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1年5月14日深夜,宋慶齡病情突然惡化,在黨和國家領導人前來探望之時,她在病床上提出入黨的請求,5月15日下午,鄧小平參加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上,會議一致通過批准宋慶齡為中共黨員,同時建議宋慶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
圖 鄧小平毛主席
16日下午,鄧小平親自到宋慶齡寓所探望,祝賀她加入中國共產黨,宋慶齡聽後,臉上浮起微笑,虛弱地點了點頭。
鼎立支持解放軍
1945年10月13日,《雙十協定》簽訂後的第三天,蔣介石向國民黨各軍區司令長官發出密令:
此次剿共為人民幸福之所系,務必以往抗戰之精神,遵照中正所定《剿匪手本》,督勵所屬,努力進剿,迅速完成任務,其功於國家必得膺賜,其遲滯貽誤者當必執法以罪,希轉傷所屬剿共部隊官兵一體悉尊為要。
1946年6月,蔣介石公開撕毀《雙十協定》,悍然發動內戰,進攻中原解放區,7月20日,毛主席號召:
「全黨同志和全解放區軍民,必須團結一致徹底粉碎蔣介石的進攻,建立一個獨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
圖 毛主席蔣介石
宋慶齡一直希望中國走上「和平、民主、團結的道路,從而達到天下一家的理想」,但是她太了解蔣介石,當內戰撲面而來之時,她毫不猶豫地加入反內戰革命之中。
7月25日,宋慶齡發表聲明:國民黨反動派挑起的是一個「無法取得勝利的戰爭」,因為「農民擁護的是共產黨」,「呼籲中國兩大黨和其他黨派的領袖們,立刻建立聯合政府。」
1945年12月,宋慶齡把自己的「保衛中國同盟」改為「中國福利基金會」,持續為解放區提供物資、醫藥。
圖 毛主席
面對的宋慶齡的鼎力支持,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永遠銘記在心,1946年12月17日,周恩來致函宋慶齡,轉達了毛主席和延安同志們對她的思念,感謝她為解放區人民所做的努力,稱她是人民的驕傲。
隨著內戰的全面爆發,國民黨和共產黨展開生死較量,國民黨在美國的支持下,擁有四百萬美式裝備的大軍,而中國共產黨卻是「小米加步槍」。
1948年5月1日,五一勞動節當天,中共中央發布《勞動節口號》,中國共產黨根據自己對時局的判斷昭告天下:
「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社會賢達人士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圖 毛主席親筆信
號召一經發布,立即引起社會各界民主人士和無黨派人士的熱烈響應,許多民主黨派領導和無黨派人士從四面八方涌到延安。
到了年底,國民黨統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全面崩盤,蔣介石的統治已經是風雨飄搖,危在旦夕。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勢不可擋之勢取得遼瀋戰役、淮海戰役的重大勝利。
力邀宋慶齡北上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勝利已是大勢所趨,中國共產黨積極籌備新一屆政治協商會議,聚集各界民主黨派人士和團體、無黨派人士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在這重要的歷史時刻,毛主席沒有忘記一直對中國共產黨鼎立支持的宋慶齡先生。
1月19日,毛主席和周恩來河北的西柏坡聯名向宋慶齡發出電報,盛邀宋慶齡北上參加新政協會議,內容如下:
圖 孫中山宋慶齡
宋慶齡先生:
中國革命勝利形勢已使反動派瀕臨死亡末日,滬上環境如何,至所繫念,新一屆政協會議即將在華北召開,中國革命歷盡艱辛,中山先生遺志迄今始告實現。至祈先生命駕北來,對如何建設新中國已予以指導.....
