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丨《科舉史》:科舉制如何從鼎盛到衰亡?

2022年06月29日05:26:02 歷史 1915

這個月真的是高考月,「幾家歡喜幾家愁」呢。孩子考上了大學,大半夜凌晨一點多放炮,打擾居民休息,還觸犯《環境保護法》被鄰居舉報了,家長被罰款、警告!真的是得不償失,那古代的考試,考上了又會是什麼樣兒呢?昨天剛看完夏目漱石先生的《我是貓》,今天要寫的是宮崎市定先生的《科舉史》,沒想到一位日本人能如此清晰的把中國的科舉制度,研究的如此透徹。

歷史丨《科舉史》:科舉制如何從鼎盛到衰亡? - 天天要聞

網圖侵刪

一、科舉制的誕生和演變

根據歷史記載,整個先秦時期,官員選拔主要依賴世卿世祿制。簡而言之就是,血統決定一切,宰相的兒子仍然是宰相,將軍的兒子還是將軍。這個階段,官職基本由貴族世襲,平民百姓幾乎沒有做官的渠道。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室衰微,逐漸形成「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局面。諸侯國競爭加劇,單純的貴族世襲人才很難滿足國家發展需要,各國君主選才的途徑逐漸開始多元化,有大臣推薦、遊說自薦、軍功積累、胥吏升遷等,但沒有形成完備的選拔人才制度。

歷史丨《科舉史》:科舉制如何從鼎盛到衰亡? - 天天要聞

西漢建立,皇權空前加強,大規模推廣郡縣制後,朝廷才開始面臨大規模官吏選拔的問題。為了妥善解決這一難題,察舉制應運而生。所謂察舉,即要求各地行政長官自下而上地向中央推薦人才,被察舉者經皇帝考試後,量才錄用。但是,察舉制後期逐漸淪為朝廷權貴和地方豪族的專屬晉陞通道,到東漢末年甚至出現了「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的說法。

魏晉時期,魏文帝曹丕對察舉制進行升級改造,推出了「九品中正制」,成為選官用人的主流。簡而言之,就是朝廷現在不需要地方長官推舉人才了,而是在各地設置專職的「中正官」,讓他們對各地人才打分評級,朝廷主要根據這個評級來授予相應官職。但由於「中正官」評判人才的主觀性很強,只看重家世門第,而不注重才能和品德,所以逐漸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從世卿世祿制到察舉制,再到九品中正制,雖然朝廷做了很多努力,但無論如何兜兜轉轉,最後入仕渠道始終受貴族把控。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雖然皇帝渴望通過廣泛選拔人才加強中央集權,但為了穩定統治卻又必須依賴貴族,所以只能讓渡一部分用人權,與貴族共治天下。

直到隋朝重新完成大一統,皇權空前加強,朝廷才真正有了對抗貴族的實力。所以,隋文帝時期,徹底廢除了九品中正制,開始嘗試直接用考試在廣大平民中選拔官員,打出了「才能第一」的招牌。後來,隋煬帝時期「始置進士之科」,這標誌著我國科舉制度的正式誕生。

歷史丨《科舉史》:科舉制如何從鼎盛到衰亡? - 天天要聞

網圖侵刪

隋朝國祚短暫,沒有來得及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繼承這項工作的是後起的唐朝唐太宗時期,科舉進一步規範化,分為常科和制科。常科考試科目眾多,但最主要的是明經和進士兩科。明經就是考察背誦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進士科主要考詩賦和時務決策。當然,唐朝的科舉制還遠未完善,很難做到公平公正。比如,唐朝時考試有「行卷」之風,即考生提前把自己的作品拿給朝廷的權勢人物看,希望得到對方賞識,提前鎖定好成績。此外,在唐朝進士及第後只是有了做官的資格,要想正式做官,還要經過吏部銓選。但吏部考察又缺乏客觀標準,最終有多少平民子弟能夠通過銓選,就不言而喻了。

這些問題,一直在宋朝才陸續得到解決,其中有兩點舉措最關鍵。首先,北宋時逐步確立了戶名考校制度和謄錄製度,從此科舉考試進入匿名進行的時代。其次,宋太祖讓科舉最後的殿試成為定例,從此進士成為「天子門生」,金榜題名後馬上就會被授予官職,成績越好,官職越高。

