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2022年06月29日09:26:33 歷史 1897

現今討論清朝皇帝,多數讀者都會說:清朝無昏君!」

的確,清朝十二位皇帝沒有出現一位傳統認知上的昏君。

清朝十二位皇帝,有好大喜功的乾隆,有庸庸碌碌的道光,有淪為傀儡的光緒......

唯獨沒有出現昏君。

縱使是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道光皇帝,你說他庸可以,你說他無能也可以,但你說他昏,這著實有些說不去。

就個人品行而言,道光在清朝乃至中國歷代帝王中,絕非昏君,更非是貪暴、淫逸之君,相反其「儉德」為史學家所津津稱道,可以說是歷朝歷代最為節儉的皇帝之一,治理朝政長也稱得上勤奮,若按照封建社會的傳統道德標準來衡量道光,道光也大概不失為一位有德之君。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後來的光緒皇帝,雖然自登基的那刻就被慈禧太后徹底架空,淪落為傀儡皇帝。

但是,他從未放棄自強之心,每日都在想著如何中興大清,而非沉湎於酒色之中,每日按時學習治國之道,批閱可有可無的奏摺(重要奏摺都交由慈禧批閱)。

親政後,光緒立刻起用維新人士,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百日維新。傀儡皇帝能做到光緒這樣,幾十年沒有放棄過自強,幾十年如一日履行著皇帝的責任,世所罕見。

很多人都會很疑惑,清朝為什麼沒有出現昏君?

看看清朝皇帝每日的工作安排,其實就能知道清朝十二帝為什麼沒有出現昏君的原因。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寅時(3—5點)起床

清代皇帝的生活起居延續入關前滿族的習慣,早睡早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最早3點,清朝皇帝就得從暖和的被窩中爬起來,在女僕和太監的服侍下梳洗打扮,根據之後要參加的活動,穿戴好禮服、朝服、常服、雨服或行服等不同的冠服,佩戴不同的服飾,如禮服用於祭祀,朝服用於朝會,然後綁好辮子。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清宮劇中,皇帝的身邊會有許多年輕宮女在旁服侍著,事實上這與歷史事實不符。

清代皇帝絕大多數時候是不用年輕宮女的,而是用年紀在40-50歲左右的女僕,這些女僕多數具有以下特點:年紀偏大,家中無子女,喪偶。

清朝皇帝之所以不用年輕宮女,其目的就是杜絕皇帝被美色所迷惑,荒廢朝政,所以這才用那些年老色衰的女僕。歷史證明這個祖制的確很有效,清朝鮮有好色的皇帝。

除此,雍正之前,清朝皇帝多住在乾清宮。雍正之後,因為雍正長住養心殿的緣故,他之後的所有清朝皇帝都不約而同選擇在養心殿常住,成為定製。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雍正為什麼不願住在乾清宮,而是選擇住在養心殿呢?

一、雍正怕睹物思人,康熙在世時多數時候都常住於乾清宮,雍正住在這裡怕於心不忍;

二、乾清宮停放過順治、康熙二位皇帝的遺體,雍正是一個被漢文化影響很深的皇帝,住在停放過遺體的房間,心中不免有些芥蒂;

三、住在養心殿比住在乾清宮要方便太多。

養心殿位於內廷區南緣西側,北與西六宮(皇帝妻妾居所,包括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咸福宮、長春宮和啟祥宮)相連,南側緊鄰御膳房、庫房,東面隔街是通往乾清宮的月華門,與外朝三大殿(太和、中和和保和殿)、慈寧宮(皇太后居所)緊密聯通,來去方便。

雍正後,作為清朝的權力中心——軍機處,它也設在養心殿南側的內右門外,近在咫尺。

可以這麼說,清帝住在養心殿,無論是生活,還是在理政,都要比住在乾清宮方便很多。

從乾清宮或養心殿醒來後,在女僕和太監服侍下,清帝穿戴齊整後,迎接他們的就是早膳。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卯正(6點)早膳

