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冷知識——乾隆時期的政治腐敗

2022年07月02日03:17:02 歷史 1916

政以賄成昏庸腐朽

清朝冷知識——乾隆時期的政治腐敗 - 天天要聞

自乾隆末年至嘉慶道光時期,在清朝統治下的封建社會中,土地高度集中,財政極度匱乏,吏治極端腐敗,軍備嚴重廢弛,這個盛極一時的封建國家已迅速走向衰落。隨之而來的,則是在全國範圍內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的迅速激化。

清中葉以後,隨著地主階級政治、經濟勢力的日益鞏固和發展,貴族、官僚、地主、大商人開始了對土地的瘋狂兼并。滿洲貴族在入關後,即以皇室莊田、宗室莊田、八旗田等名義圈佔了大量土地。康熙八年(69)清廷雖然正式下達了停止圈地的命令,但此後滿洲貴族仍然依恃政治特權繼續廣占良田。乾隆時,僅由皇室控制的官田、皇莊即達六七千萬畝。滿族大官僚亦競相搶佔土地。乾隆時當政二十年的大學士和珅佔地數千頃,道光時的大學士琦善佔地二百五十六萬多畝。漢族大官僚對土地佔有的數目亦十分驚人。


清朝冷知識——乾隆時期的政治腐敗 - 天天要聞

嘉慶時的兩江總督孫玉庭,在山東占田三萬餘畝。一般大地主、大商人對土地的兼并動輒成千累萬。乾隆時直隸懷柔郝氏,「膏腴萬頃」。道光初年,直隸滄州袁氏占田二千頃。在貧瘠的陝甘地區,大地主往往乘農民破產逃亡之機,大量占奪民田。「遂有一戶而田連數萬畝,次則三、四、五萬至一、二萬者。」這時期,一些大商人利用擁有的大量資金來搶購土地。嘉慶時,湖南衡陽因經營山場、販賣木材致富的木商劉重偉,其子孫田至萬畝。貴族、官僚、地主、大商人對土地的兼并,使得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裡,而廣大農民則因失去土地而流離失所。

清朝冷知識——乾隆時期的政治腐敗 - 天天要聞


清朝冷知識——乾隆時期的政治腐敗 - 天天要聞

早在乾隆十三年(1748),湖南巡撫楊錫紱即指出湖南土地集中的嚴重情況。他說:「近日田之歸於富戶者,大約十之五六,舊時有田之人,今俱為佃耕之戶。」土地的集中愈演愈烈,最後導致「富者田連阡陌,而貧者無立錐」的嚴重局面。大批失去了土地的農民,或淪為佃戶和僱工,或成為耕無田、居無所的流民。淪為佃戶的農民被迫承受地主階級高額地租的殘酷剝削。當時的地租率,至少是四、六分成(即地主四、佃戶六),一般是對半分成,主佃各得一半。佃農除了向地主交納正額地租外,往往還得向地主繳納名目繁多的附加租,各種節令時日,農民要向地主繳納雞、豕、魚、帛等等應時之物。除此而外,農民還需負擔清廷的各種捐稅。這樣,農民終歲辛勤所得,已一半甚至大部被地主階級剝奪去了。一遇水旱災害,農民竭其所有亦不能完納地租捐稅。許多人不得已而背井離鄉,成為流民。淪為流民者,有的不顧清廷的禁令,進入東北、蒙古及沿江、沿海的封禁地區。他們披荊斬棘,艱苦備嘗,還要設法應付官府的驅逐,顛沛流離,難以安定。有的流落城鎮街頭,沿街乞討。


清朝冷知識——乾隆時期的政治腐敗 - 天天要聞

嘉慶時,北京城內,淪為乞丐的流民達十萬多人。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對農民敲骨吸髓的封建剝削,將廣大農民逼得走投無路,也極大地束縛、摧殘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正是清中葉以後,社會經濟凋敝、社會動蕩的根本原因。

乾隆中葉以後、土地的高度集中和殘酷的封建剝削,將廣大農民逼向絕境。與啼飢號寒、無以為生的廣大農民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封建統治者的窮奢極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清代封建統治集團的奢侈腐化之風實自乾隆朝開始。乾隆帝當政六十餘年,既為清皇朝建立了不世功業,亦留下了衰落疲敗的種因。乾隆中期以後,他仿康熙六次南巡之例,六度南巡,而「供億之侈,驛騷之繁,轉十倍於康熙之時」。

