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家姓新說

2021年09月27日23:01:02 歷史 1893


雜家姓新說 - 天天要聞

雜家姓

對於馮都,馮岩,馮梅這些個名字,他並不認為好聽,兒子再三強調這些名字比他取得名字好聽一百倍,他說這是人家姓的好,馮姓好取名字。

兒子小強指著作業本封面馬小強三個字,這三字寫的再好,還是帶著土氣。

馮姓只有幾戶人家,是老家修水庫被移民過來的。馮姓人家戶少人少,因此在地方事務上少有發言權,而且他們似乎也不喜歡與人爭長短。

馬小強父親人稱馬大炮,典型農民作派,萬事喜歡爭個高低,拳頭硬,房裡兄弟多,勢力大。倚仗著家族勢力,馬大炮在地方上也是說的起話的人,大隊書記也做了二十多年。

馮姓人家移民來這個叫石陂的以馬姓為主的村莊時,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馬大炮剛剛當上了大隊書記。接到公社通知,馬大炮親自安排了一切,並且與馮姓當家人馮都結成了好友。馮都本來就是一個鄉村教師,離鄉背井,來到百里開外的石陂村,被安排做了石陂村的小學老師。

方圓十里八鄉,石陂是一個大村,有三百多戶人家,都姓馬。馮姓人家安頓下來後,馮都特意來拜訪了馬大炮,閑聊中,馬大炮說道:馮姓,馮字是二馬,你們馮姓是我們馬姓小弟哦,不然怎麼是二馬?馮都說,你們馬姓是馬服君之後,我們馮姓是姬昌之後,風牛馬不相及呀。

二人終究是沒有談到一塊。馮都臨走時告知馬大炮,學校的學生與村裡適齡兒童相差甚大,馬書記要多抓抓。馬大炮笑了:讀不讀書是各家各戶自己的事,再說了,讀書有啥好?天天窩在教室里念經,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浪費糧食來。不如去放牛,去砍柴呢。馮都老先生搖著頭走出了馬家。

馬大炮的兒子馬小強是馮都的學生,和馮都的兒子馮岩同學,也是村裡少有的愛讀書的孩子,馮都也喜歡他。因為孩子的關係,兩家來往不錯。馬大炮八個孩子,馬小強排行老五。馮都老先生對孩子們學習抓得緊,馬小強晚上就經常到馮家寫作業,時間長了,馬大炮不高興了,就對著要去馮都家的馬小強發火了,馬小強回過頭說道,爸呀,你沒文化,給我取個名都取不好,聽聽人家名字,馮都,紅色故都,馮岩,紅岩,馮梅,紅莓花兒開……這些馬大炮還是懂的,被馬小強噎的無話可說。本地口音里,紅馮同音。

馮都馮梅兩姊妹以及馮姓其他家庭的孩子讀書都不錯,後來陸陸續續有十幾個孩子考上了大中專,當上了國家幹部。尤其是馮都馮梅,考上了名牌大學,馮都後來走上了仕途,在省里做到廳級幹部。馮梅做了大學老師,留在上海。馮家幾戶人家漸漸成了方圓十里八鄉讀書出人才的典範。

馬家也就馬小強考上了大專,也從政,做了一個科級幹部。馬大炮的其他七個兒女在石陂,屬於人多勢眾,還是比較吃得開,靠著馬大炮幾十年的經營,兒女們在農村過的也還不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興起打工潮,馬大炮的孫子輩跟著外出務工,過年回來給馬大炮拜年,馬大炮就問了,在外面打工,怎麼樣?孫子們就說了,有文化跟沒文化差太遠了,後悔自己沒有讀好書。馬小強也從縣裡回家過年,這時跟著說了一句,當初我不讀書,不跟你一樣?馬大炮拿著手裡煙袋就要敲馬小強,想想還是把煙袋放下了,畢竟馬小強是他的光榮和驕傲啊。村裡面跟馬小強一輩的幾百號人,也就馬小強有文憑,做了國家幹部。其他的都在土地里刨食,還是馮都,還是馮都有眼光啊。去過馮家不?馬大炮問馬小強,馬小強說馮家被縣裡邀請去開團拜會了。

馬大炮站在門口,看著村東那幾戶馮家宅院,那幾戶人家,靜靜的佇立在那裡,猶如他們的族長馮都,溫文爾雅。

這時有人來叫馬大炮的孫子去打牌,過年了,圖個熱鬧吧。馬大炮揮揮手,孫子輩高興的走了。馮家怎麼就沒人打牌呢?馬大炮渾身不自在,卻也不能不佩服人馮家,幾戶人家移民,沒有被大族人家淹沒,靠的是啥?上世紀的農村,生存的第一法則就是人多勢眾,拳頭硬。現在馮姓人家不僅在石陂紮下根了,還有不少人在外成家了,開枝散葉,志在四方。

原來說馮家是雜家姓,可是馮家有自己的選擇和發展。馬大炮問馬小強,你說你的名字不好聽,當年怎麼不叫馮都給你改了?