此後,元朝時期科舉制進一步完善,正式確立了鄉試、會試、殿試三階考試製度。到明朝時期,各方面程序、規則發展得更加完善,進入了鼎盛時期。

二、清代科舉的程序和細節

現在,假設你是清朝的一名讀書人,飽讀詩書,但還沒有參加過朝廷組織的任何考試,那麼你此時就是一名「童生」。童生想要參加科舉,面臨的第一道關卡是取得參加科舉的資格。明清時期「科舉必由學校」,也就是說,想要參加科舉,你必須首先成為官方學校的一名正式學生,即「生員」。怎麼才能被官學錄取?通過縣試、府試院試三級考試。

首先,第一關你要闖的是縣試。縣試的考官是知縣,一般三年考兩次,考試地點一般就在縣城內。考試當天,你排隊入場後,首先會看到知縣老爺正身著官服,帶領縣學工作人員點名。你被點到名後,需要提交提前辦好的准考證——以保互結親供單,領取答題卡和草稿紙,然後就可以按照引導落座等待開考了。

歷史丨《科舉史》:科舉制如何從鼎盛到衰亡? - 天天要聞

網圖侵刪

一般第一場考試會考四書二題、詩一題。所以你需要寫兩篇八股文、一首詩。打好腹稿後你可以先寫在草稿紙上,再用楷書寫寫在正式答題紙上。第一場考完,你可以在客棧休養幾天,繼續溫習功課,畢竟此後還有四輪考試。此時,考場那邊會緊鑼密鼓地開始閱卷工作。答卷按規定應該由知縣親自審閱,但實際操作中由於考生太多,規定期限內難以閱完,知縣一般會同自己的私人幕僚或公私書院的教師一起閱卷。一般情況,考完三四天左右就會公布第一場考試成績,稱作「發案」。

隨後,學生還會陸續進行第二三四五輪的考試,考試流程和第一場完全相同,只不過試題範圍和考試形式略有不同罷了。全部考試結束三五天後,縣衙會張榜公布考試合格者名單。如果你榜上有名,那麼就可以繼續闖第二關複試了。

府試一般在縣試後一至兩個月舉行,主考官是當地的知府,考場就在府城。所以,你又要收拾行李出發了,到市裡參加考試。考試內容也是寫八股文、作詩等,不過一個好消息是,複試只需要考三輪。所有考試結束後,府衙會張榜公布合格者名單,如果你再次上榜,就可以繼續準備闖第三關考試了。

歷史丨《科舉史》:科舉制如何從鼎盛到衰亡? - 天天要聞

網圖侵刪

院試同樣在市裡考,只不過主考官換成了本省的學政。院試一般考四輪,考試流程及內容與前面的考試基本相同,不過規格更高,更加嚴格。比如,院試的答卷上不寫童生姓名,提交時只寫座位號。答題紙上有填寫姓名的貼紙,稱為「浮票」,貼紙與封面接合處按有三個印章。考生揭下浮票自己保管,交卷時只提交寫有號碼的答卷。日後成績公布後,你需要通過提交浮票證明身份。

四輪考試全部結束後不久,官府就會張榜公布院試合格者名單。如果你再次有幸進入,那麼恭喜你,經歷過十幾輪的考試,終於成為一名正式的「生員」,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秀才」。成為秀才,你見了縣太爺,就可以不用下跪。當然,最主要的是你終於有了正式參加科舉考試的權利。

當然,要想金榜題名,前面還有鄉試、會試、殿試三道大關等著你去闖。不過,成績太差的生員不允許參加科舉,所以在正式參加科舉考試前,你還必須先通過由學政主持的「科考」,成績合格者,才會被獲准參加鄉試。

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俗稱「秋闈。鄉試的主考官由朝廷選拔,主要來自進士出身的侍郎以下的京官。鄉試要考三輪,時間非常固定,八月初九第一場,八月十二第二場,八月十五第三場。考試一般在省城貢院舉行,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江南貢院,最多可以容納兩萬名考生一起參加考試。

歷史丨《科舉史》:科舉制如何從鼎盛到衰亡? - 天天要聞

網圖侵刪

八月初八的凌晨三點,你要準時在貢院門口排隊,接受嚴格的搜身檢查,確定沒有任何違禁物品,才會放你入場。你會分到一間狹長的小屋子,稱為「號舍」。初八當晚你需要在「號舍」里度過,初九早上考場工作人員會分發答題用紙和印有問題的題紙,並再次檢查進入號舍的是否為你本人。第一場考試你需要根據四書寫三篇八股文,並作一首詩。到初十,答完就可以交卷了,最晚在該日天黑前交卷。

