著墓主在經歷從死到生的遞進變化,這一過程邏輯嚴密而又井然有序。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是由內向外進行逐層呈現的:每一層棺的顏色和圖像,便界定了每一重空間的性質以及經歷此道程序的意義

為了方便後文敘述轉化過程,先將每層棺的色彩及圖案,在此之前一併列出:

最內層:錦飾內棺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外髹黑漆,其上有兩道寬十二厘米帛束(六七層)纏繞棺體,蓋板和四壁板上貼一層錦裝飾勾連菱形紋,錦上復貼鳥羽。

第二層:朱地彩繪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外髹朱漆為地,其上勾勒各種圖案:蓋板上繪對稱的二龍二虎;頭擋繪圖案化的高山,山側有鹿;足擋為雙龍穿壁,左側擋板繪龍、虎、鹿、朱雀以及仙人;右側邊紋為菱形雲紋,畫面為繁複的勾連雲紋。

第三層:黑地彩繪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以黑漆為地,彩繪了複雜多變的雲氣紋,以及穿插其間、形態生動的許多神怪和禽獸。其中一種面部似羊非羊,似虎非虎,頂豎長角,獸身有尾的怪物形象為主體。

最外層:黑漆素棺

外表塗棕黑色漆,素麵無任何紋飾,發掘報告以及研究者也往往因此忽視其意義。

(三)內外棺之四重空間解析

那麼,該如何去闡釋內外棺之間的這四重生命歷程?以學者巫鴻的研究為例,提供了一種由外而內的邏輯順序:最外層的黑漆素棺,意在將墓主與生者分離開來;第二重黑地彩繪棺,代表了她正在進入受到神靈保護的地府;第三重朱地彩繪棺,則已經完全變為了不死之仙境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馬王堆帛畫局部

至於錦飾的內棺,在巫鴻這裡並未納入討論範圍,巫鴻認為「內棺在喪葬儀式中的特殊功能,應該把它與其他三重外棺區分開來,只有內棺才能被稱作『柩』,並且出現在『殯禮』中」,這種觀點的確值得商榷。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喪葬儀式

另外一種解釋以學者賀西林為代表,在巫鴻從外向內闡釋的基礎之上,將其與覆蓋在錦飾內棺的帛畫內容聯繫起來,認為「內棺上的羽飾具有羽化升天的功能和象徵寓意,表明墓主之魂還將繼續飛升。」

但錦飾內棺已經是最內一層還能往哪飛?便只能是帛畫中展示的多重空間。提出墓主將循著內外棺L4-L3-L2-L1(由外向內)進而是「T形帛畫」(由下向上)的順序,去經歷從死亡到再生再到永生的過程。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馬王堆一號墓帛畫三重空間

那麼,還有沒有另外一種從內向外揭示整個生命歷程的可能性?學者姜生便另闢蹊徑從此出發,提供了極為精彩的論述:

首先,將最內層的錦飾內棺(L1)解釋為「九泉冥界,歸土為鬼」,認為這具直接裝殮死者的屍體的最裡層錦飾內棺,乃象徵了人死後所歸「九泉之下」的冥界,所謂入土為鬼,這是死後生命歷程的第一步!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錦飾內棺

其次,將第二層朱地彩繪棺(L2)認定為「崑崙,登之不死而仙」,頭擋所描繪的圖案化高山可能正是崑崙神山的具象表達,至於硃紅色亦是丹砂色,這也與《山海經》中所言「南望崑崙,其光熊熊」相合。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崑崙與雙鹿

接著,是第三層黑地彩繪棺(L3)黑地玄色乃九天之色,棺上則遍布雲氣紋以及仙人、神怪形象,此外在頭擋還出現了婦人形象或為墓主,這些都表明是在描繪死者上升九天而成神成為「真人」之勝景。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雲氣紋、神怪圖

最後,是最外層的黑色素棺(L4)黑而有赤色者為玄,報告中也提及所髹漆為棕黑色,所以在前三者的既有邏輯之上,認為黑漆素棺應當是象徵「包天裹地」、「玄之又玄」而為宇宙之本的「大道」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馬王堆帛畫最上部「天界」

不得不說,這樣的闡釋精妙絕倫,一方面在敘事邏輯上能夠自如銜接,而且可以與每層棺的圖像含義暗中相合。實際上,最重要的一點在於,作者將其置身於漢初黃老之學並從道家所信仰出發,這是值得肯定的做法。所以,得出的結論也比較令人信服:整個四重棺與從內向外依次表達了漢初死後屍解成仙信仰的四個完整程序:即入冥界、登崑崙、上九天、合大道!

(四)漢初原始的道家信仰

老子曾言「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我們是否可以用馬王堆一號墓外棺的黑色素紋來表示這個包含萬物的「玄」即大道?其實還有一點細節可以考慮,那就是利倉的二號墓以及其子的三號墓,其外棺表面同樣皆髹深棕色漆,並無任何裝飾,這表明他們將同樣經歷同一號墓主相同的生命經歷,其歸宿是一致的。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馬王堆三墓

但有所不同的是,二三號墓的內外棺設計相當簡潔,表面幾無彩飾,或有貼錦繡(三號墓裝飾),在內棺之上卻同樣覆蓋T型帛畫(三號墓未知),也就是說這兩者省略了一號墓中間兩重環節的轉化,直接以T型帛畫所展示的三道程序,進入最外一層黑色素棺所代表的「大道」之中

那麼,究竟什麼是道?在《淮南子·原道訓》開篇就已經點明:

「夫道者,覆天載地,廓四方,柝八極,高不可際,深不可測,包裹天地,稟授無形。」

包裹天地、稟授無形」這八個字很是形象,前者強調其包容、後者強調其無形,以此反觀黑色素棺實際上相當契合:

古以黑色解玄字,《說文》「玄,幽遠也」。髹黑色漆的外棺至少從顏色上看是在表達宇宙的本色。從其功能上看,外棺處於最外層,不僅包裹層層內棺還將T型帛畫(覆於內棺上)也一併囊括在內,正與道之「包裹天地」相合;而除黑色之外,不加任何彩繪裝飾,可能與「大道無形」義理相關,因其無形,所以無法用視覺的形象表達出來。

棺槨之間:馬王堆一號墓朱玄四重棺,象徵了從死亡到重生的遞進? - 天天要聞

正因為漢初存在這種元氣論的宇宙觀念,並將其延伸至了地下構建起死後的世界觀,而馬王堆一號墓的四重套棺,正是這一套嚴密而有邏輯的思想觀念的典型代表。

參考資料:

1.姜生:《漢帝國的遺產:漢鬼考》[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年.P341-363.

2.巫鴻著.鄭岩、王睿等譯:《禮儀中的美術》[M].北京:三聯書店.2005年.P111-115.

3.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P13-27.

4.賀西林.:《從長沙楚墓帛畫到馬王堆一號漢墓漆棺畫與帛畫——早期中國墓葬繪畫的圖像理路》,《藝術史研究》第5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年.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