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來了,野狐嶺一戰45萬金軍灰飛煙滅,國運就此一蹶不振

2021年12月15日07:14:08 歷史 1737

天才的鐵木真歷盡艱辛建立大蒙古國,首先遭受打擊的就是西夏金國。決定蒙、金國運的野狐嶺一戰,金國大敗,被滅國就是註定了的。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王清斌

歡迎您來到我的專輯,繽紛歷史清清講。

韓侂胄發動北伐的這一年,就是公元1206年,蒙古的各個部落選出了他們新的領導人,名字叫鐵木真。沒有人會想到,就是這個半開化部落的酋長,會帶領他的族人開創橫掃歐亞、建立一個空前絕後大帝國的事業。

蒙古人發源於東北大興安嶺的額爾古納河,有人說 他們的祖先是早先的東胡,是鮮卑人的分支,《舊唐書》里把他們稱為「蒙兀室韋」,就是室韋的一個部落,這也是蒙古這個名字的由來。

後來他們往西遷徙到草原地區,從森林狩獵部落發展為草原游牧部落,之後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漠北蒙古高原的主要支配勢力。

蒙古人來了,野狐嶺一戰45萬金軍灰飛煙滅,國運就此一蹶不振 - 天天要聞

蒙古部落聯盟先後臣服於契丹人遼國和女真人的金國,但金國朝廷比較忌憚他們強大,經常挑唆各游牧部落之間的戰爭,還有圍繞領導權就是汗位的爭奪,因此,蒙古各部落之間也是矛盾重重。

鐵木真的父親是部落的一個小領導,在鐵木真9歲的時候,就死於這種部落的爭鬥,部屬們也紛紛離去,剩下孤兒寡母還被部族拋棄了,他母親帶著幾個孩子艱難生活。

鐵木真從小就養成了堅忍勇武、冷靜機警的特性,甚至為了爭奪一條魚把異母弟弟都給殺了。他自己也幾次險些被部族的人殺掉,好在有人幫忙才幸免於難。

鐵木真從16歲開始注意培植自己的勢力,他得到草原上強大的克烈部首領王罕的幫助,逐漸又有了自己的部族。

蒙古人來了,野狐嶺一戰45萬金軍灰飛煙滅,國運就此一蹶不振 - 天天要聞

草原上生存環境很殘酷,部落、部族間經常發生戰爭,一次失敗後,鐵木真的妻子都成了敵人的戰利品,後來在王罕和他的「安答」(安答就是草原上的結拜兄弟)札木合的幫助下,才打敗敵人把老婆給搶回來。

就是在這樣不停的部族爭鬥中,鐵木真充分利用王罕和札木合的力量,甚至是蒙古人宗主加仇人金國人的力量,讓自己越來越強大,最後不可避免地跟札木合和王罕的部族發生了衝突。

後來他擊敗了札木合和王罕,還打敗了蒙古高原上更加強大的太陽汗,成了蒙古高原唯一有資格統領各個部族的霸主。

公元1206年春天,蒙古各部在斡難河源頭召開忽里台大會,共同推舉孛兒只斤鐵木真為蒙古人各部落共同的領導,稱為「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也有人認為他這就算即位為皇帝了。

蒙古人來了,野狐嶺一戰45萬金軍灰飛煙滅,國運就此一蹶不振 - 天天要聞

成吉思汗成立大蒙古國後,建立了一套千戶百戶這種包含了軍事、行政和社會的基本制度,打破了部落、部族的界限,加強了領導權。同時確定了一種分封制度,把土地、人口和財產分封給部眾。可能正因為這樣,他的大蒙古國註定了要不斷對外擴張。

從此以後,鐵木真和他的那些跟他一樣無師自通的軍事天才們一起,走上了四處征伐的道路。

成吉思汗對外征服的主要方向有兩個,一個是南方的農耕定居文明區,主要是西夏和金國;另一個是往西征服中亞地區,主要針對的是花剌子模

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各部的時候就跟西夏遭遇過,西夏人當然打不過生猛的蒙古人,之後蒙古人時不時就來打一通,一般是在有大動作之前怕西夏人搗亂,就來敲打他一下。西夏人被打怕了,雖然極不情願,而且時不時也搞點小動作,但還是不得已臣服於蒙古人。

西夏只是蒙古人南方作戰的開胃小菜,真正的大餐是金國。

長久以來金國人對草原部落的統治相當殘暴,他們怕這些游牧民族形成氣候,除了挑撥他們自相殘殺外,隔三差五地自己也來討伐一下。對遇到的蒙古人,高於車輪的男子全部殺掉,其他的砍掉拇指,讓他們以後再也不能拿刀動槍,不能拉弓射箭。

這就是殘暴惡毒的金國人,加上金國人曾幫蒙古人的仇敵塔塔爾人,還把蒙古人的可汗釘死在木驢上,蒙古人能不痛恨他們嗎?歷史在這時候很值得玩味,蒙古人報復金國人的方式簡直跟當初女真人報復契丹人一模一樣。

金章宗公元1208年去世,繼位的是他的叔叔,文弱的衛紹王完顏永濟,後來被稱為金後廢帝。鐵木真跟他打過交道,知道他是個昏庸之輩,加上自己統一蒙古後羽翼豐滿,一直也在謀求擺脫金國。

當完顏永濟的詔書送到蒙古的時候,按規矩鐵木真需要跪拜使者,可鐵木真朝南方金國方向吐口唾沫,說我以為中原的皇帝是英明神武的人才能做,哪想到窩囊廢也能當。說完策馬揚長而去,自此,蒙古跟金國斷絕關係,加緊備戰。

蒙古人來了,野狐嶺一戰45萬金軍灰飛煙滅,國運就此一蹶不振 - 天天要聞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正式起兵討伐國力衰退、朝政混亂的金國。

