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二):來啊,互相傷害啊

2022年07月01日10:10:40 歷史 1544

上一篇我們講到了西晉滅亡,接下來就是五胡十六國直到南北朝對立了。

這個時期的歷史要分為南北兩半說,這兩半是同時進行的,而且分上半場和下半場,全程將近300年的時間。上半場的混亂戲份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地盤相對穩定,下半場是南北大家一起混亂。


上半場南方政權是東晉,存在時間是公元317-420年,一共103年,作為正統漢族政權,領導層既想收復北方,又有一點不那麼想,加之戰力確實有限,打不了巔峰賽,只能在南邊乾瞪眼;下半場的南方被稱為「南朝」,存在時間420-589年,一共169年,分別經歷了宋、齊、梁、陳四朝。


魏晉南北朝(二):來啊,互相傷害啊 - 天天要聞

《東晉墓主人生活圖》局部


北方的上半場,存在時間是公元304年-439年一共136年,這期間就是多個胡人政權、個別漢族士族建立的政權之間,互相搶地盤,來回干架,都想著統一北方然後去南邊收編東晉,直到北魏滅掉所有對手,統一北方。


下半場就被稱為「北朝」了,存在時間439-581年,一共142年。北魏統一後沒撐多久又分裂了,分成兩個政權,以黃河為界,一個叫東魏,一個叫西魏,後來東魏被北齊取代了,西魏也被北周取代了;直到最後整個北方又被北周的外戚楊堅統一了。


這一期文章我們先來說一下上半場的北方


魏晉南北朝(二):來啊,互相傷害啊 - 天天要聞


如果把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比喻成一個手掌,下半掌是東晉,手掌心是中原,五個手指頭就是五胡從西往東分別是氐、羌、匈奴、羯和鮮卑雖然不夠精確,但大致位置就是這樣。


這個時期北方建立了很多政權,但基本上都是說沒就沒的路人甲。至今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個,因為有可能建國沒幾天就被人滅掉了,命短到讓人心疼,能上檯面的,一共十六個國家,被稱為「十六國」。

魏晉南北朝(二):來啊,互相傷害啊 - 天天要聞

「十六國」這個稱呼最初來自於北魏史學家崔鴻所撰的《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並成、夏為十六。」,即指前涼成漢前趙後趙北涼西涼後涼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十六個國家實力強勁,彼此之間有一爭高下的實力。


其實就看這些個國號,大概也能知道,這些國家的國號沒有特別多變化,只是當權者的身份和主要根據地一變再變,史書上為了區分,只好加上前、後、東、西、南、北之類的前綴。


這些個胡人政權在北方打成一鍋亂粥,此消彼長,這中間曾經短暫統一過兩次:前秦和北魏。所以我們把這兩個統一的時間點作為分割線,按照順序說說這時期北方發生的主要事兒。


魏晉南北朝(二):來啊,互相傷害啊 - 天天要聞


第一回合,原創國家死得快。五胡建立的國家很多,但是在這一階段就前趙、前涼、前燕、前秦那麼幾個原創。


前趙:是西晉晚期由匈奴貴族劉淵建立的政權,以復漢為名,稱為「漢趙」,後來遷都平陽。但是沒過多久,手底下一個大將叫石勒,起兵反叛,自稱趙王,把前趙干翻在地,還是用了「趙」這個國號,史稱「後趙」。


又過了沒多久,後趙的漢人養孫冉閔反水了,滅了後趙皇室,霸佔了後趙的地盤,建立了「冉魏」。冉閔很能打,但是身份尷尬,不容於胡也不容於漢,膨脹了之後惹到了不能惹的東北人—前燕


魏晉南北朝(二):來啊,互相傷害啊 - 天天要聞


前燕:是鮮卑人在東北建立的政權。一開始還尊東晉為正統,得到了東晉的支持,後來攻滅冉魏後,就跟東晉使臣說:你回去告訴你家天子,我不想屈居人下了,就稱帝了你能咋滴?(慕容俊言:「汝還白汝天子,我承人之乏,為中國所推,已為帝矣」)。