清朝冷知識——乾隆時期的政治腐敗 - 天天要聞

乾隆十六年(1751),皇太后六十歲生辰,中外臣僚紛集京師舉行大慶。自西華門西直門外,十餘里中「剪綵為花,鋪錦為屋,九華之燈,七寶之座,丹碧相映」,「每數十步間一戲台,南腔北調,備四方之樂,侲童妙伎,歌扇舞衫」。各地督撫之貢物,爭奇鬥巧,「廣東所構翡翠亭,廣二、三丈,全以孔雀尾作屋瓦」。此後,在皇太后八十壽辰以及乾隆帝自己八十壽辰時,「京師巨典繁盛」,與皇太后六十壽辰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競相效仿。嘉慶道光時,河吏的奢侈,是當時愈刮愈猛的奢侈之風的明顯例證。清代漕運依賴運河,故而列朝對河政十分重視,國家財政撥款也很充裕。


清朝冷知識——乾隆時期的政治腐敗 - 天天要聞

然而,乾隆末年以後,國家每年費帑數百萬,真正用於運、黃、淮河治理之費不及十分之一,其餘悉皆供河吏揮霍而已。河督的奢侈有帝王所不及者。河督宴客集天下之珍饌。為燒一碗豬肉,要殺五十餘頭豬,取其背肉一臠,余皆棄之。一盤駝峰,必得殺三、四峰駱駝。河督終日置酒高會,參加河督宴會的人,鮮有能終席者。因為每次宴會,往往歷經三晝夜而不能畢。

清朝冷知識——乾隆時期的政治腐敗 - 天天要聞


清朝冷知識——乾隆時期的政治腐敗 - 天天要聞

官場中的奢侈不是個別現象。道光時,一個陝西糧道在他迎來送往時,「每次皆戲兩班,上席五桌,中席十四桌。上席必燕窩燒烤,中席亦魚翅海參。西安活魚難得,每大魚一尾,值錢四、五千文其他如白鱔、鹿尾,皆貴重難得之物,亦必設法購求」。在官場中的奢侈之風日益蔓延時,一些大官僚和富逾王侯的大地主、大商人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乾隆嘉慶時某閣臣,其家「奢汰異常,輿夫皆著毳毭之衣,姬妾買花日費數萬錢」。京師米商祝氏,「其家屋宇至千餘間,園亭瑰麗,人游十日,未竟其居」。宛平查氏、盛氏,「其富麗亦相仿」。懷柔郝氏,乾隆曾駐蹕其家,「進奉上方水陸珍錯至百餘品,其他王公近侍及輿僮奴隸,皆供食饌,一曰之餐,費至十餘萬」。乾隆帝的驕奢淫逸,開一代奢侈之風,而貴族、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奢侈腐化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奢靡之風愈演愈烈,不可遏止,嘉慶帝、道光帝曾力加矯正,然無濟於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中期的清軍——從乾隆朝對外戰爭看清軍精銳戰鬥力 - 天天要聞

清中期的清軍——從乾隆朝對外戰爭看清軍精銳戰鬥力

首先,要明確一點,本文分析的是外戰,而非內戰(鎮壓農民軍起義、鎮壓土司叛亂等)。因為只有對外戰爭,才能看出清軍與當時東亞範圍的一流外軍之間的戰鬥力對比。我們拿乾隆朝最難打、最硬核的兩場關鍵對外戰爭看清軍的真實戰鬥力。
歷史上有哪些張姓建立的王朝 - 天天要聞

歷史上有哪些張姓建立的王朝

#歷史上有哪些張姓建立的王朝?#​這是頭條君發給我的一個問題,可能是因為我今天發了一篇「張姓的由來」文章的緣故吧。那我就再就這個題目寫一篇文章。張姓,曾經是我國的第一大姓氏,2023年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是我國人口的第三大姓,僅次於李姓與王姓。
張姓的由來 - 天天要聞

張姓的由來

姓張的朋友和家人有姓張的朋友,對張姓的由來可能會有興趣。據說,古代張姓有三個來源:相傳少吳有個兒子叫揮,他通過觀察弧矢星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弓,因此被封為弓王,專管製造弓箭,並被賜姓為張。另一支源於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解侯,字張,他的子孫們以
魏晉南北朝真的很黑暗么?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真的很黑暗么?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橫跨了東漢末年到隋朝建立前夕。實際上,魏晉南北朝時期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輝煌和進步的一面。
太平天國重要歷史遺迹,因曾是英王陳玉成府邸而得名,就在安慶 - 天天要聞

太平天國重要歷史遺迹,因曾是英王陳玉成府邸而得名,就在安慶

眾所周知,古城安慶作為長江中下游的沿岸城市,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千年古城、百年省會」之美譽,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稱。作為我國唯一由國務院單獨特批通過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境內至今保留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其中不乏一些特色古建築。今天打卡的安慶英王府,就是安慶最具代表性的...
日本攝影師鏡頭裡30年代中國景象 - 天天要聞

日本攝影師鏡頭裡30年代中國景象

一張照片,一段個人物,一段故事。挖掘老照片背後的故事,展現老照片的魅力,讓塵封在時間塵土裡的老照片重新煥發光彩。大家好,我是歷史君。今天這組老照片選自《亞東印畫輯》是一位日本攝影師拍的,拍攝時間大概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