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2024年05月13日18:35:05 歷史 1651

前言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令人感慨的故事讓人銘記。其中之一便是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而在行刑之際,這位少年卻以滿面笑容迎接死亡。

在那個鐵腕統治的年代,一名少年勇敢地為父伸冤,竟然惹來皇帝的殺機,他不顧生死的臨危不懼,又令明太祖朱元璋赫然折服,並獲得了封官的殊榮。

這究竟是一段怎樣的人生傳奇?讓我們一同走進那波瀾壯闊的故事……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一、明初鐵腕治朝,罪臣遍野

朱元璋是個出身寒微的帝王,他用屠刀開國,用血路鋪就了明朝的基業。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滿目皆是戰火硝煙和陣亡將士,朱元璋只有用最狠辣的手段才能穩固這脆弱的王朝。

為了鞏固皇權,他對朝野大小權貴們實行了極為嚴厲的肅清,誓要剪除異己,掃清異心人物。凡是有人懷有異心、結黨營私,哪怕是微小的嫌疑,朱元璋都毫不留情、殘酷無情地處以極刑。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在他的鐵腕統治下,明初曾爆發過"胡惟庸案"、"藍玉案"等驚心動魄的大案要案,引起朝野震蕩。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胡惟庸案",這樁大案由一個小小的告密而起,最後竟演變成一場牽扯三萬多人生死存亡的陰謀大案。

胡惟庸曾是朱元璋的心腹大臣,擁有極高的權力和地位,然而野心勃勃,被朱元璋識破了圖謀不軌的企圖後狠砍斷頭。而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當年曾與朱元璋並肩作戰的李善長,也因為推薦胡惟庸而被牽連其案,遭到誅殺,可見朱元璋的狠厲手段和永不手軟的殺伐決心。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這些大案不僅清除了朱元璋早年效命的諸多開國功臣,而且殺絕了朝野對皇權的任何威脅,從此朱氏王朝地位更加穩固。但也正因如此,整個官場上下噤若寒蟬,人人自危。

官員們紛紛遠離權力中心,寧可守在一方小吏,養尊處優,也不願貪圖高位而喪命。甚至連朱元璋的兒子們,看著父親一個個將親信和功臣誅殺,也對他這個父親懷有深深的戒懼和敬畏之心。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在這般鐵血肅清的年代,朝野上下罪臣遍野,無辜者常常被牽連入獄,遭受株連而命陷囹圄,冤案冰冷橫行。

滁州牧周父正是其中一個無辜的犧牲品,被冤枉捲入一樁大案,受逮捕羈押嚴加審問,命在頃刻之間。而他的獨子周琬,為救親父孤注一擲,孤身一人不避生死地前往京師申冤、覲見聖上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二、少年期盼救父,孤身赴京覲見

周父本是一位清正剛直的官員,為政有方,務實廉潔,深受百姓愛戴。然而命運無常,他滿盤皆輸,不幸被捲入一樁朱元璋鎮壓異己的大案,被廷杖嚴加逮捕審理。

一家老小人人惶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驚恐和壓力。周母彷徨失措,日夜哀慟,茫然不知所措。家中只剩下少年周琬獨挺大廈,不得不一肩扛起維繫全家的重擔。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周琬自幼就受到父親的教導,知道清貧但操守堅定方是為官之道。他深知父親是個遵紀守法、毫不貪婪的好官,品行端正,一生廉潔自好,決計沒有犯下什麼大錯。父親所為,正是周琬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為此他先是四處向父親的至交好友求援,想要藉助他人的力量為父伸冤,然而每每撲了一個空,無人願意為周父摻和進這樣的大案,唯恐連累自己,避之唯恐不及。面對如此絕境,周琬陷入迷茫,不知所措。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就在這時,一位老叔父卻給了他啟示和希望:"與其在這裡碌碌無為,瞎焦急,不如親自進京朝見皇上,直接請旨平反啊!朱皇帝雖然手狠,但是如果你能說得通他的話,也未嘗不能竭盡孝心為你父伸冤!"這無疑給了周琬一線生機。

於是,這個年僅十六歲的弱冠小子,就孤身一人懷揣著一腔孝心,收拾簡單的行囊,奔赴遙遠的京師尋求申冤的機會。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三、堂堂朝闕惹來殺身之禍