康熙之前,由於上早朝的時間最早是5點,所以康熙之前的皇帝早上是不吃早餐的,直接就去上早朝,肚子若是餓了,就喝一碗羹湯,暫時填下肚子。

康熙之後,由於上早朝時間改到7點到8點,所以之後皇帝便有時間可以吃早膳,再去上朝。

與我們現在一天吃早中晚三餐不同,清代皇帝每天是兩頓正餐,上午6點早餐,下午2點晚餐,中午的時候如果肚子餓了,就叫人準備一些茶水和小點心。

除此,晚上睡覺前,如果肚子餓了,也可以吃些茶點。

同樣,關於清帝吃飯的問題,現如今的清宮劇也有錯誤的地方,最明顯的錯誤就是皇帝吃飯時,飯桌上總會出現妃嬪或是皇子皇女,事實上清朝皇帝吃飯從來都是一個人在桌子上吃。

清朝祖制,不管是早還是晚,清帝每餐連菜帶主食一共48道,一半是看食,一半是自己吃。

看食,就是拿來看卻不吃的,比如用來祭祀的「寄神肉」,就是每天殺兩頭豬,切一盤肉片,這道菜多數時候是只看不吃的,擺在那裡只是為了讓皇帝知道一餐一飯不忘祖先創業艱難。

皇帝吃的那一半,多數都是一些滋補的肉和季節性的時令菜,所有的菜與宮外用的沒啥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精緻些,但味道可能還沒有宮外好。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鮮,包括魚,由於清朝皇帝是滿族人,雖然入關後被漢化,但是在飲食上仍然保留著濃重的關外特色,喜歡吃野味,像鹿肉、狍子肉、野雞野鴨這些。

家畜肉類以羊肉居多,牛肉次之,豬肉很少。家禽中以鴨肉最多,鵝肉次之,再次是雞肉。

當然,在吃飯上,有一位清朝皇帝例外,那就是道光。

道光作為封建時代少見的節儉皇帝,他在位期間就沒管什麼祖宗成例,下令每頓飯不許超過四個菜,有時甚至只要一碗豆腐燒豬肝。

清朝皇帝雖然是九五之尊,但是在吃飯上的規矩也很多,因為是祖制的關係,他們也不太敢反抗,只能是老老實實聽從。

每次吃飯,清朝皇帝的身邊都會出現侍膳的太監,這些太監除了幫皇帝夾菜,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一旦皇帝對某個菜連夾兩次,就要立刻將它撤掉,決不允許皇帝貪食。

清朝皇帝之所以立下這樣組制,其一是害怕皇帝被人下毒,畢竟如果被人知道皇帝特別喜歡吃一道菜,那麼別有用心之人只要往這道菜動手腳,皇帝就很危險;

其二是防止皇帝貪食,吃多了容易傷身體,皇帝的健康可是事關江山社稷。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因為清朝祖制對皇帝的正餐控制極其嚴格,所以常常出現年幼的皇帝吃不飽的情況。

溥儀他就在《我的前半生》說:餓得到太監屋裡搶東西吃,抓起一個肘子就拚命往嘴裡塞。

除此,清朝皇帝的菜譜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代代相傳,基本沒啥改變,無非是47種主食,47種熱鍋,59種熱菜,26種湯,烹調方法也基本一致。

如此,如果皇帝吃膩了,就只能是自己單點。

都說「王天下者,食天下」,在很多人的腦海中,皇帝肯定是無所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只要世間有的他都能得到,其實也不盡然。

道光皇帝曾經想單點一道叫「面片湯」的菜肴,卻愣是沒吃上。

道光把想單點「面片湯」的想法告訴內務府,內務府回話,如果道光想吃面片湯,那就得先在御膳房添建專門的片湯灶,需銀6萬兩,後再請專門做片湯的師傅等費用1萬5千兩,合銀至少要花費近8萬兩。

道光作為最「摳門」的皇帝之一,一聽居然要這麼貴,就說不用這麼費事,直接命太監去前門外飯館花40文買一大碗就可以。誰料,太監沒有買,反而是說那家賣面片湯的飯店關門了。