八月十一日的凌晨三點,你還要來貢院排隊,參加第二場考試,考的是五道五經題,十三號結束。第二天早上凌晨三點你還要再次去貢院參加第三場考試,考的是策論,且回答至多不能超過兩千字,時間充足,所以你大概會和多數考生一樣在八月十五提前交卷,這樣就可以和親友一起賞月了。

三場高強度考試結束後,你終於可以緩口氣休息一下了。但此時,貢院的考官及工作人員還在緊張地閱卷。咱們來稍微了解一下相關流程。你將試卷交給受卷官後,他首先會認真檢查一下,若沒有違規就會轉給彌封官。彌封官會將試卷糊名並寫上相關編號,隨後送到纂錄所。在閱錄官的監督下,書記員會用紅筆仔細將試卷抄一遍。再接著,抄錄得副本和考生原件會一起送到對讀所,核對是否有抄寫錯誤,若對讀官發現錯誤會用黃筆進行訂正。對讀完成的試卷,原件由相關工作人員直接存檔,副本會送給考官評卷。首先試卷會由協同閱卷的考官進行初評,考官會用藍筆在答卷上寫簡單評語,發現優秀答卷會寫一個「薦」字,送至正、副考官處,由其共同審閱。

歷史丨《科舉史》:科舉制如何從鼎盛到衰亡? - 天天要聞

網圖侵刪

整個閱卷工作大概會持續一個月左右,之後會張榜公布合格者。如果你榜上有名,就順利從秀才升級成了舉人。成為舉人後,休整幾個月,就要去北京參加會試了。

到京城後,你首先需要在二月十四日參加「舉人覆試」,一天內考完,一切程序從簡,答捲成績分為五等,只有前三等才能正式參加會試。會試在北京貢院舉行,考三場,分別在三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舉行,雅稱「春闈」。主考官名義上是禮部尚書,但實際由朝廷特派。會試的整個流程基本上和鄉試一樣,同樣是考三場,需要寫八股文、策論並作詩。大約一個月之後,四月十五日左右會公布成績。

如果你有幸上榜,那恭喜,你會受邀參加禮部尚書親自主持的「瓊林宴」,見高官,吃大餐。當然,你未必能夠安心赴宴,因為接下來馬上就要參加「會試覆試」了。這是殿試前的實戰演習,闖完這一關,才能正式參加殿試,面見皇帝。

「會試覆試」,一般在故宮保和殿中舉行,學子入宮前要由同鄉京官做保,考試一天內考完,寫八股文一篇、作詩一首。天子親自任命考官和閱卷大臣,答卷按成績分為五等,只有前三等才能正式參加殿試,三等以下罰停殿試一到三回。

當然,你學富五車,想必能順利通過,準時參加殿試。殿試通常只考一道策論,分成四個小題,必須在一日內完成。考生交卷後需要糊名,但無須謄錄。考生的試卷會由皇帝指派的閱卷大臣進行評判,其中最優秀的十份答卷,會被呈交給皇帝親自評判,由皇帝決定其最終排名。

殿試有一個好處,一般只排名,不淘汰人。參加的考生會按排名分成三個等級,被稱為「三甲」:一甲只有三個人,即我們常說的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

歷史丨《科舉史》:科舉制如何從鼎盛到衰亡? - 天天要聞

進士名錄,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蓋上「皇帝之寶」的玉璽後發布,被稱作「黃榜」或「金榜」,由禮部官員送至長安門外,公開展示三天。四月二十六日,皇帝還會親自在禮部宴請新進士,稱為「恩榮宴」。

到這裡就可以做官了嗎?對於一甲三人確實如此,按慣例狀元為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為翰林院編修。但是其他進士還必須參加一場加時賽,才會被授予相應官職。這場考試叫做「朝考」,由翰林院主持。朝考成績一等者留翰林院任庶吉士,成績二等者留在中央政府,出任六部主事或內閣中書;成績第三等者任命為知縣,出任地方。

三、科舉制度為何會崩潰?