要見到皇帝可不是件易事,即便到了京城,周琬也陷入了迷茫。他在京城四處尋求門路,終於在某朝廷官員的幫助下,獲准在上朝時臨時"告御狀",向朱元璋當面伸冤。

雖然十分緊張害怕,但為了父親的生命安危,少年依舊鼓足了勇氣,獨自一人走進了那座氣勢恢宏的紫禁城內殿。朝堂萬萬沒想到,竟是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向皇帝"告御狀"。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一開始朱元璋還對這個膽大包天、天真無知的孩子有些好奇,但當他聽到周琬竟要為早已被定罪的父親伸冤時,眉頭立刻就皺了起來。一種被小人高高踩在頭上的怒火從心底燃起,幾乎要噴涌而出。

周琬無所畏懼地站在萬千侍衛的包圍中,並沒有感受到朝堂肅殺般的氣氛,慷慨陳詞,為父親講述自己的冤情。

這在當時實在是罪不容赦的大逆不道,朱元璋大怒,猛地拍案而起,當即下令處斬這個無知妄言的少年!所有人的眼神里都透露著一種憐憫和難過,好不容易一個孝子終將就此陪葬。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四、臨死未懼展現孝心膽略

就在侍衛們粗暴地拖著周琬準備行刑的那一刻,整個朝堂的氣氛驟然凝固。畢竟處決一個孝子為父申冤,這在朱元璋多年的統治中也是頭一回。

所有人都用惋惜和錯愕的眼神看著這個勇敢的少年,暗自嘆息他那悲壯的命運。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就連臨死的周琬也沒有絲毫恐懼和軟弱。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相反,他在仰視朱元璋時,臉上竟洋溢著坦然的笑容,恰如一個春日裡向陽綻放的花朵。這種臨危不懼、掃去生死恐懼的孝子形象,給人一種躊躇滿志、勇氣可嘉的感覺。就連一些老臣們也嘖嘖稱奇,對這孝子大加讚賞。

這一幕徹底震撼了朱元璋,也在他內心埋下了深深的疑慮:一個孩子怎會如此泰然?面對死亡竟如此從容淡定,這背後是否另有隱情和陰謀?於是他暫時按下了處決的手令,準備進一步考量周琬的來歷和企圖。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五、朱元璋被孝心所折

被生死一線救回來後,周琬跪在地上,手足無措、渾身發抖,突如其來的死裡逃生讓他如墜雲里霧裡。他依舊虔誠地叩謝朱元璋的恩典和赦免,但隨即又出人意料地說了一番大逆不道的話:"家父年老體弱,如若處於邊疆戍守必不能承受那番艱辛,還請皇上重新考量!"

這等於是直接拒絕了朱元璋已經難能可貴的寬宥,對皇帝赦令視而不理,簡直是罪加一等!台下的文武百官一片嘩然,有人甚至否認自己方才所見所聞,誰敢在朱元璋面前如此放肆無禮、目無君王?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果不其然,朱元璋勃然大怒,雙目圓睜,看向周琬的眼神如同要將他生吞活剝。他大手一揮,再次命令拖下周琬,當場斬首示眾!但就在那一刻,他又看到了周琬那熠熠生輝的眼神和坦然的笑顏,彷彿對生死一念之間視若無睹。

一種近乎虔誠而專註的孝心熱忱,將生死置之度外,只為救父。這讓朱元璋突然感到一陣觸目驚心。面對軍旗林立的陣仗和生死存亡,一個孩子怎能如此鎮定自若?他的心中一定懷揣著無比堅貞的理念和赤子之心。

是的,一定是純樸孝心所致,也是上天對他畢生戎馬的補償。於是,他的手掌漸漸垂下,神色緩和了下來,並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六、驚現寬恕 賜封侍衛官職

"罷了罷了,朕今日憐你一片孝心,既然你執意為父贖罪,那就由你在朝為官,代替你那愚昧無知的父親吧!有何見教,便招於案牘了。"

朱元璋豁然開恩,親自冊封周琬為侍衛官職,前程無量。少年周琬終於長舒了一口氣,他孤身一人冒死闖蕩京城,不但為父摘得明白,贏得大赦,還贏得了皇帝的賞識,委以重任。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全場嘩然,一片肅靜後是將士們的稀疏掌聲,很快就匯成一片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朝野百官無不側目,都有些反應不過來朱元璋這出人意料的寬宏之舉。

