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黨史文物熠熠生輝——小物件烙上紅色印記

2022年06月27日09:48:11 歷史 1725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邱江華

竹林掩映,曲徑通幽,走進位於海口市解放西路的中共瓊崖一大舊址,思緒總是很容易被拉回到很久以前。這裡是中共瓊崖地方組織的誕生地,也是瓊崖武裝革命鬥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策源地。

二十三年間,一批又一批共產黨員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廣大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取得了瓊崖革命的勝利。時至今日,透過一件件擺放在展櫃里的紅色文物,我們仍能感受到他們不怕艱險、敢於鬥爭、大公無私的革命精神。

綉字手帕顯出赤誠之心

一塊白手帕整齊疊放在中共瓊崖一大舊址的玻璃展櫃里,上面用紅線綉著「毋忘五卅」4個字。乍一看,這塊手帕很普通,但實際上,這是中共瓊崖地委委員陳德華烈士的遺物。

海南周刊 | 黨史文物熠熠生輝——小物件烙上紅色印記 - 天天要聞

陳德華留下的手帕,上面綉著「毋忘五卅」4個字。

時針回撥到五四運動後,隨著瓊崖青年的覺醒,一批瓊籍青年學子紛紛出島求學,瓊山(現屬海口市)人陳德華就是其中之一。1922年7月,22歲的他前往上海,進入滬江大學學習。

在上海,陳德華不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積極投身各種社會運動。他參加上海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並參與組織上海學生聯合會,成為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的骨幹。

1925年5月五卅運動爆發後,陳德華等人參加並領導了上海五卅工人大罷工運動。5月30日下午,1萬餘名群眾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閘巡捕房門口,高呼「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要求釋放被捕學生。不料,英國巡捕竟開槍射擊,當場打死13人,重傷數十人,逮捕150餘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五卅慘案深深刺痛了許多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的年輕人,也刺痛了一心學英語、渴望與世界各國人士交流的陳德華。他沒有想到,滿口「科學」「民主」「自由」「博愛」的英國人居然會向手無寸鐵的中國人開槍,帝國主義的虛偽面目讓人警醒。

於是,五卅慘案後,陳德華用紅線在他經常使用的手帕上綉了「毋忘五卅」4個字,以此提醒自己不忘慘案,為打倒帝國主義、實現中國的獨立自主而努力。

「陳德華同志常常掏出這條手帕默默注視。」據陳德華的同學李強(新中國成立後任對外貿易部部長)回憶。1925年底,根據黨組織的指示,陳德華從上海前往廣東工作,並於次年初與王文明等回到瓊崖開展革命活動。

如今,陳德華留下的這塊手帕,不僅是一件珍貴的革命文物,還是瓊崖革命者赤誠之心的最好印證。在白布料的襯托下,「毋忘五卅」4個字鮮紅奪目,彷彿在向後人訴說著一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一封家書映照初心使命

「『為求主義實現而奮鬥,為謀民眾利益而犧牲』,自我立志革命,參加實際工作以來,這二句以(已)成誓詞……我是為大多數人謀利益而犧牲,我的革命目的達到了。」

在中共瓊崖一大舊址,海南日報記者看到了瓊崖革命烈士王器民的一封家書。這是王器民英勇就義之前,在獄中寫給妻子高慧根的遺書,也是他臨終之際向世人最後的道別。

海南周刊 | 黨史文物熠熠生輝——小物件烙上紅色印記 - 天天要聞

王器民在獄中寫給妻子的遺書(複印件)。

1892年,王器民生於海南會同縣(今瓊海市)塔洋鎮美果村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期,他勤學上進,曾跟隨華僑前往新加坡謀生。回國後,他積極推動海南教育文化事業發展,並投身愛國主義和反帝反封建活動。

1920年夏,王器民與剛從雲南講武堂畢業返瓊的徐成章商量,希望能在海口創辦報紙,宣傳馬克思主義等新思想。在多方努力下,最終《瓊崖旬報》於1921年4月7日在海口出版。

