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不朽大聖人

2019年11月03日16:25:05 歷史 1322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達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標準的只有兩個半人:孔子、王陽明、曾國藩算半個。

儒家認為,歷史上達到聖人標準的只有四個人:孔子(儒家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心學集大成者)。

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不朽大聖人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文人用兵當以三個人為最,他們分別是:諸葛亮、王陽明、毛澤東。

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中國歷史上只有兩個聖人,那就是孔子和王陽明。

由此可見,這每一個最高的評價中,都有王陽明。

王陽明是何許人也?他究竟有什麼本領能和古之聖人孔子,一代先賢諸葛亮以及偉大的思想家毛澤東相提並論呢?

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不朽大聖人 - 天天要聞

王陽明,名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以及陸王心學集大成者,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型人才之一。他文能修身齊家,著書立德;武能治國安邦,平定天下,真真是百年不可多得的大聖賢。正如王士禎所言:

「王文成公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那麼,王陽明究竟有哪些令人仰止的地方呢?

一、立言:心即是理

王陽明融合儒、釋、道三家之精華,打破僵化的官方意識形態程朱理學的窠臼,創立與其分庭抗禮的心學,成為儒學又一宗,自古傳承,影響深遠。

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不朽大聖人 - 天天要聞

他青年時,遍讀朱熹的著作,對「物有表裡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甚感興趣。他曾為了追尋真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然而一無所獲,人卻因此病倒。從此,王陽明對「格物致知」的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為他後來悟道埋下了伏筆。

在一次被貶中,經歷過生死之後,王陽明豁然開朗,他認識到: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這段時期,他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這一「道」傳遍中外,對中國和日本影響猶大,信從者更是不計其數。

正如三島毅對王陽明的評價所言:龍崗山上一輪月,仰見良知千古光。

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不朽大聖人 - 天天要聞

究其一生,王陽明受到道家的影響要明顯多於佛家,但終究不離儒學本質。他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的思想,反對理學中通過事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心即理」,堅持從心出發尋找「理」,認為「理」在人心,影響了一代哲學思想的形成。

二、立德:知行合一

王陽明創立「知行合一」,是一種行動的儒家思想,他強調要內聖外王,達到「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的至高境界。

在知與行的關係上,他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不朽大聖人 - 天天要聞

「知行合一」即行亦是知,知而不行,還是未知。同時,知也是行,一念而發,便是行了。知和行兩者「紮根在同一個本體之上」,只有「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才可破除知、行兩者之藩籬,這一過程便是「立志」。

錢穆在《陽明學述要》里,將「立志」簡潔明晰地解釋為「良知栽根處」。正是藉助這一中介,「致良知」和「知行合一」這兩個重要概念才得以打通。

這一觀點,歷來被眾人所引用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意為學以致用,這點其實與王陽明的思想相悖。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一直影響深遠。

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不朽大聖人 - 天天要聞

「一生低首拜陽明」,王陽明值得日本東鄉平八郎這樣崇拜,更值得一代大家曾國藩推崇他:

「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三、立功:平亂建功

《明史》道:「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

王陽明不僅是一個儒家學者,還是一個戰無不勝的將才,他不僅擁有傑出的政治才能,還能熟練發揮出卓越的軍事才能。

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不朽大聖人 - 天天要聞

公元前1516年,由於賦稅徭役沉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很多農民走投無路不得已做了起義軍,佔山為王與朝廷對抗。朝廷派軍征伐都屢屢失利,對此明軍實在束手無策。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朝廷起用了王陽明,任命他為巡撫。

王陽明初到任上,首先推行「十家牌法」,斷絕當地居民與起義軍的聯繫,正所謂「攻敵先攻心」;接著針對兵源不足採取措施,招募軍隊,選練民兵;最後分析形勢,決定先易後難,先攻打較簡單的起義軍。不到兩年時間,王陽明便擊潰起義軍,解決了這個令朝廷時刻擔憂的心腹大患。

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不朽大聖人 - 天天要聞

王陽明在剿匪途中,突聞寧王朱宸在濠舉兵叛亂。他猜測寧王必先攻佔南京,所以虛張聲勢,利用假情報迫使擾亂寧王判斷。歷時僅僅三十五天,王陽明便一舉拿下叛軍,因此被朝廷封為「新建伯」。

平亂後,王陽明因病情加重,不得不告老還鄉。臨終時,門人弟子伴左右,問其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觀其一生,心明如鏡。正如後世對他的一生的總結所言:

「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

這才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先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