看上去一項公平公正的選官制度,為什麼會在1905 年被廢除呢?作者認為主要是因為,明清時期科舉與學校不分,導致學校徹底淪為科舉的預備,而沒有教育之實。這讓大多數讀書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皓首窮經,而對於天下大事、國計民生卻茫然無知。這在之前的社會還沒有太大問題,但到晚清時期,時代變了,歐洲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堅船利炮,已經打開了國門,形勢就岌岌可危了。所以,晚清政府被迫大辦學堂,廢除科舉,讓讀書人接受新式教育。這雖然沒能拯救清政府的衰亡,但卻為中華民族埋下了復興的火種。

每天分享一本書,我是吐槽老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那些讓劉邦不喜歡豐縣的人和事 - 天天要聞

那些讓劉邦不喜歡豐縣的人和事

劉邦對出生地豐縣心存怨恨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一段與背叛和失望相關的往事。據歷史記載,劉邦早年雖然出生於豐縣,並在此地成長,但成年後他的政治和軍事活動主要集中在鄰近的沛縣。在秦末亂世,隨著陳勝吳廣起義引發的各地反秦浪潮中,劉邦也起兵響應。
廳長周文,任上被查 - 天天要聞

廳長周文,任上被查

據貴州省紀委監委5月18日晚消息:貴州省自然資源廳黨委書記、廳長周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貴州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周文(資料圖)報道顯示,5月13日,周文出席了公開活動。官方簡歷顯示,周文,女,漢族,1966年8月出生,新加坡國立大學公共行政與管理專業、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專業。她長期任職國土...
河津開展國際博物館日系列宣傳活動 - 天天要聞

河津開展國際博物館日系列宣傳活動

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河津市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博物館日系列宣傳活動,講好河津文物故事,彰顯河津文化魅力,共同體驗博物館賦能美好生活。
喜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 - 天天要聞

喜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

5月18日,由國家文物局和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在陝西歷史博物館舉行,現場宣布了第五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獲此殊榮。去年底,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按照《博物館定級評估辦法》《博物館定級評估標準》要求,開展第五批全國博物館定級工作,通過形式審查、...
細數古今,哪種通信方式「最拉風」? - 天天要聞

細數古今,哪種通信方式「最拉風」?

2000年前,人們飛鴿傳書。180年前,發電報、破譯密碼!50年前,「叮咚,您有一封新郵件!」現在,視頻通話,撥個號就能見面!從古至今,每個時代都有它獨特的通信方式,你pick哪一種?
國際博物館日|一覽千年,到青秀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寶藏之旅 - 天天要聞

國際博物館日|一覽千年,到青秀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寶藏之旅

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今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小青用一組海報帶你漫遊在青秀轄區的博物館一起遇見那些關於歲月更迭、歷史變遷、人與人之間的故事文末還有位於青秀區的各大博物館活動安排~下滑查收攻略    位於青秀區的各大博物館還將開展各種精彩活動一起來看來源 | 「手上青秀」微博 南寧文旅 南寧孔廟博物館 ...
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結果是車裂而亡,商鞅為什麼非死不可? - 天天要聞

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結果是車裂而亡,商鞅為什麼非死不可?

公元前361年,對於商鞅和秦孝公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年。秦孝公和商鞅3月,21歲的秦孝公繼位了。他接手的是一個國力嚴重削弱,戰略空間被極度壓縮的秦國。山東六強已經成型,河西之地完全淪落於魏國之手,魏軍的利刃就懸掛在秦國的首都櫟陽門口。6月,走投無路的商鞅逃奔入秦。
民間故事(雪屍奇案) - 天天要聞

民間故事(雪屍奇案)

明朝萬曆年間,秦嶺腳下有個叫沙河的小鎮,鎮子山清水秀,寧靜祥和。冬日裡一場大雪後,鎮子潔白無瑕,彷彿被一層薄薄的白紗覆蓋。房屋、街道、樹木都披上了白色的外衣,宛如一幅純凈的水墨畫。「啊!」一聲凄厲的慘叫,打破了這冬日早晨的寧靜。
誤會清朝了?閉關鎖國的始作俑者是朱元璋,片板不許入海另有隱情 - 天天要聞

誤會清朝了?閉關鎖國的始作俑者是朱元璋,片板不許入海另有隱情

一提到閉關鎖國,很多人就想到清朝。因為或許正是清朝的閉關鎖國,才使得中國在近代,逐步落後於西方,從而與西方列強簽訂了各種喪城失地的不平等條約。那麼問題來了,清朝真的是一個閉關鎖國的王朝嗎?中國閉關鎖國的政策,究竟是從什麼時代開始的呢?我們可以簡單了解一下。清朝閉關鎖國了嗎?並沒有清朝在絕大多數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