《瓊崖旬報》以改造瓊崖為宗旨,提倡民主和科學,宣傳愛國主義和反帝反封建的主張。當時,王器民既是報紙的編輯,還要負責雜務。他和徐成章組織「瓊崖土劇改良社」,王器民當編輯,請名伶吳發鳳執筆,編寫出《大義滅親》《滅種婚姻》《戀愛自由》《蔡鍔出京》等劇本,促進了瓊崖人民的覺醒。1922年,王器民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繼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廣東的國民黨反動派也發動「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向工農革命群眾開刀,大肆逮捕共產黨員。王器民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關在江門市監獄。

王器民在獄中同敵人頑強鬥爭,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始終堅貞不屈,並痛斥反動派。同年7月,惱羞成怒的國民黨反動派決定對他下手,王器民在獄中被殺害。

「為求主義實現而奮鬥,為謀民眾利益而犧牲。」時隔近百年,我們重讀王器民的這封家書,仍覺字字滾燙,仍能真切體會到一名共產黨員堅定的政治信仰、遠大的理想抱負、豐滿的家國情懷。

貼身用品還原簡樸生活

在中共瓊崖一大舊址,還存放著馮白駒使用過的牙刷、鋼筆、眼鏡和私人印章等貼身用品。在領導瓊崖縱隊配合渡海解放軍完成解放海南島的任務後,這些貼身用品曾陪伴投入新中國建設的馮白駒很長一段時間。

海南周刊 | 黨史文物熠熠生輝——小物件烙上紅色印記 - 天天要聞

馮白駒使用過的牙刷、鋼筆、眼鏡、私人印章等。

青年時期,馮白駒曾求學於上海大夏大學。在上海的所見所聞,深刻影響了馮白駒,在他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種子。他樹立信念:要使勞苦大眾翻身解放、國家獨立富強,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舊世界,形成新的社會制度才能實現。

1932年7月,國民黨陳漢光部對瓊崖革命根據地和瓊崖紅軍進行「圍剿」,反「圍剿」失敗後,瓊崖特委和瓊崖蘇維埃政府機關退入母瑞山繼續戰鬥。

轉戰母瑞山的8個月,瓊崖紅軍面臨缺衣少食的困難,他們一度過著「野人」生活。沒有飯吃,馮白駒就帶領戰士們挖野菜充饑;沒有衣服穿,他們就用樹皮做「百花衣」;沒有床和被,他們睡石頭床、蓋芭蕉葉。

艱難困苦壓不垮共產黨人。馮白駒帶領大家一邊吃「革命菜」,一邊堅持學習和鍛煉身體。有時馮白駒帶頭唱瓊劇,密林深處朝氣蓬勃。馮白駒還將白居易的詩歌《賦得古原草送別》改為《母瑞山野火》:「莽莽母瑞山,敵困我自強。野火撲不滅,春風吹又旺。」以此鼓舞戰士們的鬥志。1933年4月,大家終於在馮白駒的帶領下成功突圍。

馮白駒一生節儉、不搞特殊化,從其遺物也可見一斑。「解放了,但是人民的生活還很不富裕,我們應該想想過去,想想大多數人民的生活還很艱苦,不能過高地談享受。」海南解放後,馮白駒曾這樣說。

在新中國建設初期,面對海南島百廢待興的現狀,進入全新角色的馮白駒放下槍杆子、拿起筆杆子,一心撲在工作上。如今存放於中共瓊崖一大舊址的這些文物,似乎在給我們復原馮白駒當時的工作場景:他或許就是戴著這副眼鏡,用鋼筆起草了「祝賀全島解放的偉大勝利」這篇手稿,隨身攜帶印章穿梭於各重要會議現場……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藩屬國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為啥中國人不同情,反而還批評朝鮮 - 天天要聞

