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元勛熊秉坤長孫熊永鑄:祖父常告誡要自己克服困難,不給政府添麻煩

2021年10月09日21:45:14 歷史 1515

極目新聞記者 李慶

攝影記者 蕭灝

「至今,老人的音容笑貌宛在,諄諄教誨猶繞耳……」10月9日,辛亥革命元勛熊秉坤長孫熊永鑄談及祖父,心裡依然滿是懷念和自豪,他說,從童年時代就受到革命思想熏陶,在他的記憶里,祖父為人正直,勤儉持家,這些優秀品質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

辛亥革命元勛熊秉坤長孫熊永鑄:祖父常告誡要自己克服困難,不給政府添麻煩 - 天天要聞

熊永鑄

熊秉坤是著名革命義士,1911年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等職,1969年在武漢病逝。

用剪刀剪掉菜葉子上的蟲洞繼續吃

熊永鑄家住武昌區長湖社區,今年71歲,在他19歲之前,一直和祖父生活在一起。

每每談及祖父,熊永鑄都會陷入沉思,時間飛逝,但記憶依然清晰。

「小時候,祖父對我很嚴厲,」熊永鑄說,在老人的意識里,家風非常重要,比如每餐吃飯前,必須先由長者上桌動碗筷,孩子們才能跟著吃,吃飯的時候,不能漏飯漏菜,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他很節約糧食,如果發現碗里有飯,他會嚴厲呵斥,要求我重新回桌,把碗里的米粒吃乾淨。」

儘管當時家裡條件不錯,但熊秉坤非常節儉。「家裡買回的青菜葉子上,有一些被蟲子咬過的洞,我準備把葉子揪掉,但被他制止了。」熊永鑄說,祖父拿出一把剪刀,把圓洞周圍的葉子慢慢地剪掉一圈,這樣,大部分葉子被留下來了。

在祖父的嚴厲管教下,熊永鑄的學習成績也一直不錯。除了嚴厲,熊秉坤對熊永鑄也有關愛和仁慈的一面,「有一次他去外地開會,我只是隨口說了一句想要個小禮物,沒想到他竟記在心上,回來後給了我一個驚喜。」

除了敬畏,他也很膜拜祖父,「他經常參加活動,會見名流,我覺得他知識淵博,很喜歡聽他給我講歷史,分析形勢。」

1968年冬,熊永鑄響應號召,到天門農村下鄉,因捨不得離開家人,熊永鑄有些傷感,臨行前,祖父勉勵他:不要哭,好好乾,以後肯定有機會回來的。

但是沒過多久,熊秉坤重病入院,熊永鑄趕回醫院照料,1969年5月,熊秉坤臨終前曾對熊永鑄說,「你爺爺一生都是血氣方剛。」意思是,希望孫子以後也要做像他這樣的人。

辛亥革命元勛熊秉坤長孫熊永鑄:祖父常告誡要自己克服困難,不給政府添麻煩 - 天天要聞

熊永鑄講述祖父事迹

告誡後人自己克服困難,不給政府添麻煩

處理完祖父的後事,熊永鑄就返回天門下鄉,此後每年清明節和10月10日武昌起義紀念日,他都會去「看一看」祖父,陪他「說說話」。

儘管身居要位,但熊秉坤生前從未以「打響第一槍」的功臣自居,經常教育後人要「坐得穩,站得直,行得正」,「這些教誨,我要在我們家族傳承下去,向一代代後人傳達。」

1974年,熊永鑄返回武漢工作,進入一家企業任職,後來從事管理工作,2005年企業經營情況不好,他便下崗了,他設法在一家民辦學校任職,幾年後,為照顧年邁的父親,他就辭職回到家裡,和父親生活在一起。

「有人跟我說:你是熊秉坤的後人,家裡有困難你可以找上級呀。」熊永鑄說,不少親友建議他向有關部門進行反映。但熊永鑄總是擺擺手婉拒,他說:「自己有困難,我自己想辦法克服,祖父經常告誡我們:不能找政府添麻煩。」

