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美國四年,中國這處布局,終於暴露了

2022年07月01日20:20:11 歷史 1482

美國政府最近收到一份關於晶元的政策建議,報告是由兩個人寫的,一個是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國際事務研究中心主任格雷厄姆.艾利森,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大國必有一戰的修昔底德陷阱你們一定聽說過,艾利森正是理論的提出者!


忽悠美國四年,中國這處布局,終於暴露了 - 天天要聞

格雷厄姆.艾利森


2010年,格雷厄姆.艾利森以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為基礎,再通過對西方近代史上16組帝國霸權更迭事件中12組霸權更迭都走向戰爭為研究依據,得出了一個幾乎顛覆中美關係的結論:一個新興大國必然會挑戰守成大國的地位,而守成大國也必然會採取措施進行遏制和打壓,兩者的衝突甚至戰爭。所以,中國和美國之間,難逃一戰


格雷厄姆.艾利森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論提出後,在美國精英階層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原因很簡單:不論是從歐美血腥的殖民發家史抑或是從白人至上的精緻利己主義來看,修昔底德陷阱零和博弈強者為尊的核心思想,與他們的主流價值觀非常貼切。


忽悠美國四年,中國這處布局,終於暴露了 - 天天要聞


而且那一年剛好又遇上中國製造業產值登鼎的情況,焦慮感和危機感從產業界到政界再到軍界,瀰漫在整個美國社會。毫無疑問,修昔底德陷阱為他們對中國的敵視提供了一個自認為合理的宣洩口。


還記得奧巴馬那句名言嗎:

如果讓14億中國人都過上美國人這樣的生活,那將是地球的災難。


在某種意義上,奧巴馬第二任期奉行封鎖包圍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或多或少有點修昔底德陷阱的影響在裡面。


另一個是谷歌公司前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他還有一層身份,美國智庫中國戰略組CSG的創始人,聽名字就知道,該智庫是專門研究咱們中國的。


CSG和埃里克.施密特的背景都不簡單,前者是由一群頂尖的科技、外交和國家安全人士組成,他們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分工系統:科技專家對兩國科技和產業現狀進行詳細分析,並制定出具體的行動方案;外交人士對方案提出相關涉外事務建議,因為美國對華科技戰的基礎是聯盟;國安專家則評估出處於該方案競爭下的兩國關係危險係數,以及事故發生後的應急預案


忽悠美國四年,中國這處布局,終於暴露了 - 天天要聞

埃里克.施密特


而埃里克.施密特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利克分校計算機科學的高材生,其履歷不止是谷歌,還曾擔任過蘋果的董事。他在基礎科技、供應鏈、平台終端等各個領域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生涯,對美國政府深刻認識到中美這場前所未有的競爭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


去年拜登上台還沒幾天,埃里克.施密特就帶領他的CSG,向白宮提交了一份長達33頁近10萬字的應對中國科技競爭的戰略報告。


報告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盟友戰:


聯合日本、德國、加拿大、荷蘭、法國、英國、韓國、芬蘭瑞典、印度、以色列、澳大利亞等國組成的T-12論壇。




而這個T-12論壇在本質上是一個囊括意識形態、地緣政治、科技戰場三大核心競爭區域的超級反華聯盟。以上12個國家均是民主價值觀國家;日印澳是印太戰略的支撐點;日英法德芬荷等國則是西方半導體供應鏈各個環節中的重要國家。


忽悠美國四年,中國這處布局,終於暴露了 - 天天要聞


從格雷厄姆.艾利森和埃里克.施密特的背景能夠明顯看出,這份政策建議不是單純的科技問題,中美地緣政治問題的成分很大。


建議開頭就正面回應了產業界對美國恢復晶元製造業的擔憂!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說,美國花500多億美元的補貼以助他們成為行業領袖是昂貴浪費徒勞無功之舉。作為晶元代工業的泰山級人物,張忠謀三番五次唱衰美國,似乎是在產業端給美國重塑晶元製造業的願景判了死刑,至少大部分業內人士跟他的看法無異。


這個話題我們而以前分析過很多次了,原因大致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晶元製造業是工程師密集型行業,美國STEM畢業生數量已經支撐不起行業對人才的龐大需求;二是晶元製造業是基建密集型產業,一天生產所需的用水用電是普通城鎮一年的耗費,美國基礎設施太拉跨,跟不上高強度的運動;三是美國地理位置與晶元主流供應鏈、下游終端廠商、消費市場相去甚遠,完全不符合商業投資的效率驅動和成本驅動的原則!


