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狀元,最終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2022年07月04日18:14:21 歷史 1314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科舉制度是中國在長達數千年的封建社會當中都存在的一種人才選拔制度,早在隋朝時,在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等考試製度的基礎之上,科舉制度就已基本確定,並且在之後的時間裡伴隨著漢文化傳播至了東亞、東南亞的諸多文明之中。

誠然,封建王朝的考試製度是由於當時的國家處於一種明晰的等級體系之下,為了實現由基層到「天子」的秩序維繫,這種方式應運而生。

為什麼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狀元,最終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 天天要聞

考試製度的出現也使得人們有了跨越社會階級的可能,「寒門出貴子」成為了無數讀書人的夢想,這代表著封建社會人們對於權力的渴望。

時至今日,儘管我們的社會生活已經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人才選拔制度依然還是存在的,不同的是,我們今天通過高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來選拔人才,並且那些成績出眾的佼佼者們依然會被冠以一個沿襲已久的頭銜——狀元,這一頭銜原本來自於科舉考試當中獲取殿試第一名成績的人,現如今也被用於形容那些在考試當中取得第一名的人。

為什麼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狀元,最終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 天天要聞

在這一稱謂的背後,其實隱含了人們對於此人的美好祝福:考試當中取得了好成績,日後勢必會「飛黃騰達」,至少在古代是這樣。

然而,根據中央教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自從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這長達三十四年的時間當中,全國多達3300名高考狀元均為成為某一領域當中的領頭羊,也並未成為諸如企業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等具有社會地位的人。

這是否意味著「狀元」這一頭銜在當今已經失去了其價值呢?

「做題家」與「死讀書」

2020年年底,一位來自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的藏族小伙丁真毫無預兆地成為了人們視線中的亮點,伴隨著一支視頻以及各種宣傳,這位並未離開過家鄉的小伙一夜成名。

為什麼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狀元,最終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 天天要聞

之後的一段時間,網路上自然是爆發了各種聲音,其中不乏一些嘲諷、謾罵的言論。對此,某媒體對丁真表示了支持,並使用「做題家」一詞來形容那些負面聲音的發出者。

所謂「做題家」,源於某社交媒體上用戶的自嘲——「小鎮做題家」,用於表達自己出身小地方,除了努力學習、擅長考試別無他法,同時卻缺乏社會資源與人生視野

對於這種觀點,廣大網民也展開了討論:許多人寒窗苦讀十多年,卻不如一個微笑來的有價值。這種觀點也許有些偏激,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這是兩種不同的人生價值實現方式。

對於大多數能夠獲取「狀元」頭銜的學子們而言,通過應試教育來改變自己人生其實也就隱含了他們生活的狀態:擁有過人學習天賦,同時有十足的動力。

為什麼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狀元,最終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 天天要聞

這種動力很多時候來自於家庭,或是經濟條件比較有限,或是家庭生活並不是特別如意。所以對於他們而言,努力學習、在考試中名列前茅在一定程度上也相當於一種對壓力的排遣。

而我們俗話說的「死讀書/讀死書」指的是那些只知道墨守成規,不懂得變通的人,隱含了一種貶義,卻並未提及他們一定擁有好的成績。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一件事:無論那些成為「狀元」的人之後的生活如何,起碼他們是有能力在一些考試當中取得優異成績的,並且他們並不是不懂得變通的人,而是在很多時候沒有好的生活環境及社會資源,導致自己只能通過努力學習來嘗試改變自己的人生。

為什麼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狀元,最終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 天天要聞


成功:從不是單槍匹馬的闖

很多人認為,所謂「成功」不就是在某個領域做到最好,憑藉自己的天賦和努力超過其他人的過程嗎?為什麼這些上學時的「做題家」到了社會當中就不行了呢?

這種觀點自然是存在誤區的。

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義務教育時,個體成績的好壞當然取決於其本身——是否有不錯的智力水平與反應能力、是否能夠舉一反三、是否能夠堅持努力……。

並且這種成就直接反映在成績上。而到了社會當中,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是有很多標準的:拿破崙生涯末期連續失敗卻並不影響他的歷史地位。

為什麼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狀元,最終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 天天要聞

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並未上過大學,卻能成為英國第一個人類學教授;我國的短跑運動員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雖然並未獲得個人成績的獎牌,但是他的成績已經十分優異了。

所有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並沒有一個絕對的評判標準,另一方面也並不是依靠個人能力就可以斬獲的。

正如文章標題所說,我們的「行業領袖」也是從某個視角來對這些「狀元」進行審視,也許他們沒有達到這樣的成就,卻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好。

當然,之所以未能成為行業領袖,也與他們的經歷及身份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為什麼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狀元,最終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 天天要聞

對於大多數能夠在高考當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子而言,他們的未來有著高度相似的軌跡:往往會進入全國甚至全世界最頂尖的高等學府,然後根據自己的專長挑選專業,進行深造。

大部分都會沿著這條路一直升學,之後也從事相關專業的研究,一般就是科研人員、高校教育者;還有的人會在畢業之後離開高校,到企業或者是其他單位當中任職,這樣的人會享受極高待遇,但卻難以成為「領袖」——他們的業務能力強,卻往往沒有好的領導能力。

想要成為領袖需要個人魅力,他們在很長的人生道路當中都是孤身奮鬥,往往會顯得「曲高和寡」。這也是眾多頂尖學子當中難以出現行業領袖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狀元,最終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 天天要聞

最後,其實能否成為狀元、是否能夠成為行業領袖,都是外界的一種評價標準。對於不同的個體而言,自己的人生都是會根據自己的天賦、生長環境來確定的,不必非按照某種路線去為自己制定「人設」。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萬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 天天要聞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前言說到猶太人,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暴行,以及現在正在中東到處點燃戰火的猶太人國家,以色列。而就在2025年初,以色列的學者在電視訪談中,談起了猶太人被屠殺一事。只不過他所說的並非是二戰時期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而是
史記.丁繼超傳 - 天天要聞

史記.丁繼超傳

《史記.丁繼超傳》文/捲風丁繼超生前戎裝照丁公繼超,字冠群,生於民國十六年,山東嶧縣六區丁庄村人,乃運河支隊之英勇戰士也。少時家貧,祖父丁文庭父親丁廣友皆目不識丁,生計維艱。年六歲,常隨祖母母親放牛割草拾柴,時有荒年,掘野菜以充饑。
專訪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解碼商代「龍圖騰」 - 天天要聞

專訪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解碼商代「龍圖騰」

6月28日,一場關於「龍騰大邑商」的學術沙龍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舉辦。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以考古學家的嚴謹與美術史家的敏銳,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解碼青銅器與玉器上的龍紋密碼,揭開商代龍形象的神秘面紗。活動間隙,韓鼎教授接受了正觀新聞記者專訪,從龍與饕餮共存的禮制密碼,到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被查 - 天天要聞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被查

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段勇簡歷段勇,男,漢族,1976年12月生,四川蓬溪人,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1996年9月參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9月至2001年12月,先後在蓬溪縣蓬南鎮政府、遂寧市紀委監察局工作;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歷任...
中國東極「魚經濟」 - 天天要聞

中國東極「魚經濟」

新華社哈爾濱7月2日電 題:中國東極「魚經濟」新華社記者 戴錦鎔在中國大陸最東端的撫遠市,東極魚市裡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喚醒了城市的清晨。撫遠原名「伊力噶」,赫哲語意為「金色的魚灘」,這裡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大水系交匯處。這座被譽為「華夏東極」的邊境小城,正書寫著中國「魚經濟」的生動樣本。綠色無污染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