關不關門不知道,但是道光肯定是沒有面片湯吃了,要想吃只能花重金在御膳房請師傅做,但對於道光來說,花這錢他實在是很心疼,所以道光註定吃不上面片湯。

道光對此那也是毫無脾氣,只能是對天感嘆:「朕向來不為口腹之慾濫費國帑,但朕貴為天子,而思食一湯不能得,可嘆也。」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辰時(7點—9點)御門聽政、進講經書

現在清宮劇,一提到上早朝,就是皇帝坐在乾清宮的大殿上,然後與朝中重臣商討國事。

然而,事實上影視劇中演繹得都是錯誤的,完全就是戲說,清朝皇帝上早朝可不是在乾清宮,而是另有去處。

清朝皇帝上早朝有一個專業名詞——御門聽政。

清朝「御門聽政」最初的地點在太和門紫禁城內最大的宮門,也是外朝宮殿的正門)。

但是,因為太和門距離清朝初期幾位皇帝居住的乾清宮較遠,來往費時費力,實在是很不方便,所以康熙時改在乾清門(紫禁城內廷的正宮門,後面就是帝後寢宮以及妃嬪、皇子、公主居住生活區域),始成定製。

因此御門聽政,也被人稱為「乾清門聽政」。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最初,御門聽政開始的時間,初為卯時,即早上5點到7點。

對大臣們來說,從家裡出來,或騎馬,或坐轎,或走路,到午門外集合等候宣召,再步行至乾清門,家裡離紫禁城近的最快也要2個多小時,離得遠的,3個多小時都是再正常不過的。

也就是說官員們要想準點到達乾清門,最遲3點鐘就得起床,不然絕對不可能趕得到乾清門上早朝,封建時代,上早朝要是遲到,那可是重罪。

二三點起床,若是夏天還好,要是冬天那可就是很受罪了,大冷天的,還要二三點起床,對於年輕官員來說都是一種煎熬,更別說是老年官員。

如此,頗能體諒臣子的康熙,他不忍自己的臣子如此受累,便下了一道很是人性化的諭旨:

「朕御朝太早,各官於四五鼓趨赴朝會,殊為勞瘁,自後,每日御朝聽政,春夏以辰初刻,秋冬以辰正刻。」

意思就是從今天開始,春夏兩季上朝時間推遲一個小時,改為7點。秋冬兩季上朝時間推出二個小時,改為8點。自此,御門聽政的時間就被確定在7到8點。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當然,雖然時間被推遲,但是在乾清門聽政仍然是一件「苦差事」。在敞開的門洞里聽政,夏天還好說,頂多就是熱一些,忍一忍就過去了,但是冬天可就十分不好過。

到了冬天,滴水成冰,皇帝坐在洞內被冷風吹得那是冷颼颼的,雖然御座後面會拉起一道布幔來抵擋住寒風,前面也會放上兩個炭火盒,可該冷還是冷,炭火盒和布幔根本沒啥用處。

當時,為避免皇帝批字的墨汁凍住,內務府還特意給皇帝製作了一方暖硯,硯台下面是一個景泰藍的鐵盒,注入開水給硯台加溫,避免墨汁結冰,拉不開筆。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說完上朝的這些事,很多人肯定有這麼一個疑問:

清朝皇帝上早朝,說的是滿語,還是漢語?

