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其實可以看到一點,那就是戰爭對一個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我國近代從一個亞洲超級大國變成一個半殖民地國家,也都是因為戰爭帶來的。
尤其是戰敗之後,那是幾十年都沒辦法緩過來,所以戰爭是一個國家收斂的核心。
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1962年後,為何印度並未收斂呢?你可能想不到。
印度建國後,遭受到的最大的打擊,其實就是1962年的戰爭。
雖然時間很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直接打到接近印度首都,舉國都面臨崩潰的局面,不可謂失敗不大,失敗不徹底。
這樣的失敗,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那是需要消化幾十年,或者老實幾十年才能緩過來的,甚至有十年怕井繩的效果。
所以當時認為印度1962年後,還是會老實幾十年的。
但是結果恰恰相反,1962年後,印度不光沒有收斂,反而是變本加厲。
不光在前線不斷佔據我國的土地,而且不斷發動挑釁,甚至在80年代還將我國國土直接劃入版圖,成立了所謂的偽阿魯納恰爾邦,到現在都是非常囂張……
這一點其實可以看到,印度這個國家,並沒有接受戰爭的教訓。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會如此呢?你可能想不到。
根本原因只有一條,那就是「印度的自我欺騙」。
在印度看來,1962年的戰爭,初期勝利者是我國,但是最終勝利者是印度。
因為印度最終讓我國撤軍,還佔據了比1962年之前更多的土地,所以印度獲得了勝利。
而且印度也始終認為,自己初期失敗,那是自己不小心,沒有準備好,如果下次準備好了,必然會徹底打敗我國,扭轉戰局……
這其實是典型的事後諸葛亮,以及典型的阿Q精神。
所以其實到現在印度都是如此,即便是徹底失敗,嘴上功夫還是很強。
這是印度民族的特點,是無法改變的。
未來來看,印度只有遭遇到如同近代英國對印度那樣的打擊,才會徹底的屈服,徹底的收斂,否則還是會更加囂張的。
對於此,各位讀者有何看法?歡迎留言,歡迎諮詢,跟小編一起探討哦。
歡迎關注【歷史真相背後】,每天為您更新新鮮的歷史資訊,不出門看天下事!
參考文獻:《世界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