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12.34萬名

2022年07月02日02:00:07 歷史 1550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今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紀念日。

截至2021年底,閔行全區共有基層黨組織5300個,中國共產黨黨員123457名。

回首百年路,五四運動為這片土地種下紅色火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帶來了新的希望,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在閔行篳路藍縷,創造出如今的新時代。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回望——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1919年5月,五四運動爆發,上海工人奮起罷工,聲援北京學生愛國行動,閔行區境內鄉鎮紛起響應。《上海罷市實錄》中,便記載了當時閔行鎮等地罷市實況。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上海縣誌中記載的最早黨員叫王文彬,1925年,王文彬在王家樓(今新涇鄉虹古村)組織洋務工會,發動群眾參加示威遊行,聲援「五卅」運動

而最早的黨支部,是中共趙巷(今新涇鄉曙忨村趙巷)農民支部,1926年(民國15年)3月建立,代理書記侯海根,屬中共法租界部委領導。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趙鐸心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浦邊交通站

1945年初,中共黨員趙鐸心和張厚生等建立地下交通聯絡站,開闢了一條從沈庄塘口到車溝港口的黃浦江上秘密交線,協助中共淞滬地委機關、淞滬支隊主力部隊500多人從浦東安全轉移到浦西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閔行區境示意圖(1949年5月14-24日)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漕寶路七號橋碉堡

1949年5月,解放軍與國民黨守軍激戰三天三夜,勝利佔領七號橋陣地,打開了解放上海的西大門。5月24日,現閔行區全境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0月,上海縣召開首屆各界代表會議,主紀先同志在上海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作《上海縣今後工作的方針與任務》的報告。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1958年8月30日,上海汽輪機廠命名掛牌

1956年起,閔行建立了工業衛星城和機電、化工大型基地。上海汽輪機廠、上海電機廠上海鍋爐廠上海重型機器廠等一大批重點企業紛紛落戶閔行。他們被形象地稱為衛星城「四大金剛」,生產出當時全國乃至全世界領先的發電設備和鍛造設備。1954年上海電機廠試製成功中國首台6000千瓦汽輪發電機;四年後該廠又試製成功世界首台1.2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吳涇煉焦制氣廠一角(攝於1959年8月17日)

1958年,上海焦化廠、上海碳素廠、上海吳涇化工廠、上海電化廠、吳涇熱電廠等也陸續在吳涇建設,被人們親切的稱為「五朵金花」。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閔行一號路

大型企業不斷落戶閔行後,在1959年3月18日,「閔行一條街」建設工程啟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市第一個「成街成坊」住宅規劃設計。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上海縣和原閔行區結合實際有序發展,在經濟體制、城市建設、社會事業等各方面改革取得不凡業績。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解放日報刊登的「扁擔電機」原文

1981年初,上海電機廠得知南方各省甘蔗大幅度豐收,但各家糖廠還在使用落後的蒸汽機產糖,榨糖能力遠遠跟不上市場需求。廠長親自帶隊前往廣東順德糖廠調研,通過研究,決定在不改變糖廠原有榨糖工藝前提下,採用直流電機代替蒸汽機作為榨機動力。改造獲得圓滿成功,當時負責經濟工作的萬里副總理還親自撰寫了長文《贊「扁擔電機精神」》,大力讚揚。

在未來的二十多年,閔行不斷發展完善,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1984年,馬橋鎮旗忠村創辦了第一家企業——上海馬橋電纜廠,後被評為全國鄉鎮十大百強企業之一。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

1986年8月,國務院批准上海興建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出口創匯工業。1985年7月,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家滬港合資企業上海環球玩具有限公司建成投產。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1992年,上海縣和原閔行區「撤二建一」,設立新的閔行區。這張圖就是當時的《國務院關於上海市設立新的閔行區的批複》。

1993年6月30日,中國共產黨閔行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莘庄影劇院召開。會議提出未來的閔行區必須抓第三產業外向型經濟、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三個重點,致力於經濟快速增長,帶動全區經濟和城市建設的飛躍。

黨的十六大以後,閔行區進入建區後第二個十年。全區致力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實施科技創新。

閔行在發展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區內環境的綜合治理。2006年6月閔行區獲得國家級生態區稱號,也是唯一獲得此稱號的地級行政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閔行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閔行加快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動員大會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就。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致力提升城區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加快南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持續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主動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綜合實力穩步增長。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浦江鎮革新村

同時,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華漕鎮許浦村、浦江鎮革新村等煥然一新,成為了鄉村振興的示範模板。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虹梅南路高架

城市建設取得新發展。紮實推進城市基礎建設,改善城市運行功能。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環保三年行動,被評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抗擊疫情

社會民生取得新成果。教育、醫療、文體、養老設施不斷完善,資源配置不斷優化。精神文明建設屢創佳績,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全區廣大黨員挺身而出,幹部群眾同心協力,取得大上海保衛戰的勝利。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紅色物業

黨的建設取得新提升。近年來,閔行區堅持高質量創新發展導向,持續深化基層黨建領域的探索和實踐。「515黨建引航工程」穩步推進,「班長工程」持續發力,「紅色物業」閔行經驗進一步得到推廣,區域化黨建「朋友圈」不斷擴大,先後獲評「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範區」、上海市首批「黨建理論研究基地」等。

2021年11月18日,中國共產黨上海市閔行區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開啟閔行全面建設創新開放、生態人文現代化主城區新征程。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閔行一路披荊斬棘、一路成功輝煌,已踏入了「三十而立」之年。

新的征程上,牢記囑託、砥礪奮進,閔行將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強大動力,在上海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中展現閔行的擔當和作為,在新的趕考路上展現新的精神風貌,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國際大都市作出閔行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記者:方雨斌

來源:《激蕩百年—中國共產黨在閔行圖史》

編輯:方雨斌

轉載請註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閔行,12.34萬名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