眾所周知,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清朝皇帝是滿族人,而清朝大臣絕大多數是滿族和漢族人。

清朝早期,由於夠資格上朝的朝廷官員多數是滿族人,所以在早期,清朝皇帝上朝時說的是滿語,少數有資格上朝的漢族官員也必須學會說滿語。

順治入關後,隨著漢族官員逐漸在朝堂上佔據大多數,加之清朝要想以少數統治多數就必須要主動融入漢文化中,所以漢語逐漸成為清朝皇帝上朝的專用語言。

至雍正朝,清朝上下在上朝的時候就多是說漢語,只有在私下召見時,皇帝才會對人下菜,需要說滿語就說滿語,需要說漢語就說漢語,主要是根據官員的身份和所奏的內容來決定。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因為統治的需要,自順治入關後,清朝的每一位皇帝都需要同時掌握滿語和漢語兩種語言。清朝的每一位皇子從小就接受滿漢兩種教育,既有滿族師傅,也有漢族師傅。

滿族師傅主要教滿語和武功騎射,漢族師傅則是教漢語和文化課。

這裡額外提下,清朝的皇子教育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嚴格的,清朝皇子的教育制度有著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一、入學年齡早,皇子虛歲六歲便要入尚書房(上書房)讀書;

二、上課時間早,皇子每日寅時(3—5點)便要準時出現在書房,開始早讀;

三、學習內容多,除儒家典籍外,還要學習漢語、蒙古語、滿語及騎射、琴棋書畫等;

四、嚴格要求,清朝皇帝會隨時突擊檢查皇子學習情況,一旦不合格,或斥責,或責罰。

正如清人趙翼所說:「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

清朝皇帝能不出昏君,很大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受到嚴格的教育,

嚴格的教育,雖不能完全保證每代清朝皇帝的能力都很強,但基本還是可以確保皇帝能力的下限,即至少不昏,能正常處理朝政,當一個守成之君。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御門聽政結束後,接下來迎接清朝皇帝的就是學習。

清朝的皇帝可以說是封建時代學習最刻苦的皇帝。

沒有當皇帝前,身為皇子每天都要起早貪黑學習,當了皇帝還是不能鬆懈,要繼續學習,此謂之「經筵日講」。

自康熙後,清帝每日都要選內臣御前進講漢儒經學典籍,隔數月,就要舉行大典交流進講。

連當了皇帝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學習,也難怪清朝的皇帝沒有出現胡作非為不理政事的昏君。

巳時(9—11點)太皇太后、皇太后處問安

去長輩處問安,這是清朝皇帝每天必做的功課,有時一天還要去問兩次安。

若是說能力,清朝皇帝可能有很多比不上其他王朝的皇帝,但若是說孝順,歷朝歷代沒有幾位皇帝能與清朝皇帝相比。

比如康熙皇帝,每次陪同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外出,無論是乘車乘轎,還是晴天雨天,只要遇到山路崎嶇或是道路泥濘,康熙必定下來親自扶著孝庄車橋的車轅或是轎桿而行。

同時,康熙對自己的嫡母孝惠皇太后也是關懷備至,大到個人生活,小到抬轎子的人選,康熙都是親力親為。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再比如乾隆,乾隆對自己的母親崇慶皇太后那是有言必遵,有一次崇慶偶然對身邊的人提及順天府東有一座廢寺應當重修。乾隆得知此事後,立即遣員撥款修蓋,並告誡太后身邊的太監,今後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后勞神指派。

除此,乾隆四次南巡,四次東巡,三次巡幸五台,二次詣盛京,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獵木蘭,皆讓崇慶皇太后同行,那是形影不離,時時刻刻在旁盡孝。每年遇崇慶太后生日,乾隆也必定親率王公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

未正(14點)晚膳

晚膳與早膳大致相當,沒有什麼大區別,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餐桌上的食物與早膳不一樣。

值得一說的是,清朝皇帝也有吃年夜飯的傳統,也就是在除夕這天會有一頓不一樣的晚膳。因為要準備年夜飯的關係,除夕這頓晚膳會推遲到正申時(16點)正式開吃。

清朝的年夜飯擺在保和殿或乾清宮,皇帝一人一桌,桌子與皇帝寶座之間擺著一張長條幾,桌子上擺著皇帝御用的菜點,皇帝用膳時由侍膳太監把菜點取到長條几上,供皇帝用膳。

清朝年夜飯上的食物大多都是滿族傳統食物,所用食材也多是清朝祖地東北所產,比如關東鵝、野豬肉、鹿尾、鹿肉、野雞等。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除了皇帝這一桌,還會有太后、妃嬪、皇子皇女陪著皇帝吃年夜飯。

