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斛珠夫人》時覺得方鑒明不愧是大徵的權臣,朝堂上不露聲色就能化解昶王給他設置的一個個難題。反觀帝旭似乎沒有什麼權謀,總是被朝堂的大臣整得無話可說。後面,他離開方鑒明一個陰謀就走不出去。那如果他們兩個人換位置,你覺得方鑒明能勝任嗎?
大家聽我分析過以後,再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方鑒明不善言辭
方鑒明不善言辭,一個帝王總不能讓別人猜測他在想什麼吧。他在朝堂是孤臣,沒有和任何大臣交好。堂堂清海公,又有帝旭撐腰,昶王聯合朝堂上大臣就能讓清海公辭去官職,只在霽風館做指揮使。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給一些人很多好處,他就心甘情願為你做事。他或許要的不僅僅是好處,還需要你言語的肯定,還需要機智應對外來的言語攻擊,讓自己不至於受別人牽絆。讓別人打心眼裡真的佩服你,真的知道你的能力。
在言語方面,我覺得他還沒有海市做得好。海市在大殿上舌戰群儒,懟得那些大臣啞口無言。可是他卻被大臣幾句話整得無話可說,他是一個實幹家,別人交代的事他一定能圓滿完成,只是不善言辭,在朝堂上很難八面玲瓏。
其次,處理事欠缺方法
鞠七七和他有婚約,這麼多年來他居然沒有正面回應過她。其實,這樣的感情糾葛早該結束,有時候就是一句話的事。而他卻一拖就拖了鞠七七十多年,這也是以後的禍根。鞠七七害他,害海市不是沒有理由的。
他在劇里一直受傷,卻一直讓別人隱瞞。有時候想這些小事到底隱瞞目的是什麼呢?西平港害怕軍心亂,可那時已經打勝仗了。被一老太婆攔街,被一小孩刺傷又是讓隱瞞,難道作為清海公這樣的事情還要隱瞞,我們有時候懷疑他是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呢?
他的行事風格就是忍,忍朝堂上的言語攻擊,忍蘇鳴製造得一個個事端。到最後,身邊的人一個個跟著受牽連。卓英若不是去瀚州,早就被抓起來了。海市被戳穿女子身份,大臣跪在殿外就是為了治海市的罪。從來不知道一個出生入死的將軍,為了護大徵,而且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清海公,到最後是這樣的結局,被大臣們逼著帝旭治他的罪。
最後,不注重培養親信
他身邊原來有卓英,有海市,有哨子,到最後一一離開,身邊只剩下哨子。他的親信越來越少,可用之人也越來越少。
反觀海市,確實有一種過人之處。在去黃泉關時,剛開始就收了四個小迷弟,到黃泉關敢於與軍侯的符義硬抗,就是要去支援水井屯。
在西平港賑災,為自己培養了親信,收了民心,所以效果還是不錯的。
在朝堂之上,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很快就拿到的巡天印掌握了實權。她後來的實力就連昶王拿她也沒有辦法,那些朝堂上迂腐大臣估計也不敢再和海市作對了。
其實海市與方鑒明相比,應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海市彌補了方鑒明的很多缺點,所以方鑒明喜歡她,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我這只是片面的認識,或許方鑒明身上背負太多,所以忍耐,做事不果斷也是事出有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