藩屬國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為啥中國人不同情,反而還批評朝鮮

藩屬國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為啥中國人不同情,反而還批評朝鮮.在歷史的長河中,朝鮮半島不僅僅是今天我們熟知的南北朝鮮,它曾是中國的藩屬國,後來更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當朝鮮半島從中國的影響中逐漸走向日本的控制時,中國人對此反應如何?是同情還是批評?
浦江之首:歷史餘韻在此宛轉悠揚 - 天天要聞

浦江之首:歷史餘韻在此宛轉悠揚

早上海志願者 黃浦江是我們上海的母親河,她的起點,就在松江區石湖盪鎮的東夏村的「浦江之首」,也稱「浦江源頭」或「浦江源」。來自江浙蜿蜒而來的斜塘江、圓泄涇兩水在此處彙集,形成300餘米寬的....
不能忘卻的「和平天使」——記中俄友好「信使」嘎麗婭 - 天天要聞

不能忘卻的「和平天使」——記中俄友好「信使」嘎麗婭

新華社哈爾濱5月21日電(記者劉赫垚)在中俄邊城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嘎麗婭這個名字家喻戶曉。這個年僅17歲的女孩,以蘇聯紅軍軍使翻譯的身份奔赴炮火連天的要塞戰場勸降日軍,將美好年華定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戰場。時光匆匆,嘎麗婭彷彿從未遠去,她的壯舉一直被後世銘記。
捷克百年體育館「命運坎坷」:希特勒曾在此慶生,滾石樂隊開過演唱會 - 天天要聞

捷克百年體育館「命運坎坷」:希特勒曾在此慶生,滾石樂隊開過演唱會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捷克當地媒體19日報道,「打開布拉格」活動在本周盛大舉行。活動期間,將開放116棟建築讓大眾參觀。其中,有將近百年歷史的斯特拉霍夫體育館。而回顧其歷史,不禁讓人百感交集。斯特拉霍夫體育館 圖源:外媒據導覽員介紹,斯特拉霍夫體育館建於1926年,館內有5.6萬個座位。二戰期間,希特勒曾在這裡...
烏克蘭之殤(中):從領土變遷看東部與西部為何會互相看不順眼? - 天天要聞

烏克蘭之殤(中):從領土變遷看東部與西部為何會互相看不順眼?

在廣闊的東歐平原上,蜿蜒2285公里的第聶伯河,從俄羅斯瓦爾代丘陵南麓發源後,一路向南注入黑海,由於從源頭到入海總落差僅有253米,所以第聶伯河的中下游流速緩慢,河道格外寬闊,在成為烏克蘭「母親河」滋潤這片肥沃土地的同時,也將烏克蘭分割為東西兩部分,烏克蘭的內部地緣格局自此天然分
法國版「斷臂維納斯」:專家鑒定結論反常,西方歷史果然可疑 - 天天要聞

法國版「斷臂維納斯」:專家鑒定結論反常,西方歷史果然可疑

近代以來,伴隨西方崛起,西方人的運氣開始爆棚,走到哪裡,都能發現當地人死活都發現不了的文物;在地上隨便一挖,就能挖到幾千年都沒發現的東西。1820年,在愛琴海的米洛斯島——一座沒有淡水的彈丸小島上,一個農夫挖出「斷臂維納斯」雕像,後被法國得到,如今放在盧浮宮中。
故意破壞大量中國文物,疑涉種族主義? - 天天要聞

故意破壞大量中國文物,疑涉種族主義?

近日,國際上一則令所有中華兒女痛心的消息傳來,澳大利亞金龍博物館內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30餘件珍貴的中國文物遭到了故意破壞。其中包括具有120餘年歷史的鎮館之寶——中國舞龍。被破壞的中國舞龍展品,截圖自外媒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5月5日13時30分左右,一男一女進入博物館。監控錄像顯示,女子往佛壇潑灑不明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