與皇帝那桌63道冷熱菜相比,這些人的桌上要少很多,比如乾隆朝只有24道冷熱菜,其他時候雖有加減,但相差無幾,也就是二十幾道。

宴席開始後,侍膳太監會先用對盒給皇帝盛上湯和飯,皇帝的對盒有兩對,左邊一對裝著燕窩紅白鴨子腰湯、粳米乾飯,右邊一對裝著燕窩鴨腰湯、鴨子豆腐湯

接著,侍膳太監會按等級給妃嬪們送湯和飯,妃嬪們所用對盒為一對,裝著粳米飯和羊肉卧蛋粉湯。宴席過後,還有酒宴,就是邊看錶演邊喝酒。清朝皇帝酒膳一桌分5路共40道菜,妃嬪們的酒膳每桌降為15道菜。

酒宴過後會再進果茶,之後年夜飯結束。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申時(15—17點)理政、讀書、娛樂

吃完晚膳後,接下來的時間就任由皇帝自己安排,可以批閱奏摺,可以讀書,也可以娛樂。

因愛好不同,所以清朝皇帝在這個點乾的事情也不一樣。

比如康熙,他就喜歡在這個點讀書:「朕聽政之暇,即於宮中披閱典籍,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疲。」康熙曾對身邊的人說,你們只知道我學識豐厚,但不知我在背後下了多大的功夫,下朝以後,我把全部空餘的時間幾乎都用來讀書學習。

比如雍正,他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勤政皇帝,與被譽為工作狂的明太祖朱元璋不相上下。下朝後,除了請安、用膳,雍正把大多數時間都用來辦公、批閱奏摺。

雍正時期,雍正為了加強皇權,將康熙朝允許上密折的人數從130餘人擴大到1000多人,如此他每天要批閱的奏章少則二十三件,多者五六十件,對於這些密折,雍正從來不假手於人,都是親力親為,親自批閱。

更讓人頗有些敬佩的是,雍正批閱密折不是隨便看看,隨便批示幾個字,他都是一個字一個字看過去,批語有時候甚至比密折本身的文字還多,有時候多達幾百上千個字。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麼過的?3點起床,7點上朝,9點請安,14點晚膳 - 天天要聞

再比如乾隆,在康熙、雍正打下的盛世基礎後,國庫充盈的乾隆在閑暇時更注重於娛樂,寫字、畫畫、做佛事、看戲、釣魚、打獵、養狗,生活愜意無比,比康熙、雍正舒服多了。

戌初(20點)睡覺

清朝皇帝喜歡早睡早起,所以到20點差不多就是睡覺的時間,當然像雍正這樣的工作狂,他是時常通宵批閱奏摺的,但清朝多數皇帝都在這時就寢。

依慣例,清帝用完晚膳後,敬事房太監就會送來擺放著許多妃嬪名字的托盤,讓皇帝選擇。

如果皇帝有興趣,就可以選一個妃子在就寢前與自己共赴巫山,如果沒有,那就是直接拒絕翻牌,之後就直接在20點左右於養心殿睡下。

皇帝選了妃子後,20點左右,敬事房太監就會把妃子送到皇帝寢宮侍寢。

以上就是清朝皇帝的一天,由此可見,清朝沒有昏君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一個對皇子教育那麼重視,又十分講孝道的王朝,培養出來的皇帝再怎樣也差不到哪裡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明確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徑超越「楚大鼎」! - 天天要聞

明確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徑超越「楚大鼎」!

安徽博物院的夏商周展廳,鑄客大鼎異常醒目,它也叫楚大鼎。它是安徽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也是我國目前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圓鼎。而此前,「武王墩」墓東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測口徑超過88厘米,5月18日,央視「穿過歷史找到你」直播了這口銅鼎順利出土進入實驗室的過程,19日,經過一天的清理和保護工作,武王墩考古實驗室...
2006年,毛主席四個女兒的珍貴合影,你知道她們都是誰嗎? - 天天要聞

2006年,毛主席四個女兒的珍貴合影,你知道她們都是誰嗎?

