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狐狸過河,開始小心翼翼,生怕弄濕了尾巴,後來…

2022年07月05日12:11:22 歷史 1293


戰國策》不僅是口才與謀略寶典,而且也是外交寶典。古往今來的外交家們都從中吸收到無數智慧和經驗,對於如何建立國際聯盟、如何化解大國間危機、如何剖析和預測各個國家的利害和連鎖反應等等外交知識和技能,都可在《戰國策》中找到案例和答案。


《易經》:狐狸過河,開始小心翼翼,生怕弄濕了尾巴,後來… - 天天要聞

楚國作為一個大國,面臨著亡國之險,看看楚國外交家是如何說服超級大國秦國,化解衝突和危機的。

楚襄王二十年,秦將白起攻陷楚國的西陵,另一支秦軍攻陷鄢、郢、夷陵,放火焚燒楚國先君的陵墓,頃襄王被逼遷都於東北的陳城,以存社稷。

楚自此而日漸削弱,為秦所傾。不久,白起又率軍伐楚。楚國有個名叫黃歇的人,遊學各地,博學多聞,楚襄王認為他是大辯之才,於是派他出使秦國,以遊說秦王

黃歇到秦國後對秦昭王說:「天下諸侯實力,以秦、楚為最,如今聽說大王想要伐楚,臣以為這樣無異於兩虎相爭、最終說不定會讓獃滯的獵犬佔了便宜,大王倒不如與楚修好。臣請求說說其中的緣由。

臣聽人這樣說:『物極必反,正如冬夏相替;安極而危,好比堆疊棋子。』如今秦國據有天下半數土地,西北兩方俱達到極邊遠之境,有史以來,沒有哪個大國能與秦比肩而立。

從先帝孝文王、庄襄王,到大王共歷三代,從未忘記開疆拓土以求與齊接壤共邊,從而切斷諸侯合縱抗秦的交通之道。

大王多次派盛橋到韓國擔任監國要職,盛橋不負所托,並北燕之地入秦國,這樣大王不用勞師動眾,不用吹灰之力拓地百里。

大王又發兵攻魏,封鎖大梁城,佔領河內,攻取南燕、酸棗、虛、桃人等地,楚、燕兩國軍隊只是作壁上觀,不敢與秦軍交鋒,大王之功也算不小了。

此時假如大王能休兵兩年,再出兵攻取蒲、衍、首垣,兵臨仁、平丘,那麼小黃、濟陽之地將不戰而降,魏氏俯首臣服。

大王再割濮、磨以北之地與燕,加以拉攏,則掌握齊秦間的通道,斬斷楚魏之間的聯繫,這樣一來,山東諸國即使結聚聯盟,也無法挽救其危亡的命運了。

眼下大王威名正盛,倘能守成功業,停止攻伐而施行仁義,不僅免除後患,而且那『三王』 就不愁變成「四王」,而五霸也不難變成『六霸』了。

反之,如果大王倚仗兵威,乘著擊敗魏國的余銳威服天下諸侯,臣擔心秦國自此後患無窮。

詩經》是這樣說的:『凡事都有一個很好的開始,卻很少有圓滿的結局。』

易經》中也有類似的例子:『狐狸涉水過河,開始時小心翼翼,生怕弄濕了尾巴,可是由於多種原因,到達對岸時還是把尾巴弄濕了。』

這些都說明了始易終難的道理。憑什麼斷定事理必然如此呢?有事實可據 。

智伯只看到攻打趙國很有利,可惜卻沒有注意到榆次之禍,吳王發現攻打齊國有利可圖,可惜料不到有干遂之敗。這兩個國家都曾戰功赫赫,只是由於貪圖眼前利益,最終不免滅國亡身。

吳王相信越國,放心地全力攻齊,取得了艾陵大捷,勝利歸來卻被越王擒殺於三江之浦;智伯輕信韓、魏,與之合力攻趙,圍攻晉陽,不料大勝在即,韓、魏兩軍陣前倒戈殺智伯於鑿台之上。

如今大王念念不忘滅掉楚國,卻沒有注意到楚國的覆滅會增強魏國的實力。

臣因而替大王深感憂慮。《詩經》中說:『有威望的大國,不必征戰,自能懷敵附遠。』以此來看,地處僻遠的楚國應當是秦國的盟友,鄰近之國方是肘腋之患。

《詩經》中又說:『別人有害我之心,我應時刻提防,再狡猾的兔子,也躲不過獵犬的追捕 。』

如今大王為韓、魏所惑而加以親信,無異於吳王輕信越國,到頭來後悔莫及。臣聽說:『敵人不可輕視,時機不容錯過。』

臣認為韓、魏兩國是擔心亡國滅族才卑躬屈膝臣服於大王的,並非真心臣服,為什麼積怨甚深,韓、魏兩國人民的父子兄弟,歷代死於秦人手中的不可勝數,國家殘破,宗廟坍塌,百姓被剖腹毀容,身首異處,暴屍於荒野,觸目可見,而被擄掠押送的,相隨於路。