前秦:在這期間,後趙的另一個小弟—苻健,他見冉魏單飛了,心癢難耐也建了國,國號是「秦」,史稱「前秦」。他本人除了創始功勞別的都沒啥,主要是他的侄子苻堅,特別能打仗,幾年之間,把周圍的鄰居什麼前燕、前涼(晉朝原大將張軌建的政權)全都干翻了,搞出了短時期內第一個統一北方的國家


縱觀這些政權的歷史,主要幾個都是從「趙」這個政權分出來的,後趙、冉魏、前秦,當權者都跟原匈奴貴族建的劉漢(後稱趙)政權有絲縷關係,不是其原來的軍事將領,就是原軍事將領的後代。


這叫啥?套用一句時髦的話,那就是:聚時一團「火」,散時滿天「星」,別人是將來於更高處相逢,這幫人是於更高處干仗。


魏晉南北朝(二):來啊,互相傷害啊 - 天天要聞


前秦統一北方之後,內部還沒穩定好,就磨刀霍霍向東晉了。於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淝水之戰打響了。


苻堅親率大軍60萬南下伐東晉。東晉謝安命謝石謝玄等率8萬人北上抗敵。雙方打了兩三個月,後來在淝水對峙時,苻堅戰略指揮失誤,本來要假裝敗退引誘東晉過河追趕,然後打伏擊,結果是手底下的兵將假戲真做,一個比一個跑得快,直接全都溜了。東晉趁此機會直接過河掩殺,前秦大敗。


原來歸順前秦的各胡政權,一看前秦南伐失敗了,又紛紛動了復國心思,於是各種國號就都回來了。


魏晉南北朝(二):來啊,互相傷害啊 - 天天要聞


第二個回合開始,北方各政權之間繼續內亂互卷。


鮮卑慕容垂於河北復國,史稱後燕;前燕皇族慕容泓關中建國西燕;前秦羌將姚萇自立,建國後秦;鮮卑將乞伏國仁自立,建國西秦;仇池氐楊定也宣布復國,並稱藩於東晉,史稱後仇池;鮮卑拓跋圭於代地復國,國號「魏」,臣服於後燕,史稱北魏。


幾年之間,北方多國並立,關隴地區有前秦、後秦、西秦、後涼、後仇池,關東地區則有後燕、西燕及北魏等。



魏晉南北朝(二):來啊,互相傷害啊 - 天天要聞


這麼多政權猶如雨後春筍一樣都冒了出來,而且他們也懶得改前朝的國號,直接拿來就用,於是就成了我們後世人在史書看到的樣子,前X、後X、北X、南X、西X什麼的,直接讓人懵了個大圈。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這幾個胡族和北方漢族士族之間打來打去的事兒,多數拿的都是「原來當將軍,後來自己封自己當皇帝」的劇本,繼續套用第一回合用過的那句話:聚時一團「火」,這次散時,那真是「流星雨」了。


魏晉南北朝(二):來啊,互相傷害啊 - 天天要聞


在這一輪大亂斗過程中,北魏政權迅速崛起了。


當時南邊東晉自己也開始混亂了,對北魏沒什麼大威脅,加之拓跋燾繼位後,勵精圖治,北魏國力大盛。拓跋燾在解除北方柔然的威脅後,開始著手統一華北。十幾年間,北方各政權紛紛被北魏收割,公元439年,北涼投降。至此,北魏統一了華北,進入「南北朝時期」


我們熟知的花木蘭的故事大約就是發生在這一時期的北魏。


魏晉南北朝(二):來啊,互相傷害啊 - 天天要聞


樂府民歌木蘭詩》里說「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從這裡的地名「黃河」、「黑山」、「燕山」等可知,木蘭主要是在北方打仗,天子不叫陛下叫「可汗」,說明當政的是胡人,據考證,木蘭參加的可能是北魏和柔然之間的戰爭。


好了,北方上半場我們就介紹完了,這一百多年的時間真是民生多艱


魏晉南北朝(二):來啊,互相傷害啊 - 天天要聞



下一期我們一起來看南朝和北朝1V1。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四川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其人口歷史經歷了很多變遷,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變遷事件:1. 史前時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區活動,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遺址等。2. 古代:自秦漢之後,隨著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澇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長相對緩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