這位平日里殺伐果斷、狠辣無情的明君,竟被一個少年的孝心所折服,給予厚賞。從此,"孝子周琬"的佳話便廣為流傳,成為後世了不起的孝子典範。也因此,朝野文人們將這個少年的孝行擁護文字,成為家訓教材,世代相傳。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七、歸家團聚 父慰孝子無疆

獲赦出獄後,周父內心無比欣慰,同時也為兒子孤身犯險而後怕不已。但當聽說兒子竟然成為了朝廷侍衛,他簡直樂不可支,頓時感到了自己的一番辛勞沒有白費。

周家終於能夠在這風雨飄搖的年代重新團聚,重新凝聚家國之本孝的力量。周父不盡地慰勉周琬膽略過人,並讓他謹言慎行、繼續秉持孝悌之心,銘記做人之本。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而周琬在獲封之後,卻依舊保持了謙遜有禮的本色,不為富貴所擾,兢兢業業侍奉新主。事後,朝野上下無不向周琬投桃報李,曾經那些嫌疑周父累己的官員們一個個上門拜訪,想要與他們一家人結交。

但周琬都一一拒之門外,他堅持父親的教導,不與朝野上流交往過多,只是專註於本職。或許這份孝心和擔當,終將在更大的舞台上熠熠生輝。

朱元璋下令處死一位少年,行刑前少年笑容滿面,朱元璋:免死封官 - 天天要聞

結語

這便是被冠以"孝子"美名的周琬勵志傳奇。一個不學無術的少年,靠著純樸的孝心,最終打動了當朝明主,不但贖回了家人的生命,還贏得了光明的前程。

歷史因他而多了一筆溫暖的彩筆,而他的孝行義舉,更註定將世代傳頌於官場佳話之中。無疑,這位少年勇士所展現出的英勇膽略和純樸孝心,在動蕩年代中留下了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值得人人銘記和讚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援助蓋亞那30餘年 中國醫療隊隊服成「中國名片」 - 天天要聞

援助蓋亞那30餘年 中國醫療隊隊服成「中國名片」

在萬里之外的南美洲國家蓋亞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國援外醫療隊的醫生,用堅守和奉獻精神,為當地患者帶來健康與希望,也推動了蓋亞那診療技術的發展。前不久,65歲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喬治敦公立醫院找黃曉波醫生複診。他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繼發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經過及時手術,他的眼睛已恢復了視力。喬治敦...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丨「響木」清脆 抗聯密營里的「密電波」 - 天天要聞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丨「響木」清脆 抗聯密營里的「密電波」

篤篤篤……「啄木鳥」發出的悅耳聲音回蕩在林間,然而在80多年前,這個聲音卻是東北抗日聯軍預警及聯絡的「密電波」。搖動「響木」會發出類似啄木鳥啄木頭的聲音,抗聯戰士利用「響木」發出的不同聲音可表達多種意思,其在抗聯部隊隱蔽傳遞消息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介紹,80多年前,楊靖宇率領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
那頂象徵著夢想的草帽:照亮了整個三國的天空! - 天天要聞

那頂象徵著夢想的草帽:照亮了整個三國的天空!

文‬/胡鐵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縣城外的蘆葦盪泛起金浪。四十七歲的劉備站在城樓上,望著校場上整齊列陣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腳邊的蒲草,在粗糲的指間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頑皮的笑意。
抗戰回望18︱《廣西學生軍》:「廣西的政治基礎是青年」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18︱《廣西學生軍》:「廣西的政治基礎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本文介紹《廣西學生軍》一書,藉以反映抗戰初期桂系軍隊組織發起的第二屆廣西學生軍的情況...
朱學勤憶胡適 - 天天要聞

朱學勤憶胡適

【原題】朱學勤:胡適,始終以一種從容的態度批評著那個時代,不過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轉自當代文學批評作者朱學勤 節選 | 想起了魯迅、胡適與錢穆轉載 | 《被遺忘與被批評的》胡適的一生是堅持自由主義的一生。
TVB傳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長在青浦...一張嘴就是標準上海話 - 天天要聞

TVB傳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長在青浦...一張嘴就是標準上海話

說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認識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時也是影視歌三棲藝人但是你知道嗎?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銀行前灘31演藝中心舉辦《DIVA演唱會》上海站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這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我準備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開懸賞 - 天天要聞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開懸賞

為切實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和法律的權威,促進社會信用機制的建立,經申請執行人的申請,依照相關法律規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人民法院發布最新執行懸賞公告: 1、被執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衛樓村汪崗村民組150號,公民身份號碼34011119900119 ****。 2、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