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只能和皇后過夜,那為何還要娶這麼多的嬪妃?

2022年06月28日13:44:37 歷史 1389

清宮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後宮妃嬪被裹在被子里,由太監送到皇帝的床上,完事之後再被太監送回去。

這是因為清朝的皇帝只能和皇后在一起過夜,其他妃嬪沒有這個權力,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清朝的皇帝只能和皇后過夜,那為何還要娶這麼多的嬪妃? - 天天要聞

源自嘉靖

嘉靖之前,皇帝是可以在妃嬪屋子裡過夜的,但嘉靖碰到了一件事情,導致從那之後的皇帝再也不去妃嬪的住處了。

清朝很多規矩都沿襲明朝甚至比明朝更為嚴格,因此清朝就出現了這種皇帝要麼自己睡,要麼和皇后睡的怪異情況。

清朝的皇帝只能和皇后過夜,那為何還要娶這麼多的嬪妃? - 天天要聞

嘉靖是個沉迷修道的皇帝,長達20多年不管朝政。

追求長生,修道成仙這種事情,嘉靖不是第一個做,秦始皇就曾派諸多童子童女出海尋找長生不老葯,但嘉靖做得更為過火。

嘉靖最為痴迷的一種丹藥是紅鉛它是用處女的經血和一些藥材混合製成的,據說長久服用可以長生不老。

為了收集經血,嘉靖讓人四處搜刮十三歲到十四歲的少女,這些少女進宮後,只能吃桑葉,喝露水,還要服用大量的催經藥物。

清朝的皇帝只能和皇后過夜,那為何還要娶這麼多的嬪妃? - 天天要聞

這些少女飽受折磨,一部分人在服用催經藥物後出現血崩,失血而死,嘉靖為了保密也會處死一部分人。

這些毫無活路可走的宮女只能鋌而走險,選擇暗中殺害嘉靖。

楊金英為首的16個宮女趁嘉靖在曹端妃宮裡休息的時候,將繩索套在嘉靖的脖子上想要勒死嘉靖。

但繩索卻被打成了個死結,並未勒死嘉靖,這些宮女也被趕來的方皇后處死,嘉靖醒來後又處死了曹端妃、王寧嬪。

之後嘉靖就定下了一個規定——皇帝不許去妃嬪住處過夜

清朝的皇帝只能和皇后過夜,那為何還要娶這麼多的嬪妃? - 天天要聞

雍正加強

嘉靖的這項措施在清朝建立後,也被保留下來,但一開始,妃嬪還是可以穿著衣服前往皇帝住處的。

只是在雍正時期發生了另外一件事情,這個規矩就又發生了改變。

在清王朝中前期,時常有反清人士試圖顛覆清朝政權,甚至還發生過刺殺皇帝的事件。

雍正時期,就有一個侍寢的嬪妃在衣服裡面藏了一把刀,試圖行刺。

清朝的皇帝只能和皇后過夜,那為何還要娶這麼多的嬪妃? - 天天要聞

雖然行刺失敗了,但雍正卻留下了陰影,害怕再出現類似的事情,於是對明朝嘉靖定下的規矩進行了加強——嬪妃需要脫光衣服,裹在被子里由太監送到皇帝寢宮。

並且,這些嬪妃的侍寢時間只有一炷香時間,也就是半小時,時間到了之後太監會在外面提醒。

第一次皇帝可以不用理會,太監過五六分鐘後會再提醒一次,一般情況下,皇帝這個時候都會有回應。

清朝的皇帝只能和皇后過夜,那為何還要娶這麼多的嬪妃? - 天天要聞

如果還是沒有得到皇帝的回應,太監就會喊第三次,這次皇帝再不回應太監就可以闖進去了,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皇帝的人身安全。

而那些嬪妃在侍寢完後,會被太監再次用被子裹著送回自己的住處。

皇帝這個時候可以選擇自己單獨休息,或者前往皇后那裡,和皇后一起睡覺,因此影視劇中出現的清朝皇帝和嬪妃一起過夜的情景是絕對不會出現的。

由此看出,皇帝雖然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也是個高危職業,連睡覺都要百般防範有人加害。

清朝的皇帝只能和皇后過夜,那為何還要娶這麼多的嬪妃? - 天天要聞

侍寢的嬪妃選擇

清朝的皇后不僅可以獨享皇帝的過夜權,而且還有權力指派侍寢的嬪妃。

皇帝通過翻牌子的方式來選擇誰來侍寢,看上了誰,就將誰的牌子翻過來,如果沒有合意的,皇帝要麼自己睡,要麼找皇后一起睡。

這些牌子的人選也很講究,不是哪個妃嬪都有資格的。

這些妃嬪只有經過皇后同意,她們的牌子才會被呈遞到皇帝面前,皇帝翻完牌子後,那些被選中的妃嬪牌子也需要皇后蓋上鳳章才生效

清朝的皇帝只能和皇后過夜,那為何還要娶這麼多的嬪妃?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皇后如果不蓋章,那麼就算皇帝選中了誰,這個人也無法侍寢。

不得不說皇后的權力是真的大,因此清宮劇中各個妃嬪仗著皇帝寵愛,與皇后鬧矛盾的情況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妃嬪的生殺大權都掌握在皇帝手中,誰有膽子惹皇后不痛快。

面對侍寢人選都需要他人同意的情況,皇帝心裡自然很不痛快,這也就是為什麼康熙、乾隆等都喜歡微服私訪民間,或者是外出巡遊。

只有離開了皇宮,他們才能不受這些規矩的束縛,想寵幸誰就寵幸誰,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

清朝的皇帝只能和皇后過夜,那為何還要娶這麼多的嬪妃? - 天天要聞

不得不說,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西方的這句話很有道理,皇帝掌握著天下最大的權力,但也遭受到難以想像的規矩束縛,這也算是一失一得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聞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代吳稱帝建國,國號為齊。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駕崩,子李景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影響深遠,但類比到車圈,不免有些『望文生義』之嫌。」 文 / 巴九靈 汽車行業似乎正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收緊。 帶動這種氛圍的,是一則尋不見來源....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據媒體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顯示,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國防採購,以便使軍隊做好戰鬥準備。該文件稱,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絕不能因過於複雜的採購程序或冗長的授權流程而失敗」,同時警告稱,俄羅斯的軍事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烏克蘭。此前德國總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項預算框架,預計德國的軍事總開支將從2025年的950...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無論特朗普是否會出現在9月3日的閱兵儀式上,就全世界來看,正義必勝!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九三閱兵儀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日本共同社記者如此問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上周國新辦介紹了關於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邀請外國領導人的情況和安排。你的具體問題,我目前沒...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 天天要聞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在中國收緊稀土產品對外出口的背景下,作為資源貧國的日本決定「出道成為稀土生產國」,而他們的目光則聚焦于海底資源。據日經亞洲7月1日報道,日本計劃於明年1月正式啟動首個從近海礦床開採稀土礦物的試點項目。但不知是無意還是有心,在日本的相關報道中,似乎連篇累牘地都在強調有望解決「有無」,卻無人在意「成本」。...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今年11月,曾經的八路軍女戰士付瑞芝將迎來百歲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戰鬥中的烽火硝煙,抗戰歲月無疑是濃墨重彩且令人銘記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東臨沂蒼山縣(今蘭陵縣)湧泉村。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聞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說長安的荔枝,我大吳越的楊梅表示不服。 當真不服。明朝的李東陽稱楊梅「價比隋珠」,因為在京城想吃到它實在不易——荔枝運到京城,不過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