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珍貴歷史影像,看清末國內外街景對比,為何差距那麼大

2022年07月07日19:17:36 歷史 1633

十八世紀對於世界文明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這一時期的中國,正處於最後一個君主專制社會的全盛時期——康乾盛世。可一個朝代的頂峰往往也是衰落的起點,中國和西方文明互相錯位,西方國家「彎道超車」,將清朝遠遠地甩在後面。在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統治期間,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在做些什麼,它們又是如何發展,以至於能夠超越清朝,引領十九世紀文明的發展?十八世紀後半葉,西方的商品經濟正在以一個難以想像的速度向前發展,尤其是在1785年英國瓦特改良的蒸汽機進入生產線之後,西方進入了工業革命,他們的發展速度更是達到了日新月異的地步。但是,當時自詡最先進的清朝統治者在幹什麼呢?

百年前珍貴歷史影像,看清末國內外街景對比,為何差距那麼大 - 天天要聞

1792年英國派遣使者希望可以與當時的大清發展商貿和文化的往來,並向還向乾隆等一眾統治者展示了自己國家在短短几十年間取得的科技成就。然而,這一切卻只換來乾隆「奇技淫巧」的評價和不屑一顧的拒絕。正是這次拒絕,為英國後來發動鴉片戰爭埋下隱患。同時期的另外幾個國家,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法國一直都是一個浪漫的國家,100多年前巴黎就開始散發它獨有的浪漫氣息。十九世紀時欸菲爾鐵塔已經建成,距今已有135年的歷史了。法國在穿著上和禮儀上會更加講究,當時的街道上人們穿著光鮮亮麗,女子穿洋裝戴禮帽,撐傘遮陽。對比清朝那時的人們,他們大多衣衫襤褸,衣服單薄。再看法國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火車,交通也因此變得便利了許多。清朝當時也有火車,但是慈禧太后統治下的清政府用修鐵路壞風水這樣可笑的理由,拒絕將火車引進中國。就在中國大多數地方還是土路的時候,美國的柏油馬路已經非常普遍了。

百年前珍貴歷史影像,看清末國內外街景對比,為何差距那麼大 - 天天要聞

大街上汽車和輕軌電車已經應用廣泛了,反觀清朝的交通工具卻是以馬車或是人力黃包車為主,當時有外國使者來到中國,並送給慈禧一輛汽車,可慈禧卻認為開車的司機在她前面, 是大不敬的行為,因此拒絕使用。美國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之後,經濟飛速發展。在中國還是土坯房的時候,美國已然是高樓聳立。國外的發展已經在穩步進行,中國還要繼續固步自封嗎?

百年前珍貴歷史影像,看清末國內外街景對比,為何差距那麼大 - 天天要聞

彼時的英國已經經過了工業革命,獲得了更強大的生產力,也得到更多的財富,所以人們穿著都非常的體面。男人都是穿西裝打領帶,貴婦們撐著遮陽傘在街上散步。那時的英國女子已經學會了騎自行車,她們戴著各種禮服禮帽,穿著禮服長裙。騎著自行車自由的在街道上穿行。而這時的中國,婦女在清政府的統治下還在裹小腳。雖然現在我們知道裹小腳是一種陋習,但當時統治者認為這樣可以展現女子的陰柔之美。正是因為當時統治者的止步不前和盲目自大導致中國就此與世界脫節。

百年前珍貴歷史影像,看清末國內外街景對比,為何差距那麼大 - 天天要聞

與世界脫軌的國家是不會進步的,他們只會停留在自我催眠的美夢中,一步一步走入腐朽的深淵。現如今,我們已經見過前人是如何一步步墜入滅亡的深淵,歷史告訴我們,長時期處於和平富足的生活,會使我們盲目自大。今天的中國,百業俱興,人民生活幸福美滿,我們要以史為鑒、居安思危,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與各國分享發展的機遇。總有一天,中國會登上世界的頂峰。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聞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代吳稱帝建國,國號為齊。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駕崩,子李景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影響深遠,但類比到車圈,不免有些『望文生義』之嫌。」 文 / 巴九靈 汽車行業似乎正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收緊。 帶動這種氛圍的,是一則尋不見來源....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據媒體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顯示,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國防採購,以便使軍隊做好戰鬥準備。該文件稱,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絕不能因過於複雜的採購程序或冗長的授權流程而失敗」,同時警告稱,俄羅斯的軍事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烏克蘭。此前德國總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項預算框架,預計德國的軍事總開支將從2025年的950...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無論特朗普是否會出現在9月3日的閱兵儀式上,就全世界來看,正義必勝!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九三閱兵儀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日本共同社記者如此問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上周國新辦介紹了關於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邀請外國領導人的情況和安排。你的具體問題,我目前沒...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 天天要聞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在中國收緊稀土產品對外出口的背景下,作為資源貧國的日本決定「出道成為稀土生產國」,而他們的目光則聚焦于海底資源。據日經亞洲7月1日報道,日本計劃於明年1月正式啟動首個從近海礦床開採稀土礦物的試點項目。但不知是無意還是有心,在日本的相關報道中,似乎連篇累牘地都在強調有望解決「有無」,卻無人在意「成本」。...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今年11月,曾經的八路軍女戰士付瑞芝將迎來百歲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戰鬥中的烽火硝煙,抗戰歲月無疑是濃墨重彩且令人銘記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東臨沂蒼山縣(今蘭陵縣)湧泉村。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聞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說長安的荔枝,我大吳越的楊梅表示不服。 當真不服。明朝的李東陽稱楊梅「價比隋珠」,因為在京城想吃到它實在不易——荔枝運到京城,不過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