格雷厄姆.艾利森並沒有對此做出正面回應,而是從地緣角度指出,在先進晶元領域完全依賴台灣地區會危及美國的國家安全,因為製造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彈道導彈所需的先進晶元有92%都是台積電製造的!


他還援引了美國前防長羅伯特·沃克警告稱:

我們的晶元能力從領先兩代人到可能落後兩代人,中間只相隔110英里,即從大陸到台北的距離。


什麼意思?


美國不能以產業手段解決產業問題了,須以國家意志解決產業問題。


忽悠美國四年,中國這處布局,終於暴露了 - 天天要聞


給出行動總綱領後,建議沒有急著列出具體行動方案,而是先拋出一組數據說明解決問題的迫切性和嚴峻性:從1990年到2020年,中國建造了32座生產晶元的超級工廠,而全世界其它地區的工廠加在一起也只有24座,如果美國政府再不做出調整,大陸最早將在2025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晶元製造國


除此之外,建議還對中國在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力感到濃烈的擔憂,在上游 的原材料領域,國生產了全球70%的硅、80%的鎢、97%的鎵;在下游的封裝領域,中國則供應著全球一半以上的電路板


美國智庫特別擔心,我們的晶元發展會復刻當年的製造業之路:即通過在各個零部件環節的集群式布局與龐大的消費市場相結合,從而牢牢控制著國際供應鏈的主導權


先渲染對手有多厲害,對美國的的威脅有多大,似乎已成美國智庫在撰寫報告時管用的伎倆或者說是技術性操作手法,這在事實上反襯出白宮在科技事務上的缺位。


眾所周知,從第三次工業革命起,美國科技就長期領先於世界,鮮有國家能望其項背,這人嘛在一種優越舒適的環境中呆久了肯定會有麻木的心態,久而久之美國的精英們便理所當然的認為老子天下無敵別人全是垃圾,結果導致白宮幕僚團隊里精通科技的技術性官僚一屆比一屆少。


在奧巴馬第二屆任期時,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就向白宮提交過一份科技產業報告,稱中國的半導體技術發展已經威脅到了美國的晶元製造商和美國的國家安全,並建議奧巴馬採取實際行動打壓中國半導體崛起,但當時民主黨上下全忙著大選的事,壓根沒把報告放在眼裡。


忽悠美國四年,中國這處布局,終於暴露了 - 天天要聞


你再看拜登的幕僚團隊,九名成員,要麼是律師出身,要麼是政客出身,沒有一人是技術出身或者有相關履歷經驗。毫不諱言,技術性官僚在白宮顧問團隊中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美國決策層對科技戰的反應節奏。倘若能順利度過中期選舉的話,應該會加強這方面的團隊建設。


說完中國晶元製造業進步又多大,擺在美國面前的危機有多迫在眉睫後,格雷厄姆.艾利森和埃里克.施密特終於給出三點實際對策。


前兩條對策比較老生常談,首先要加強研發和製造的聯繫,因為技術在進入量產的期間,需要使用新的工藝和材料不斷改善產品的性能及適應性,這樣就能引領技術向更高的領域進行創新。美國目前的困境是研發基地在北美,生產基地在東亞,兩者的跨境分離嚴重損害了其企業持續創新能力!


其次要利用美國在東亞的地緣影響力,即美軍在日韓的力量存在,先把台灣的一部分晶元產能分流到韓國,防止被一鍋端。


真正的大招是第三條,建議明確指出:白宮完全沒必要苛求台積電轉移7納米以下製程的生產線來重塑自身的高端晶元製造業,而應該大力發展製程並不高的普通晶元!


施密特不愧是曾領導過蘋果和谷歌兩大ICT巨頭的頂尖從業者,這條政策建議足以彰顯他那精確的戰略眼光。


白宮制裁華為的禁令生效後,圍繞以半導體為核心的中美科技戰,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勝負點在7納米以下的先進位程領域。但事實上,7納米以下的晶元戰場只是重要戰場,而非決定性戰場。


理由如下:


第一、摩爾定律已到達極限:摩爾定律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礎理論,指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原件數量差不多每隔18~24個月會增加一倍,相應的每1美元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會翻上一倍,這一定律完美地解釋了IT技術的進步速度。


簡單點說,晶元製程越低,可容納的晶體管數量越多,對應的處理器性能自然是越好。過去五十年,得益於工藝節點規模化和半導體設備的進步,每個晶片上的晶體管數量增長超過1000萬倍,處理器速度由此提升近10000倍,而每年的成本卻降低了45%以上,這是人類能從體積碩大的磚塊機過渡到智能機並向全社會普及的根本原因!