熊永鑄記得,祖父臨終前還特別交代,「到時候找有關部門報個喪,不要提要求。」

熊秉坤說,作為辛亥革命元勛的後人,自己特殊的身份,出門在外也經常是「自帶光環」,「別人介紹我時,總會加上一句話:他是武昌起義『第一槍』熊秉坤的孫子。」熊永鑄說,他為祖父感覺到自豪。

熊永鑄如今居住的長湖社區,距離祖父當年「打響第一槍」之地相距很近,步行十餘分鐘便可抵達,他經常走到這裡看一看。

2014年,為紀念熊秉坤誕辰130周年,熊永鑄參與編撰《共和先聲——辛亥武昌首義發難元勛熊秉坤紀念文集》,該書收錄了熊秉坤著述和輯錄的文章,他經常為遊客和青年講述這段歷史,勉勵大家擔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如今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強,我非常自豪,相信這一定也是我們的先輩所期望的。」熊永鑄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春秋篇—論生死管鮑之交30 - 天天要聞

春秋篇—論生死管鮑之交30

王室衰落,諸侯征伐,英雄五霸鬧春秋。三家分晉,列國爭強,戰國七雄分天下。今日我們說齊國。主要人物:管仲、鮑叔牙先前管至父為收買人心,向公孫無知推薦了管仲。此人生得相貌偉岸,精神俊爽,有經天緯地之才。管仲有一摯友名鮑叔牙,二人同去行商,到分金
老債王格羅斯本周衝擊美國郵票拍賣紀錄 原因:年輕人不玩了 - 天天要聞

老債王格羅斯本周衝擊美國郵票拍賣紀錄 原因:年輕人不玩了

財聯社6月11日訊(編輯 史正丞)曾被喻為美國「債券之王」的知名基金經理比爾·格羅斯(本名叫威廉·韓特·格羅斯)將在本周舉行一場盛大的郵票收藏拍賣,有望將美國的郵票拍賣價格紀錄翻一倍有餘。在被問及為何要把珍貴的收藏投入拍賣市場時,老債王直言不諱地表示:現在的小孩已經不玩郵票了。衝擊美國郵票價格紀錄受到家...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間煙火氣,我們曾經的生活是這樣的 - 天天要聞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間煙火氣,我們曾經的生活是這樣的

這裡是八十年代的南昌百貨大樓內部的照片,你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去百貨大樓買東西時的樣子嗎?這裡是八十年代南昌電視機廠生產調試線,當時誰家要是能有一台這樣的電視機,那是很了不起的,四十多年後的我們現在幾乎不再看電視了。
知縣屢次遭到上級為難,皇帝得知這件事後,最後將知縣連升數級 - 天天要聞

知縣屢次遭到上級為難,皇帝得知這件事後,最後將知縣連升數級

清朝時期,一知縣總被上級打壓,根本無法出頭。不僅如此,他還總是被人陷害。但即便被人欺壓,他也從沒有屈服過。當乾隆得知這背後的真相後,直接「出擊」,將這名被「欺負」的官員連升數級。直接高過了曾經欺負他的官員。實在解氣!這名官員為何總是被欺負?
縱覽熱點|「辛追夫人」數字形象被網友質疑是復原專家按自己面容復刻,湖南博物院:已關注到網上討論,感覺可笑 - 天天要聞

縱覽熱點|「辛追夫人」數字形象被網友質疑是復原專家按自己面容復刻,湖南博物院:已關注到網上討論,感覺可笑

製作/王悅 縱覽新聞見習記者 尹鑫  記者 尹鳴 近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開發布「辛追夫人」3D數字人形象。但有部分網友稱,「辛追夫人」的面容尤其是鼻子與主導該項目的中國顱面復原專家袁中標極為相似,懷疑專家是按照自己面容對「辛追夫人」的面容進行的復原。11日上午,湖南博物院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河北山海關:「百年山橋」道岔生產忙 - 天天要聞

河北山海關:「百年山橋」道岔生產忙

近日,隨著國內一些重要鐵路及地鐵項目有序推進,承接鐵路道岔生產任務的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工人們正保質保量加緊生產,助力中國鐵路交通建設。中鐵山橋始創於1894年,生產的道岔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6月11日,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道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