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從中國民航首飛之地說起——(二)就義

2022年07月02日07:40:01 歷史 1887

本文較長 做個連載

記得關注謹防丟失

那個年代的清官之子

1921,從中國民航首飛之地說起——(二)就義 - 天天要聞

王瑞俊是在二十歲時來濟南的,1921年,他二十三歲,改名為王盡美,取「盡善盡美」之意。據同為「一大」代表的毛澤東回憶,「王盡美耳朵大,長方臉,細高挑,說話沉著大方,很有口才,大夥都親熱地叫他『王大耳』。」


1921,從中國民航首飛之地說起——(二)就義 - 天天要聞


二十三歲的「王大耳」,其實,在南赴上海開會之前,已在濟南頗具影響力了。

他來濟南的第二年,就趕上「五四」運動,作為省立一師北園分校代表,王盡美帶領同學們到街頭講演,慷慨陳詞,並參與起草《罷課宣言》,還和其他同學一同,創辦了《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學生周刊》。那是一本完全由學生自籌資金創辦、自己編寫的刊物,宗旨是「喚醒同胞,協心戮力以救亡」。

史料記載,「五四」運動時的濟南,學潮洶湧,「每校組織講演團四到十團,共五十餘團,均持講演團白布標幟,輪流在城內外各街露天講演,勸告同胞速醒愛國,以救國危。學生哀切陳詞,聲淚俱下。聽者無不感動憤恨,齊呼『誓死救國』。」

中國到處都在吶喊「還我山東」,作為山東省會,濟南的聲音更是英勇悲壯。


1921,從中國民航首飛之地說起——(二)就義 - 天天要聞


7月25日,北洋政府看了山東督軍張樹元的專電,宣布濟南戒嚴,委任濟南鎮守使、第二師師長馬良為戒嚴司令。馬良槍殺了三名運動積極分子,又到各學校召集學生訓話:「國家大事用不著你們管,不好好念書,這是造反!」學生們卻據理力爭,「我們是受良心的驅使!」「是中國人就應該愛國,試問愛國何罪之有?」於是,馬良惱羞成怒,下令士兵對學生們動手。

「五四」運動中,王盡美結識了濟南省立第一中學的一名水族學生,他叫鄧恩銘,兩人一見如故,成為那個時代的學生領袖。


1921,從中國民航首飛之地說起——(二)就義 - 天天要聞


鄧恩銘出生於貴州荔波,叔父在山東做縣官,十六歲那年,鄧恩銘來山東投靠叔父,並在叔父的資助下,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

對於自己這名叔父,鄧恩銘是很佩服的。在他的家書中,曾經寫過:「二叔做官數年,一清到底,百姓沒有不愛戴的……父親千萬要像二叔一樣才好,……千萬別和貪官共事,至要,至要!」


1921,從中國民航首飛之地說起——(二)就義 - 天天要聞

鄧恩銘家書手跡

1921年,像鄧恩銘叔父這樣的好官當然不止一人,他們可以廉潔為公,也可以一心為民,但對於一個風雨飄搖的國家來說,他們顯然無力回天。

一代人終將老去,可總有人正年輕。一個嶄新的時代,只能由一代年輕人來開創。鄧恩銘離別家鄉那年,就曾寫下: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業不成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是青山。


關於這首詩的作者,目前存在一定爭議。在那個時代,很多熱血青年都曾寫過「男兒立志出鄉關」,正是這種遠大的志向,一去不返的決心,才改變了後來的中國。


後來,鄧恩銘被國民黨殺害於濟南緯八路刑場,葬於原濟南南門「貴州義地」,遺骨已無處可尋。直到2004年,濟南革命烈士陵園收集了鄧恩銘當年穿過的馬甲等遺物,為他修建了衣冠冢。


1921,從中國民航首飛之地說起——(二)就義 - 天天要聞

未完待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亞五國能成為蘇聯加盟國,為何遠東共和國不行?這裡緊挨著東北 - 天天要聞

中亞五國能成為蘇聯加盟國,為何遠東共和國不行?這裡緊挨著東北

蘇聯的眾多加盟國中,中亞五國絕對是非常特殊的。因為這裡在沙俄覆滅以後,並沒有從俄國的基本盤中獨立出來,而是依舊留在俄國境內。反觀蘇聯的其他加盟國,基本都是在1917年沙俄覆滅以後,分出來單幹的。蘇聯既想要恢復沙俄時期的版圖,又想要體現對民族的尊重,因此才有了用加盟國的形式組建蘇聯的想法。比如說烏克蘭、白...
我的權力是花錢買來的,不是人民給的。 - 天天要聞

我的權力是花錢買來的,不是人民給的。

有一位傲慢無禮的女司長兼秘書長大人,在星期天駕駛單位的黑牌公車,車上還載著她的老公和寵物大花狗,長時間停放在小區單行道出口處,嚴重阻礙了小區的正常通行和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