馮老師說了,名字是父母取得,猶如身體髮膚,要改還得你來呢。馬小強說。

雜家姓新說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插柳 歲歲念情清明門前插柳的傳說 - 天天要聞

清明插柳 歲歲念情清明門前插柳的傳說

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會采一束新鮮柳枝插在門前,這是為什麼呢?從前的時候,在一個古老的小鎮,有個叫阿成的孩子,他和爺爺一起生活。爺爺是鎮上最懂節氣和傳統的人,每到清明節,他都會帶著阿成做各種特別的事,其中最讓阿成期待的,那就是在門前插柳枝。
為什麼張無忌不能把那麼多女孩都娶了? 又不是只能一夫一妻!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張無忌不能把那麼多女孩都娶了? 又不是只能一夫一妻!

是張無忌不肯收嗎?是人家不肯被收!張無忌自己想:「這四位姑娘個個對我情深愛重,我如何自處才好?不論我和哪一個成親,定會大傷其餘三人之心。到底在我內心深處,我最愛的是哪一個呢?」因為彷徨難定,於是「只得逃避」:「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盡想這些兒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文化中華·思政「新」講|文山故里高唱《正氣歌》 - 天天要聞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文化中華·思政「新」講|文山故里高唱《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清明前夕,江西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中心小學上百名師生前往愛國英雄文天祥陵園祭奠。帶隊老師為學生們講述了文天祥的故事,並鼓勵學生學習文天祥以身報國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刻苦學習、掌握本領,為中華民族復興奉獻力量。作者:黃和遜、王永鋼、陳啟道新華社音...
英烈不朽·青松下的守護者丨黃崖洞下的英烈守護者 - 天天要聞

英烈不朽·青松下的守護者丨黃崖洞下的英烈守護者

在太行山深處的黃崖洞烈士陵園,陵園守墓人80歲的趙乃堂如往常一樣,每天清晨都會拿起掃帚和毛巾,開始一天的守護工作。自1991年至今,他已在這片安葬著40多位黃崖洞保衛戰烈士遺骸的土地上堅守了整整34年。趙乃堂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曾為八路軍運送糧食、打掃戰場,參與了黃崖洞保衛戰後的烈士安葬工作。從小聽著英雄故事長...
李淵、李世民與李建成父子三人地府交心對話 - 天天要聞

李淵、李世民與李建成父子三人地府交心對話

李淵:二郎世民…李世民:請稱我太宗文皇帝。李淵:你做了皇帝,我也是你爹。李世民:若非你是我爹,你怎會有那般逍遙的太上皇晚年生活,生命的最後幾年還留給我三十幾個弟弟妹妹!李淵:二郎,這都是做戲,都是你這小子逼朕的!李世民:你我之間,錯的是父皇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 天天要聞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希伯,中譯全名漢斯·希伯,筆名亞細亞人,德國人。1897年6月13日出生在原奧匈帝國的克拉科夫,後定居德國,讀大學,加入德國共產黨。
民國湘西惡匪徐漢章 - 天天要聞

民國湘西惡匪徐漢章

民國時期,由於軍閥混戰,加上經濟落後的原因,湖南湘西地區匪患嚴重,《烏龍山剿匪記》、《湘西剿匪記》等電視劇裡面講的就是湘西土匪。
跨越千里 湖南河北兩地軍地攜手助左權與母親「重逢」 - 天天要聞

跨越千里 湖南河北兩地軍地攜手助左權與母親「重逢」

3月21日,左權將軍外孫沙峰與當地軍地領導、基幹民兵共同為左權母親張氏掃墓。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陳宗昊 通訊員 丁時偉 報道春寒料峭的3月,一場跨越時空的祭奠在淥水之濱與太行山麓間深情演繹。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和左權將軍誕辰120周年之際,3月21日至24日,湖南省醴陵市與河北省邯鄲市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