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塔克拉瑪干沙漠地下水抽到地面,樓蘭古國和羅布泊能重現嗎

2022年07月07日14:03:36 歷史 1157

提到沙漠大家印象中除了乾旱就是黃沙漫天,但根據考察塔克拉瑪干33萬平方公里的沙漠下,儲存著228萬億立方米的地下水,水量堪比10個貝加爾湖,並且大部分還都是淡水。

如果把塔克拉瑪干沙漠地下水抽到地面,樓蘭古國和羅布泊能重現嗎 - 天天要聞

公元3世紀前羅布泊這地方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但在這之後,塔里木河下遊河床風沙淤積導致河床改道,羅布泊不再合適生存,古樓蘭的繁華也落下帷幕。那麼既然地下水這麼多,咱們抽上來後澆灌到羅布泊讓樓蘭盛景再次重現,這樣可行嗎?

如果把塔克拉瑪干沙漠地下水抽到地面,樓蘭古國和羅布泊能重現嗎 - 天天要聞

首先要想恢復羅布泊,就要先整明白地下水的問題,地下水有著穩定的水量和優越的水質,但是,和其他河流湖泊的水位一樣,地下水也有自己的水位,比如某個區域當中,地面的高度比這個地方的地下水位要低的話,地下水才可能會「露頭」,從而形成河流湖泊;而當地下水水位降低之後,這些「露頭」的河流湖泊自然井就會隨之消失殆盡。這羅布泊儘管處於沙漠的邊緣處,但是跟塔克拉瑪干沙漠相比起來,他更乾燥。湖底海拔高度甚至沒有達到800米,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最為乾燥的一個區域,另外,羅布泊區域長期遭受猛烈的日照攻擊,地下水沒有辦法在這樣的情況下湧出地表,構建成泉眼,更不可能形成湖泊。所以,當羅布泊賴以存在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等等河流的水不往這流了,那羅布泊自然就失去了生存的源泉,必然會消失。

如果把塔克拉瑪干沙漠地下水抽到地面,樓蘭古國和羅布泊能重現嗎 - 天天要聞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用抽取地下水的方式,將它注入到羅布泊當中,顯然,是個費力不討好的活,往下滲水一直填不滿這就是個最大問題,並且還要克服大氣蒸發等等不良的自然因素,才能使湖泊的存在得以維持,或許啊有那犟種,就非說我有的是錢,我就要這麼干,但這也只能短時間的重現羅布泊水源的景象。

如果把塔克拉瑪干沙漠地下水抽到地面,樓蘭古國和羅布泊能重現嗎 - 天天要聞

花不花錢,花多少錢的問題就不說了,就即使填滿了,用不了幾年,這一湖水就可能完全蒸發殆盡,相關數據咱們等會說,並且最重要的是,這地下水這邊抽出來了,那別的地方不就少了。就很可能因為過度抽取地下水而導致更嚴重的沙漠化情況,甚至影響到周邊省份和區域,造成更嚴重的沙漠危機,這也都是說不定的事,還有超采導致的地面沉降,這種報道相信大家看過,無緣無故地上塌出來個大坑,這都可能是因為超采導致的,還有油田往外抽石油的時候,同時是要往裡面加水的,就是為了避免出現底層空殼造成地面沉降,這麼大的鍋,你就說誰能背得起呢。

如果把塔克拉瑪干沙漠地下水抽到地面,樓蘭古國和羅布泊能重現嗎 - 天天要聞

在一個強行開採地下水不可能替代當年還沒改道之前的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注入羅布泊的作用的,在各種河流匯入的自然作用下,羅布泊這地方經過好久好久的發展才塑造了樓蘭文明,強行抽取地下水灌溉可能會恢復一時風采,但如此盛景並不會維持到樓蘭古國恢復就會土崩瓦解,塔克拉瑪干沙漠每年水量蒸發高達1000-3000毫米,這水量比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年降水量還要打出很多,相比之下長江中下游沒有出現乾旱是有源源不斷的水分供給,而塔克拉瑪干不僅沒有供給,還一直在進行大量蒸發,就算整出來地下水,也會很快蒸發掉,換句話說在不計後果的情況下,人類是有能力短時間恢復羅布泊的盛景的,但想重塑樓蘭這就是痴人說夢了。那麼話說回來。