這時候的金國已經不是立國之初那種武力強悍的狀態了,根本扛不住蒙古人打。金軍在西北邊境動用大量人工構築了長達300公里的防禦工事,希望能擋住蒙古鐵騎。可成吉思汗讓3個兒子領兵在大同牽制住金軍主力,自己集中主力突破了烏沙堡然後發揮蒙古騎兵的機動性優勢快速推進。

之後就發生了著名的、決定雙方命運的野狐嶺之戰

金軍為了確保中都的安全,主動放棄了內蒙和河北交界的桓州、昌州、撫州退往野狐嶺一線,打算憑藉山勢來阻擋蒙古軍。

這3個州不但城牆堅固,而且糧食軍械充裕,尤其桓州是金國戰馬的主要聚集地,這下此消彼長,蒙古軍不但得到了充分的軍資補充還士氣大漲,而金國從此再也沒法組織起像樣的騎兵部隊了。而且蒙古軍還沒了後顧之憂,可以放手跟金軍在野狐嶺決戰。

蒙古人來了,野狐嶺一戰45萬金軍灰飛煙滅,國運就此一蹶不振 - 天天要聞

野狐嶺位於北京西北200公里左右,河北張北境內,古稱「無窮之門」,認為這裡是沒有邊界的未知之地。這裡是重要軍事要塞,是北連漠北、西通西域、南接中原的天然屏障。

野狐嶺之戰金軍統帥同樣犯了兵力分散的錯誤,45萬大軍鋪開了防守,而蒙古軍則集中10萬精銳猛攻野狐嶺北山嘴,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奮勇衝殺。而金軍山地防守失去了機動性,來不及聯絡調動,加上軍心渙散,紛紛敗逃,被蒙古人漫山遍野地追殺。之後,蒙古大軍在澮河堡追上了敗逃集結的幾萬金軍,激戰3天,再次取得大勝。

這場大戰讓金軍精銳盡失,再也沒有機動部隊調動了,中原成了蒙古人來去自如的屠宰場。

野狐嶺之戰,是金國和蒙古之間決定性的大戰,是真正的國運之戰,這場慘敗讓金國失去了跟蒙古抗衡的可能,基本喪失了還手的能力,被蒙古人滅國也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好了朋友們,這一期的內容我們就講到這裡。

歷史很精彩,歷史很無奈

我是王清斌,讓我輕輕地為您講述繽紛的歷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張老照片:93年的MR收費,抵兩月工資 - 天天要聞

一張老照片:93年的MR收費,抵兩月工資

器械之家醫療器械媒體報道先鋒分享專業醫療器械知識關注 來源: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且24小時後方可轉載近日,網路上流傳著一張90年代的醫院公告照片,列出了當年的MRI收費標準。上面寫道,自九三年二月十日起,MR收費調整如下:每掃描一部位收費800元,每增加一部位加收500元。公告落款似乎是鐵醫附院,也就是東南...
隋唐第一戰神的血色傳奇:四平山之戰背後的鮮血與宿命 - 天天要聞

隋唐第一戰神的血色傳奇:四平山之戰背後的鮮血與宿命

——當我們談論英雄時,究竟在談論什麼?一、金翅大鵬振翅時:被虛構的戰爭如何成為歷史記憶公元616年的那個盛夏,隋煬帝的龍舟正沿著運河駛向揚州。這個曾經締造"萬國來朝"輝煌的帝王不會想到,在四平山的蔥鬱密林間,一場被後世反覆書寫的神話級戰役正
賴清德又一「台獨」動作,數典忘祖!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又一「台獨」動作,數典忘祖!

台行政機構宣稱,這是為促進所謂「族群平權」。對此,國民黨民代賴士葆痛批,這是賴清德當局進一步「去中化」、「去祖先化」的做法,也是地道的「仇中」「反中」的具體表現。國民黨民代林沛祥直言,乾脆改成「火星....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傳奇一生(三) - 天天要聞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傳奇一生(三)

斃惡警為民除害,為抗日大義滅親 1943年春,晉察冀邊區四分區又一次對耿晚子下達了除奸任務, 這次要除掉的這個漢奸,就是井陘礦區鳳山礦警備隊隊長高義庭。 他幫著日本人經常欺壓煤礦礦工,不給工人吃飯。
桂定壽:抗戰時期軍醫生涯 - 天天要聞

桂定壽:抗戰時期軍醫生涯

#本文摘自《貴池文史資料》第一輯,作者桂定壽,原標題《抗日戰爭親歷記》「七。七」事變後,抗日聖戰全面展開,淞滬戰場負傷的大批傷員,運來安慶,在集賢關練兵場,一次就收容了二千多個。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 天天要聞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主帥崔康熙出席了賽後發布會。談比賽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球員們也感受到了,隊員們在先丟球的情況下,凝聚在一起,拿下了勝利,相比比賽過程,結果更加重要,感謝隊員們。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 天天要聞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外援澤卡接受了《體壇周報》記者王曉瑞的採訪。談扳平球澤卡:「真的很棒,非常精彩。我的直覺是,我們向大家展現出真正的足球。謝文能把球搶下來,然後傳給了我,我再傳至瓦科,我們踢得並不自私。不管誰能進球,我們都想取得進球。我也可以完成射門,我也具備射門條件,甚...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 天天要聞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嘉慶十年(1805),29歲的昭鏈襲封成為第八代禮親王。禮親王府失火,珍寶及印縵全部被焚。嘉慶帝賜銀一萬兩,同時賜給許多衣帛助他重建府。嘉慶帝昭鏈是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的第六世孫,父名永思,原封康親王。他與魏源、龔自珍、紀昀、袁枚等名士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