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將,真能舉著幾十斤的兵器打一天?出土文物揭秘兵器重量

2022年07月04日13:05:06 歷史 1214

江蘇宿遷的項家宗祠放著一把兵器,從介紹上來看,這把兵器叫「霸王戟」,是當年項羽使用過的一件兵器。

都知道項羽力能扛鼎,他使用的武器自然非常沉重,達到了足足130斤。

是不是很嚇人,這樣的重量別說耍起來,一般人恐怕都拿不動吧。因此許多參觀過項家宗祠的人都覺得如今的人類可能是退化了。

其實別被介紹上的重量忽悠了,古代的重量單位和如今的重量單位並不同。

古代武將,真能舉著幾十斤的兵器打一天?出土文物揭秘兵器重量 - 天天要聞

按照秦漢時期的重量單位來換算,這把兵器的重量是30公斤多一點,也就是60斤左右。

然而即便是60斤,想拿在手裡耍得虎虎生風也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更何況古代的武將若打起架來,一時半刻可停不下來,打上一天一夜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那麼古代的武將是否真的能夠做到舉著幾十斤的兵器進行長時間作戰呢?

古代武將,真能舉著幾十斤的兵器打一天?出土文物揭秘兵器重量 - 天天要聞

古代戰爭

文學作品也好,影視作品也罷,對於古代戰爭過程的描寫,基本上也就是幾句話,好一點會用一兩個章節來描寫。

然而古代真實的戰爭要複雜得多。

一般來說,古代戰爭開始之前,糧草以及各類物資的準備時間很長,同時雙方主帥會進行部署兵力,派遣偵查部隊刺探軍情,以及小規模試探等行為。

當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雙方會展開陣型進行拼殺。

由於古代通訊能力落後,主帥指揮戰場需要偵察兵來回稟報。如此一來,主帥的命令從將軍到校尉,再從校尉到軍候,最後還要經過到屯、什、伍的傳達,才能讓每個士兵知道自己該如何作戰。

可以說非常的耗費時間。

古代武將,真能舉著幾十斤的兵器打一天?出土文物揭秘兵器重量 - 天天要聞

然而這還僅僅只是開始,之後雙方會不停調整陣型,尋找對方破綻,直到發現對方破綻後發起總攻為止。

然而在沒有找到破敵良策之前,雙方會反覆進行小規模的戰爭,因此一場戰役往往要打上數天,數個月,甚至打上幾年的也並不稀奇。

當然,在總攻沒有發起之前,雙方都不會把所有兵力投入其中,除非打得非常膠著時,才會打上一兩天。一般來說半天,最多一天之內就會解決戰鬥。畢竟士兵不是機器,他們需要休息、吃飯和上廁所。

正常情況自不必說,那些一打就是一天甚至好幾天的戰鬥,武將如何能夠舉著手中幾十斤的兵器持續進行呢?

古代武將,真能舉著幾十斤的兵器打一天?出土文物揭秘兵器重量 - 天天要聞

古代兵器

說到古代的兵器,大家熟知的就是「十八般兵器」,其中最重的應該是錘,其次就是長刀或者鐵棍等。

從文學角度來看,古代的兵器動輒數百斤,比如李元霸手中的800斤鐵鎚,秦瓊手中的130斤雙鐧,此外三國關羽以及水滸關勝手中兵器,也都達到了80斤以上。

當然了,文學創作者為了烘托氣氛,會刻意誇大兵器的重量。可如果翻閱正史典籍會發現,古代許多武器的重量也非常重。

歷史各個朝代的兵器重量一直都在30斤上下,更有甚者可以達到上百斤。前面所說的霸王戟暫且擱在一邊不說,就說明代史學家應廷吉在自己的作品《青磷屑》中明確記載,明朝大將高傑手中的鐵棍,重量為18斤,而且耍起來呼呼生風。

如果說高傑手中的鐵棍有些輕,那麼《宋史·岳雲傳》中記載了岳雲手中兩把鐵鎚的重量,共計80斤。眾所周知宋代的重量單位比現在還重,80斤換算下來就等同於如今的100斤左右。

古代武將,真能舉著幾十斤的兵器打一天?出土文物揭秘兵器重量 - 天天要聞

另外外國史學家魏斐德在其著作《洪業》中,記載了清朝平南王吳三桂有一把類似青龍偃月刀的大關刀。這把大關刀的重量為32斤,是吳三桂最為喜愛的兵器之一。

不過吳三桂兵敗之後,大關刀的鐵質長柄被折斷,後來被換成了木質長柄。如今這把大關刀就陳列在昆明太和宮金店展覽廳內。

可即便如此,這把大關刀的重量也有12斤。

從歷史記載的角度來看,古代兵器確實很重,難道真的如上面所說,如今的人類退化了?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一點從出土的古代兵器實物就可以證實。畢竟文字記載是可以隨心所欲地,而實物卻沒辦法說謊。

古代武將,真能舉著幾十斤的兵器打一天?出土文物揭秘兵器重量 - 天天要聞

出土古代武器

從目前出土的兵器來看,它們的重量普遍都在1斤左右。

最為著名的就是越王勾踐劍,這把劍短小精悍,重量僅1斤。不過這把劍屬於裝飾性的佩劍,沒有多少參考價值。可金銀鈿裝唐大刀就不同了,這是一把唐朝時期非常普遍的兵器,但重量也只有1斤。

另外寧夏出土的北周驃騎大將軍李賢常用的環首鐵刀,重量為2.1斤。要知道李賢是北周的名將,一生經歷過不少戰役,他手中的兵器可不是擺設,而是保命的利器。

古代武將,真能舉著幾十斤的兵器打一天?出土文物揭秘兵器重量 - 天天要聞

除了以上這些,目前已經出土的七大名劍,各類大刀,以及鞭、鐧、錘等兵器,重量都在1-5斤之間,即便是明代的「金瓜錘」,也僅僅只有2斤多。

至於前面所說的霸王戟以及吳三桂的大關刀,應該不是實戰兵器,而是一種練習臂力的兵器。

這一點在明代《武備志》中有相關記載,明朝軍營的校場中,有一些非常沉重的兵器,專門用來訓練士兵以及軍官的臂力。

既然古代的兵器實物並不重,那麼古代的將軍拿在手中進行長時間作戰,自然不會感到特別的疲累。

參考資料:《武備志》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 天天要聞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滾滾長江東逝水」,改朝換代多了去。可中華民族的根,一直沒斷過。不過,在此期間,也是險象環生,這根,曾四次差點被刨被斷。好在,每一次,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此乃中華國運!頭一次是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八王之亂把國家攪成爛泥。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 天天要聞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大刀隊最早得追溯到國民革命軍西北軍那時候。1933年,長城抗戰打響,日軍大舉進攻喜峰口。當時中國軍隊的處境有多慘?槍支彈藥都湊不齊,工業底子薄得像張紙,連個像樣的炮都造不出來。面對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機槍甚至坦克,咱們的西北軍將領沒辦法,只能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著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