2006年,毛主席四個女兒,祝賀毛岸青83歲壽辰時的合影照,朋友們,你知道她們都是誰嗎?左邊第一位是李訥,她是主席與江青的女兒,1940年生於延安,當時主席根據《論語》中的「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為女兒取名為「訥」,兄弟姐妹中,李訥是最幸福的一個,因為她是唯一一個從小在父親身邊長大的主席兒女。
《慶余年2》:二皇子為何不願娶葉靈兒? - 天天要聞

《慶余年2》:二皇子為何不願娶葉靈兒?

大皇子回京,范閑出使歸來,慶帝舉行家宴讓范閑也參加(范閑是慶帝和葉輕眉的私生子),席間范閑再次舉報二皇子和長公主私通北齊,結果被慶帝以無證據駁回,二皇子不甘示弱提議讓范若若嫁給靖王世子李弘成,慶帝同....
國際博物館日,來浦美享受多種打開方式 - 天天要聞

國際博物館日,來浦美享受多種打開方式

新民晚報訊(記者 宋寧華)「我已經來參觀過正在展出的普拉多博物館展品,這次聽說有專家的講座,又趕緊報名參加,可以深入理解展品的背景的特色。」昨天,白領黃青蘭在聽完復旦大學教授馬凌的講座後,感覺受益匪淺。昨天是國際博物館日,浦東美術館特別推出一系列限定活動,不僅有專業的講座,限量光柵票根、印章限時返場...
我學過!閉環了!帶你看14處課本上的祖國寶藏風光 - 天天要聞

我學過!閉環了!帶你看14處課本上的祖國寶藏風光

旅遊中,最為奇妙的體驗之一就是身臨一處絕勝風光突然發現它曾是上學時讓人頭疼的「知識點」當你驚呼「我在課本上學過」的那一刻教育完成了閉環「小時候的文字穿越光陰,變成形象的畫面擊中了我」今天(5月19日),第十四個中國旅遊日帶你看14處課本上學過的祖國寶藏風光若你難以體會「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壯闊,不...
山西工業記憶——「榆次四廠」:山西錦綸廠 - 天天要聞

山西工業記憶——「榆次四廠」:山西錦綸廠

上個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我國的「吃、穿、用」問題始終是黨中央的頭等大事,百姓平時的衣、被、鞋等均需要棉布。早在建國初期,我國就開始重點發展紡織工業,然而我國的人口基礎大,棉布等紡織品難以滿足實際需求。
淮南武王墩墓大鼎成功提取!網友:「楚大鼎」更名「楚二鼎」?|新聞早班車 - 天天要聞

淮南武王墩墓大鼎成功提取!網友:「楚大鼎」更名「楚二鼎」?|新聞早班車

她用身體充當臨時「靠背」!被這位女警暖到了(人民網)淮南武王墩墓大鼎成功提取!網友:「楚大鼎」更名「楚二鼎」?目前, 淮南武王墩墓槨室考古發掘有序推進,已經提取各類文物3000多件(組),其中青銅器150多件(組)。墓主人可能是他!淮南武王墩墓考古最新成果發布5月18日下午,武王墩墓備受關注的隨葬重器——...
辣湯早新聞 | 最新繳費提醒;淮海戰役紀念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 - 天天要聞

辣湯早新聞 | 最新繳費提醒;淮海戰役紀念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

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5月19日 農曆四月十二 星期日下面小編帶大家走進今天的《辣湯早新聞》今日天氣今天晴到多雲南到東南風4到5級氣溫20℃到34℃徐州要聞2024年淮海經濟區青少年U系列籃球聯賽在徐州盛大開幕5月18日,2024年淮海經濟區青少年U系列籃球聯賽在徐州工程學院體育館盛大開幕。吸引了無錫市、臨沂市、淮北市、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