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和它的斜塔實驗,或許伽利略不是第一個做這個實驗的人

2019年09月26日10:10:10 歷史 1395

落體實驗的真相是什麼

義大利的伽利略(1564 ~ 1642)被譽為現代科學之父。

伽利略和它的斜塔實驗,或許伽利略不是第一個做這個實驗的人 - 天天要聞

在他之前,偉大的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在學術界具有絕對的權威。即使是科學家也必須根據亞里士多德的書來判斷事物。伽利略抵制了這種趨勢,提出了正確的科學判斷方法,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實驗。作為抵抗的手段之一,他故意選擇了亞里士多德的「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的理論,並決定迎頭一擊。

伽利略和它的斜塔實驗,或許伽利略不是第一個做這個實驗的人 - 天天要聞

1590年的一天,比薩大學(university of Pisa)講師伽利略·加利萊(Galileo galilei)在著名的比薩大學(university of Pisa)斜塔(30多米高)的七層陽台上,扔下兩個不同重量的金屬球。比薩大學的教授和學生們聚集在塔下觀看實驗。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每個人都認為重量會先下降。但出乎意料的是,兩個球同時落地,這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到驚訝。這其實只是一個故事,從各種證據來看,其實根本沒有這樣的事情,純粹的傳說。

如果它真的發生了,它將會引起很大的轟動,但是在當時的文獻中沒有發現任何類似的記錄,甚至連伽利略自己的作品也沒有被提及。

伽利略和它的斜塔實驗,或許伽利略不是第一個做這個實驗的人 - 天天要聞

說實話,伽利略不需要做任何實驗。他僅憑論據就巧妙地證明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是錯誤的。如果我們假設一個物體越重,它下落的速度就越快,如果我們用繩子把重的物體和輕的物體緊緊地綁在一起,那麼會發生什麼?即使一個重的物體想要快速下落,它也會比被後面一個較慢的輕的物體拉著下落得慢。但是如果你把一個輕的物體的重量加到一個重的物體上,那麼

重的物體不應該比單獨的物體下落得快嗎?從同一假設中得出了兩個完全矛盾的結論。這證明最初的假設是錯誤的。因此,重的物體和輕的物體以相同的速度下落。

事實上,1587年,兩顆從二樓窗戶落下的鉛球同時落地的實驗是這名男子名叫西蒙·史蒂文斯他做的,來自荷蘭。但伽利略並不知道這一點。伽利略晚年的學生維韋雅尼(viveyani)在《伽利略傳》(1654年出版)中首次提到了他的公開實驗,但維韋雅尼似乎總是很尊敬他的老師,還是把這個實驗說成是伽利略做的。

地球還在轉動嗎

1633年伽利略被移交給羅馬宗教法庭。他懷疑三年前出版的一本書《托勒密與哥白尼的對話》(簡稱「天文學對話」)實際上是在支持和宣傳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1473 ~ 1473)

伽利略和它的斜塔實驗,或許伽利略不是第一個做這個實驗的人 - 天天要聞

在1543年)。在此之前,大多數人相信天體運動理論,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體都在繞地球旋轉。根據地球運動理論(更確切地說,是太陽的中心),太陽是地球和其他行星圍繞的宇宙的中心。從今天的科學觀點來看,這是正確的想法。然而,天主教會認為地震動的教義與聖經相矛盾,因此是錯誤的和極其危險的。

根據教會的說法,1616年伽利略被宗教法庭傳訊,被警告不要支持或傳播運動學說,並發誓要遵守。據說記錄這一事件的文件還保存著。如果他對當時的情況一無所知,這是可以原諒的,但如果他做出了承諾,卻違背了承諾,那麼他的罪行將是嚴重的。然而,大多數人認為這份文件是捏造出來陷害他的。據說他只被告知哥白尼的作品被列入禁書名單(因此天主教徒無法閱讀)。

伽利略和它的斜塔實驗,或許伽利略不是第一個做這個實驗的人 - 天天要聞

因此,法院的調查非常嚴格。他被出示了許多刑具,並威脅說,如果他不承認他涉嫌犯罪的事實,他將被處死。70歲的伽利略身體虛弱,最終違背自己的意願認罪,並向法庭投降。

1633年6月22日,羅馬的一個修道院做出了一個決定。伽利略被判終身監禁,此後,在法官面前,他把手放在聖書上,雙膝跪下,莊嚴宣誓,從此不再相信、宣傳和傳授地球運動的學說。

但是,從宣誓中站起來的、無法忍受作為一名科學家的良心譴責的基利略,自言自語地說:「儘管如此,地球仍在轉動。」

伽利略熱愛真理和勇氣的故事在人們中間廣為流傳。不幸的是,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他這樣說,法院會認為這是一種侮辱,並會立即再次逮捕他,加重他的刑罰。然而,雖然他被判入獄,但實際上他在監獄裡呆了兩天就被釋放了,很快就被允許回到自己的家裡,受到了輕微的懲罰。更重要的是,對於體弱多病的70歲老人來說,他們在酷刑的威脅下屈服了

他18歲時不可能有這樣的勇氣。

但是,完全可以想像,伽利略在宣判之後,當他如釋重負地回到朋友家裡時,一定會發出這樣的抱怨。自20世紀以來,已經發現了間接支持這種抱怨的證據。也許正是這種私下的談話在法庭上無意中被當作一種指控傳遞了出去

和勇氣。

哲學家羅素說過:「伽利略在宣誓後對自己說:『儘管如此,地球仍在轉動』,這是不對的。」說這種話的不是伽利略,而是整個世界。

伽利略和它的斜塔實驗,或許伽利略不是第一個做這個實驗的人 - 天天要聞

但是伽利略並沒有完全向教會屈服。他被關在一所私人房子里,直到失明後死亡。然而,1636年,他完成了最後一部偉大的著作,關於這兩門新科學,1638年,他在信奉新教的荷蘭出版了這本書,那裡有一個自由的出版社。這項偉大的工作奠定了現代科學的基礎,在歷史上發出了燦爛的光芒。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 天天要聞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曹魏後期,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大權,從此時起,司馬氏開始奪政專權,此舉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他們分別是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這三次叛亂都是被司馬氏平定的,同時也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 天天要聞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前段時間,我們在文物普查時遇到了沙塵暴,後來安全撤到了塔中鎮。」新疆和田地區文旅局文博科科長、普查隊長買提卡斯木·吐米爾說。當時全隊的給養只剩下兩箱礦泉水,在普查隊距離塔中加油站還有50公里時,汽車指示燈亮起,提示燃油即將耗盡。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 天天要聞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今天,我們說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行為和決策引發了後世無盡的爭論。欣賞他的人尊他為拯救漢族於水火的民族英雄,討厭他的人斥其為雙手沾滿鮮血的殺人惡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閔!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於公元 3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聞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個延續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開國君主必定上膺天命,獲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續數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順民心,得到了民眾擁護的正當性。而真正贏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後代的文獻中,成湯被描繪成一位體恤民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