忽悠美國四年,中國這處布局,終於暴露了 - 天天要聞


2016年,摩爾定律的創始人戈登·摩爾在表示,繼續向下推進新的製成節點正變得越來越困難,我不知道摩爾定律還能持續多久。一年後,全球頂級半導體廠商英偉達CEO黃仁勛坦言摩爾定律已終結,因為設計人員無法再創造出可以實現更高指令集並行的GPU架構,晶體管數量每年增長50%,但CPU的性能每年僅增長10%。


而處於晶元製程最前沿的台積電對這種感受更貼切。


台積電攻破14納米製程的晶元後,研發團隊發現,他們每往下突破一個新製程的時耗往往是上一個的好幾倍!


據預測,在現有的技術環境下,1納米將是晶元製程的極限。而現在商用晶元的製程已經走到3納米,處於研發階段的晶元製程已經走到2納米,這意味著最多還有十年時間傳統半導體晶元就走不動了


中美晶元賽跑,以前是中國在跑美國也在跑,追趕的難度肯定很大,但眼下美國跑不動了,中國還在跑,追趕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


也就是說,除非美國能在短時間內掀起新的技術革命,否則中國必然能從其封鎖圈中成功突圍,因此,真正應該著急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既然無法改變現狀,那麼再死磕先進製程晶元的製造能力,已經沒有任何戰略意義了


第二、先進位程晶元的市場份額很小: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2021年的報告顯示,7納米以下的先進位程晶元市場份額僅為2%,而14納米及14納米以上製程的半導體晶元,佔據整個半導體市場的70%,這一區間的晶元中國基本上能商業化量產了!


忽悠美國四年,中國這處布局,終於暴露了 - 天天要聞

在台積電2022年一季度財報中,14納米及以上製程的收入佔比60%


第三、先進位程晶元的下游市場正在萎縮,而14納米以上製程晶元的下游市場卻在急劇膨脹:7納米以下的高端晶元主要用於消費級電子產品,比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302.2萬台,同比下降17.7%;同期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3.08億台,同比下降12.9%。從2018年首次負增長計算,全球智能機出貨量已經連續萎縮4年了!


忽悠美國四年,中國這處布局,終於暴露了 - 天天要聞


智能手機是高端晶元第一大終端應用商,他的銷量下滑,勢必也會帶動晶元需求的萎縮。這幾年蘋果小米華為等一眾手機廠商紛紛轉戰電動車領域,也正是看到智能機市場紅海化程度越來越高,試圖開闢新的增長點。


而14納米及以上製程的晶元多用於新能源汽車。


我們在前文分析過,新能源汽車除了動力之外,最顯著的特徵是高度智能化和電子化,這背後需要數以萬計的半導體晶元支持,所以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替代傳統燃油車的大背景下,汽車產業正崛起為晶元產業最大的下游終端供應商。而中國在這個領域,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本月中旬,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在整理數據時發現,5月份韓國同中國的貿易額竟然出現超過11億美元的逆差,這令他們感到十分詫異和震驚,因為這是中韓貿易1994年8月以來首次出現韓方逆差的情況。經過一番詳細的調查,他們終於發現根源所在:問題出現在半導體身上!


在韓國對華貿易結構中,頭號進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是半導體,上個月韓國向中國出口的半導體只增長了11%,但從中國進口的半導體卻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9%,而進口最多的半導體就是車載半導體!


忽悠美國四年,中國這處布局,終於暴露了 - 天天要聞

今年5月中韓貿易各商品所佔比重,左為韓國出口,右為韓國從中國進口

其中佔據第一位的均是半導體


當地時間6月24日,華爾街機構分析師在金融時報撰文稱:

中國正試圖將自己定位成新能源技術硬體領域的沙烏地阿拉伯,成為成本最低的供應商,並獲得最高的市場份額。


從艾利森和施密特的政策建議再到華爾街這篇文章,說明美國的政策精英們已經反應過來事情不對勁兒了:先進位程晶元的技術和工藝中國志在必得,但它從來不是主力,而是吸引美國注意力的佯攻部隊,中國真正的主力是14納米以上製程的「落後」晶元,這是一支奇兵,他將通過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和出口優勢,帶動中國半導體製造業的市場版圖急劇擴張,待取得壟斷優勢之後,再以圍城之勢向美國鎮守的高端晶元陣地發起圍剿


四年了!


美國終於認識到自己被調虎離山了,所以又慌忙不迭地調兵回防,但現在一切為時晚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