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侍郎
侍郎(官名)郎簡任職期滿那年,他去京城,打算再謀求做一任郡守,然後就退休回家了。
坐船途中,遇到一群牛,睡在堰壩下。當時正值盛暑,夜晚月光澄亮,郎簡讓隨從都去睡覺,他自己則一個人坐在船艙門邊欣賞月色。
半夜,四處靜寂無聲,他突然聽到岸邊有人說話。那聲音說:「我兒子明天路過這裡,希望你們一定要用力拽船。他年紀小,不要嚇到了他。」
郎簡大為奇怪,登上河岸四處張望。所有人此刻都在夢鄉酣睡,只有一群牛趴在屋下。
第二天,郎簡把船停在原地等候。不多時,有一個據稱是監簿(官名)的人,年紀只有二十歲,路過這裡。船剛剛靠到堰壩,牛群沒有等人吆喝鞭打,就一同起身,動如旋風,很快就把船拖過了堰壩。
郎簡嘆息道:「我一生做官,治理百姓,自認為手上從沒辦過冤案錯案,怎麼現在老了,還要勉強自己再去做官呢?」
於是他不顧官場規定,直接告老還鄉,掉頭向南回到老家餘杭。那頭牛的兒子姓名沒有人知道,郎簡幫他隱瞞下來了。
故事中的人物為宋代大臣郎簡,字叔廉,杭州人。自幼孤苦貧寒,好學上進,常借書抄錄,熟讀成誦。宋真宗年間進士,先後任秘書省校書郎,寧國知縣,福清知縣。後調任隨州推官,臨朝應對,得真宗欣賞,一路升至江寧知府、右諫議大夫、給事中,揚州知府等,以尚書工部侍郎致仕。曾自號武林居士,習道15年,通曉醫藥養生之法,有驗方數十流傳於世。
○劉密學
宋真宗天禧年間,劉密學鎮守潭州。當時有衡山縣的百姓去長沙做生意,連夜趕路,途中遇見一支隊伍,旌旗招展,儀衛森嚴,呵斥聲十分嚴厲。百姓們就停下腳步,全都拱手立在路邊。
有人詢問前面開道的人:「這是哪裡來的大官?」回答說:「潭州劉密學擔任南嶽北門侍郎,明天要舉行儀式。」
當晚,又有內臣江供奉來岳廟燒香,住在廟裡,夢見外面議論紛紛,說是新官過來見禮,等到看見那個新官,卻是劉密學。
尚書馬亮,當時還是京南尹,巳時和午時之間,有一位道士過來做客,拜訪他。負責接待的官員對道士說:「侍郎已經下班,現在不敢幫你通報。」道士說:「沒有別的事,我就是想來送個信,是有關潭州劉密學的。」
接待官問:「既然要見,為何不早來?」道士又說:「因為今天南嶽北門侍郎辦完事才能過來,所以來晚了。」說罷,道士就不見了。
晚上,馬亮到衙門辦公,接待官把這事情說了。馬亮大驚,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沒過幾天,凶信訃告就來了。
查了一下,道士求見的時辰,正是劉密學死亡的日子。原來,劉密學早先是在長沙,有一天聲稱接到文書要去京城,於是準備了船舶,馬上將行李和家人都弄上船,他自己卻又說:「我還沒交出符印,今天暫時住在廟裡。」
第二天,他沐浴更衣盤腿端坐,坦然去世了。
如今衡陽湘潭一帶的人敬奉他,禮數跟岳神是一樣的。
關於劉密學,其生平知之甚少。不過有一首宋代隱逸高士魏野寫的詩倒是有點名氣,從中可見劉密學很有才幹,在百姓中的威望和官員中的口碑還是很好的。現摘錄如下:
《和并州劉密學見寄》
[宋]:魏野
還如裴度鎮河東,百萬軍民畏愛中。鐘鼓久喧刁斗靜,旌幢一指鴈門空。瀟湘故友參時務,燕趙佳人接士風。密地再歸知不出,莫將竹馬約童蒙。
我是笑古奇今,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別忘了關注和點贊哦,會有更多精彩內容,源源不斷推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