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在中國王朝時代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尷尬的職位,但凡成為九五之尊的主很少有人想放權成為太上皇的,權力比毒藥更能讓人慾罷不能。唐高祖李淵是被強勢的兒子李世民逼成太上皇的,實際權力已經被架空,乾隆是當皇帝當夠了才讓給了兒子嘉慶接班的,自己雖當了太上皇,但權力並沒有放下,始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南宋的開國之君宋高宗趙構卻不一樣,人家活了81歲,56歲便當上了太上皇,接班的是宋孝宗趙慎,更奇怪的是,趙慎並不是趙構的親生兒子,只是其養子罷了。
很多人用一種事後諸葛亮的觀點來看趙構草草讓位問題,認為其頤養天年背後必有隱情。要知道在王朝時代,當皇帝那是一個高危職業,數百個皇帝平均壽命不到40歲。綽號逃跑皇帝的宋高宗九死一生,能活到56歲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平均年齡,應該算是很幸運的了,他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80多歲。所以他老人家讓位太上皇的理由是要安度晚年,不想再操心了,可以理解。這個理由有點冠冕堂皇,但能說得過去。實際上趙構拋下皇上去當太上皇跟他老爹宋徽宗的想法是一模一樣的,就是絕不能把自己變成亡國之君。
趙構退位前一年,北面金國對南宋又發動了一次規模巨大的侵略戰爭,此時中興四將都已經謝幕,南宋軍隊中幾乎沒有能打的名將了,導致金兵幾個月之內就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廣闊地區。金兵一南侵,趙構就發抖!這次趙構更是被嚇破了膽的,敵人還沒過長江,他便命宰相太尉給他備船,要往福建跑。宰相陳康伯和太尉楊沂中扮演了趙構的寇準角色,極力說服皇上當務之急是去前線督戰,而不是南逃。趙構還沒有宋真宗那個膽大!幸好這傢伙走了狗屎運,一介書生虞允文居然在采石磯大敗金兵,隨後金國內亂,海陵王完顏亮都被殺了,金兵一敗塗地。南宋軍隊趁機收復了很多失地,形勢突然好轉。趙構也鬆了口氣,不南逃了,但他那顆脆弱的小心臟再也經不住下一次驚嚇,所以決定讓位。
之前的苗劉之變讓趙構喪失了生育能力,隨後他僅有的親兒子3歲便夭折了,血脈斷絕。趙構只能選養子趙慎繼承大統。別看趙構對付金人窩囊,但對付自己人,那可是算計到了極點。他選中趙慎這個趙匡胤的七世孫也是充滿了算計。斧聲燭影後,宋太宗便斷了趙匡胤這支血脈繼承大統的根子,此時的趙慎更是身單力薄,孤家寡人,毫無勢力可言。他對趙構這個太上皇只有感恩戴德,不會形成威脅。靖康之恥後,宋徽宗宋欽宗等絕大多數皇室成員被擄到了北方,再無南歸之日,但隨趙構逃過一劫趙光義的血脈還有20多個皇叔,如果從他們的子弟中選繼承人,勢必會造成內亂,還會威脅自己太上皇的地位,所以選趙慎是最穩妥的。趙構的算盤打得啪啪響,國家亡不亡是次要的,自己的性命保不保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