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自古以來,權勢和土地是引起無數英雄好漢趨之若鶩的毒藥,而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又數三國時期的政權紛爭最為激烈。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誕生了無數耳熟能詳的大英雄,有「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沖開長坂圍」的常勝將軍趙子龍,有「千秋霸業傳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的魏國奠基人曹操。
有「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的卧龍先生諸葛亮,更有「軫與布不相得,堅出擊,大破之,梟其都督華雄」的董卓帳下大前鋒華雄。
但就是這樣一位威名赫赫的大英雄,卻死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關羽手下。其實,在關羽斬殺華雄時,恰好有四位高手在場圍觀,就算沒有關羽,依著這四位的實力,華雄也是必死無疑。
那麼,關羽是怎麼斬殺華雄的呢?這四位高手又是誰?他們為什麼袖手旁觀不幫忙?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一代將才是華雄
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這時候還沒有進入三國時期,也沒有出現大家所熟知的,魏蜀吳三家三分天下的局面,畢竟當時除了曹操,劉備和孫權還是個,在戰線聯盟中說不上什麼話的邊緣人物。
相反,此時如日中天的是東漢權臣董卓。董卓因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起家,後又因為救駕有功成為朝中紅人,但他的野心不願止步於此。
在慾望的膨脹下,他殺掉了漢少帝和何太后,選了個傀儡皇帝漢獻帝登上皇位,而他成了真正執掌朝政的太師。奈何,董卓本人並無治世之才,在他的管理下黎明百姓怨聲四起。
再加上,董卓以下犯上,攪亂朝政的罪名本就令人不恥。於是,身為東漢權臣的曹操便借著這個機會,與各路英雄形成了諸侯聯軍。
其中,諸侯包括了後將軍袁術、勃海太守袁紹、廣陵太守張超等人,目的便是直取董卓的項上人頭,眾人甚至明目張胆的張貼榜文討伐國賊董卓。
太師之位還沒坐熱乎,就有人想要取自己性命,一向心比天高的董卓,怎麼忍得曹操等人如此羞辱。於是,他當即派出自己手下驍勇善戰的大將軍華雄迎戰,並且還給華雄撥了五萬西涼鐵騎。
只見華雄飛身上馬,一把長槍使得虎虎生威,相反諸君聯盟這邊則顯得十分混亂。鮑忠因急於立功,直接搶了孫堅的先鋒官的職位,誰曾想才到華雄面前就被一槍斬殺,白白地送了人頭,華雄等人士氣高漲,
諸君聯盟這邊又派出了孫堅,孫堅原本勝券在握,但諸君聯盟中卻心思各異,無視了孫堅等人糧草補給的要求,直接導致了孫堅大敗華雄。
後來,諸侯聯盟又先後派出了四員大將,無一不敗在華雄槍下。面對如此頹勢的戰局,急得袁紹團團轉,恨不得現在就將自己手下的文丑和顏良拎過來。
可惜的是,軍中無人迎戰,畢竟諸君聯盟雖暫時因為利益站在了一起,但誰都不願意成為下一個替死鬼。正在領頭人的袁紹一籌莫展之時,諸君聯盟的陣營中迎來了三位客人,這三人便是大家所熟知的劉關張三兄弟。
一戰成名的關羽
當時,三人籍籍無名,沒人願意放他們進來。好在曹操正好從門前經過,看到了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便做主將三人放了進來,成為了「十九路諸侯」。
沒想到,關羽進入聯盟陣營中的第一句話便是:「吾願替諸君出戰,斬國賊之兵華雄」。此話一出,軍中眾人皆是一驚,畢竟此時的關羽不論是在朝堂,還是江湖之上,都沒有絲毫的名氣。
眾人聽到關羽的豪言壯語,就像聽到了三歲小兒,聲稱自己能夠打倒八尺大漢一般。袁紹更是認為關羽是在胡說八道,直接命令帳中的其他將士將三人拿下,趕出聯盟陣營之外。
曹操挺身而出,表示關羽此人並非狂妄自大的人士,諸君可否給關羽一個機會。見曹操開口,眾將軍表示可以給關羽一個機會,但萬望壯士不要後悔。
待眾將軍應允後,關羽當即便要提刀上馬,但曹操拉住了關羽,現場為關羽溫了一壺烈酒,並遞到了關羽的面前。但關羽卻表示:「此酒待某提上華雄人後再喝也不遲」,說完便提刀上馬,策馬離開了諸君聯盟的陣地。
緊跟關羽的眾人,只見華雄與關羽刀槍相向,但幾個回合之後,華雄明顯落了下風,關羽乘勝追擊一刀將華雄斬落馬下,非常利索的割下了華雄的項上人頭,而後策馬飛奔會了諸君聯盟的營帳。
當關羽將華雄的人頭拋到諸君面前的時候,那杯曹操為關羽溫的烈酒還殘留著餘溫,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溫酒斬華雄」。而關羽也因為這一場仗,成功躍居三國時期的名將榜,成為人人稱讚的大將軍。
吃瓜的四大高手
話說,雖然關羽斬殺了華雄,但不代表其他將軍就沒有斬殺華雄的能力。其實,在關羽斬殺華雄時,有四大高手正在圍觀,那麼他們都是誰呢?
第一位便是斬殺華雄未果的孫堅,孫堅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要不是當時諸君聯盟中的眾勢力勾心鬥角,誰的心裡都打著一手小算盤,導致孫堅沒有收到糧草補給的話,這華雄的項上人頭早就被帶了回來。
第二位高手便是夏侯惇,夏侯惇乃是曹操手下的一員大將,從少年之時便追隨了曹操,曾經率領一眾將士百姓阻斷了太壽河水,還頗為智慧的建築了陂塘灌溉農田,一時之間收到眾多百姓的稱讚。
最重要的是,歷史上夏侯惇曾與關羽有過一戰,二人打得不分上下,誰也沒有從關羽手下討到好處。因此,夏侯惇若是對上華雄,必定也能將華雄斬落馬下。
第三位高手便是與夏侯惇的同族人夏侯淵,作為曹操手下另一員大將,夏侯淵參加了官渡之戰,剿滅了關隴地區的韓遂余部,極為擅長出其不意之計。
若是華雄遇上夏侯淵,也是討不了什麼好處的,即使不會被斬,也定當落荒而逃。最後一位大將便是曹洪,一聽這名字就知道也是曹操手下的大將。
雖然曹洪沒有和關羽打得難捨難分,但卻能夠在蜀漢名將馬超的手底下,走上幾十個回合,這樣一位大將也不可能輸給華雄。畢竟關羽在對陣華雄之時,華雄已連戰六個回合,難免出現疲態。
所以說這一戰成名,也是需要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另外,羅貫中對於劉備一方極為的偏愛,並沒有花重筆墨描寫曹操陣營,所以曹操一方的諸多大將其實都被低估了。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