鬼神無人供奉,而百姓無法生存,淪落為別人奴僕臣妾的,遍布諸侯各國。韓、魏不亡,秦國則永難安忱無憂,此時大王卻全力攻楚,難道不是大大的失策嗎?何況大王出兵伐楚,將取道何處呢?大王不會向仇敵韓、魏借道吧?恐怕出兵之日,大王就開始擔憂能否再回秦國了。借道兩國,無異於大王把大批兵馬拱手贈與韓、魏。

如果大王不向兩國借道,那隻能攻打楚國睢陽、右壤。

而綏陽、右壤都是高山大河、森林溪谷,人煙稀少,大王即使佔有這些地方,又有什麼用?徒有滅楚之名,而無得地之實。

況且大王攻打楚國之時,齊、趙、韓、魏四國勢必乘虛而入。秦兵陷於楚戰,無暇他顧,魏國必定攻取留、方與、胡陵、碭、蕭、相等地,宋國故地盡屬於魏。齊國南下攻取泗北之地,大王出兵擊潰楚國,不料讓他人坐收漁人之利,既擴張了韓、魏國土,又增強了齊國實力。韓、魏兩國強大起來,就會與秦分庭抗禮。

而齊國以泗水為西境,東臨大海,北靠黃河,再無後顧之憂,將成為諸侯中的最強者。齊、魏獲得土地保有利益,再加上官吏的悉心治理,一年之後雖然尚無能力稱帝,但有足夠的力量阻攔大王建號稱帝。

以大王疆土之廣,民眾之多,兵力之強,出兵與楚國結怨,反倒讓韓、魏支持齊王稱帝,這是大王失策之處。

臣誠心為大王考慮,最好是和楚國言歸於好,和睦相處。

秦楚一體,兵臨韓境,韓必俯首稱臣。大王據定崤山之險,保有河曲之利,韓國必然成了替秦伺察天下諸侯動靜的吏屬。

這時大王以十萬大兵進逼鄭地,魏國必然震恐,許和鄢陵兩城馬上會閉城自守,上蔡、召陵都不和魏國往來。

這樣,魏國也就成為秦在東方的偵察官。大王一旦與楚國修好,韓、魏兩國自會戮力攻齊,齊國右方的土地大王就垂手可得。

這時秦之土地,自西海至東海,橫絕天下。燕、趙與齊、楚相互隔絕,然後加以脅迫,四國不待出兵攻打,便會臣服於秦。」

肉丸子點評:

黃歇果然是個大辯之才,向秦昭王說明了秦國攻楚的弊端和不攻楚的好處。

旁徵博引、鋪陳排比,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說明為了能夠防止「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始易終難的結局,為了妨止韓魏借隙襲秦和齊國乘機坐大的危險,秦楚應該聯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如此才能征服其他五國,雄踞天下。

不管後來的歷史如何發展,黃歇的外交雄辯畢竟能自圓其說、收到了暫時抑制秦國攻楚步伐的效果。

在先秦戰國時代,《詩經》《易經》是當時最有權威性的經典,如果引用這些典籍上的話語,自然具有無可辯駁的真理性。外交家黃歇有三個地方引用經典。

第一個地方用《詩經》《易經》的話語揭示了始易終難這樣一個在自然界、社會界都通用的公理,意在叫秦王見好就收。

第二個地方用《詩經》說明有王道仁義的國家能懷敵附遠,意在叫秦國以仁義對待楚國。

第三個地方用《詩經》說明秦國要提防韓魏、而不要來對付楚國。

引用經典既顯得有文化韻味,又具有說服力。

所以我們要在說話、論辯時不要忘記引用經典之妙。

古代外交家很早就注意到地緣政治,從每個國家在天下的分布和各個國家相鄰位置,來決斷國家的利害所在、動向如何。

秦國統一天下,也是悟透了地緣政治學的奧秘才按部就班、有步驟有計劃地消滅了六國。

如果想維護楚國的利益,只有從地緣政治出發,只有秦楚兩個大國聯合,秦國才有最大的利益,其他六國才會臣服秦國,只有此說才能挽救瀕臨滅亡的楚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聚焦武漢地鐵隧道一線,漢陽市政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 天天要聞

聚焦武漢地鐵隧道一線,漢陽市政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極目新聞記者 黎先才 通訊員 陳曉玉 袁曉雪近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舉行召開。極目新聞記者獲悉,武漢市漢陽市政參與的「隧道重大地質災害源探測評估及處置關鍵技術」科技成果獲評「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榮譽證書該項科技成果是漢陽市政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高校、科研...
中央決定,孫志禹、李富民履新! - 天天要聞

中央決定,孫志禹、李富民履新!

中央決定,孫志禹履新 6月26日,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宣布了黨中央關於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職的決定:孫志禹同志任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公開信息顯示,孫志禹,男,漢族,1968年5月生,吉林梨樹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著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