如果把塔克拉瑪干沙漠地下水抽到地面,樓蘭古國和羅布泊能重現嗎 - 天天要聞

荒涼的羅布泊,古老的樓蘭遺址真的沒有什麼可用之處了嗎?上面我們說到羅布泊還有樓蘭古國是無法重現了,但從科學上來講,如此荒涼之地他的資源還是非常巨大的,在上世紀20-30年代羅布泊還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雖然如今已經乾涸但其中的鹽份並沒有消失。形成了大片鹽殼,羅布泊成了全國最豐富的鉀鹽礦藏,科學家預測其鉀資源總量達到了2.5億噸,這玩意在農業和工業都能用得上,種地用的鉀肥,玻璃製造,衣服染色,火藥,印刷,電池,電子管啥的都能用上鉀,這羅布泊的價值一下就上升了好幾個檔次,還有位於羅布泊西部的樓蘭古國遺址,對於喜歡探尋冒險的朋友那是再合適不過了。

如果把塔克拉瑪干沙漠地下水抽到地面,樓蘭古國和羅布泊能重現嗎 - 天天要聞

綜上所述啊如果羅布泊和樓蘭古國那麼容易被恢復,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問題那麼容易被解決,咱們早就出動人物力進行開採了。早在1970年的時候,羅布泊就已經處於乾涸的狀況之中了,有關部門也曾經考慮過開採地下水,用來對羅布泊的嚴峻情況進行緩解,但後來經過了仔細調研,發現這個方案根本不可行。因此,想要憑藉著開採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地下水去恢復羅布泊和樓蘭古國,是沒法實現的,並且意義也不大,現在面臨更重要的問題更應該是怎麼才能讓讓塔克拉瑪干沙漠蔓延的慢一點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上海,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石庫門小樓靜靜矗立,烏漆木門、雕花門楣、朱紅窗欞,芳華依舊。回望一百多年前,舊中國風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殫精竭慮,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拼版圖片:左圖為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新華社記者劉穎 攝),右圖為中共一大會址原址房間內部(中共一大紀念...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 天天要聞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慶市開州區人,享年71歲。幼時讀私塾,13歲時父親因瑣事糾紛被當地惡霸打死後家道中落。為了生計,他開始給人家放牛。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 天天要聞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在某乎上看到一個答案,說的是為什麼多爾袞被後人捧得那麼高?這答案給我看樂了!說多爾袞有一項功勞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做了一個偉大的實驗。他以開國皇帝之實力,挫骨揚灰的悲慘結果,告訴了後世:帶著孩子的盤不能接,別人的兒子養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聞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軍老戰士、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歲。施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舊文《施平:一隻理想主義的「土撥鼠」》(原載於2015年4月11日《文匯報》),以饗讀者。百歲施平,攝於2010年9月。「我是一隻土撥鼠。」施平在自傳里這樣寫...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 天天要聞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一張老照片,珍貴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拍攝於1947年,拍攝地點在陝北小河村,這是毛主席與機要科人員留下的彌足珍貴的合影和罕見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此時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樣蹲在地上,也沒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並不影響他的
遭遇地頭蛇,兇悍的土司、拚命的阻擊,徹底斷了石達開的生門! - 天天要聞

遭遇地頭蛇,兇悍的土司、拚命的阻擊,徹底斷了石達開的生門!

哥走的是懷念,還有傷感兵駐慶遠期間爆發的「萬里回朝」事件,對石達開的打擊是致命的,除了太平軍精銳損失慘重,更嚴重的是此事帶來的感情傷害。石達開沒有料到自己竟然會落得個眾叛親離下場,那些曾經無限擁戴自己的兄弟們,為什麼都會選擇離我而去,難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