此時的上海,形勢更加惡劣,國民黨反動派正在垂死掙扎,手段更加殘忍,行為更加猖獗,大街上警車、警察頻繁出沒。肆意抓捕共產黨員和愛國人士,報紙上連篇累牘的都是槍斃「共產黨要犯」的消息。
圖 毛主席在天安門
同時一些國民黨政要不願意離開大陸,但是受到特務的脅迫和威脅,就連「國母」宋慶齡也未能倖免,受到特務的特務的跟蹤監視。
中共中央對宋慶齡的安全十分重視,對她北上參加政協會議採取極為謹慎的態度,並做了十分周詳的安排,就連這封電報,還是附在中共中央發給在香港的華南分居領導人方方等人指示電之後,並要求他們想發設發把這封電報送給宋慶齡。
並特別要求:一、必須秘密,不可冒失行動;二、務必徵求孫夫人完全同意,如有危險,寧可不動。
圖 政協會議
接到任務後,華北分局領導經過認真商討,提出一個周詳方案,先派地下戰鬥經驗最豐富的華克之赴上海把宋慶齡接到香港,然後由何香凝陪同宋慶齡北上。
隨後,華克之辦成一個富商,來到上海,找到宋慶齡的秘書呈上電報,當宋慶齡看到毛主席和周恩來的電報,心情久久不能平息,字斟句酌讀了一遍又一遍,不僅從字裡行間讀出毛主席對自己的尊重和深情打動,又為中國革命終於即將取得偉大勝利而欣喜。
但是北上之事,宋慶齡卻有自己的想法。2月20日,宋慶齡用英文寫下《致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的親筆復函。
親愛的朋友們:
請接受我對你們友善來信之深厚的感謝,很抱歉,由於炎症及高血壓,正在診療中,不克即時成行。
但我的精神永遠跟隨你們,我深信在你們的英勇領導下,這一章歷史將於最近將來光榮完成。
宋慶齡雖然不能北上,但是她正如她所說:「我的精神永遠跟隨你們」,此時,國民黨政府已經日薄西山,不斷轉移、破壞國家資產,宋慶齡為了給新誕生的中國留更多的物資和資金,儘快恢複發展。
她不顧危險,多次組織中國福利基金會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上海臨時聯合救濟會合作,與國民黨作鬥爭,並取得很好的成效。
後來,她在上海混亂不堪的情況下,爭取到大量麵粉、大米、奶粉等物資,這批物資為上海新政權初期克服供應困難提供了不少助力。由於局勢混亂,她派人聯繫趙朴初,將這批物資妥善安置在上海寺廟、廟堂里。
5月27日,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一到上海,就四處打聽宋慶齡的下落,並專門派出警衛,把她安置到安全的地方。
圖 毛主席
接著,陳毅和潘漢年親自登門,為這位解放區給予巨大物質支持的偉大戰士致予崇高敬意。
看到陳毅,宋慶齡也十分高興,道:
「解放了就好,國民黨的失敗是我早已預料到的,因為它敵視敵人、壓迫人民,與人民作對,共產黨取得勝利是必然的,因為它才是代表人民,為人民謀福利。」
1949年7月1日,這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二十八周年紀念日,6月30日晚上,華北統戰部特意舉辦慶祝大會,宋慶齡在鄧穎超和廖夢醒的陪同下出席大會,會上,陳毅發言後,宋慶齡因身體不適,由鄧穎超代替發言。
1949年6月15日,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開新政協籌備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參加會議有134人,包括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各界民主人士、少數民族和海外華僑代表。
新中國即將成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即將召開,中共中央專門派鄧穎超前往上海迎接宋慶齡女士北上。毛主席特意為宋慶齡親筆寫了一封信。
圖 宋慶齡
宋慶齡先生:
重慶違教,忽進四年,仰望之城,與日俱積....
周恩來也給宋慶齡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
滬濱告別,瞬近三年,每當蔣賊肆虐之際,輒以先生安全為念.....
6月25日,鄧穎超帶著毛主席、周總理的親筆信,千里迢迢從北京來到上海,在此之前,廖夢醒已經轉告中共中央邀請她北上共商國是之意。
廖夢醒把中央的話轉訴給宋慶齡後,宋慶齡卻陷入沉思,臉上路出為難之色,1925年孫中山先生就是在北平去世的。宋慶齡對廖夢醒說道:「北平是我傷心之地,我擔心.....」
廖夢醒勸慰道:「北平已經今非昔比,如今已經成為新中國的首都,鄧穎超女士代表毛主席和周總理專程來迎接你。」
鄧穎超到上海後,沒有任何猶豫,直奔宋慶齡寓所,兩位老戰友再次相逢,喜不自勝。
圖 宋慶齡鄧穎超
當宋慶齡讀到毛主席和周恩來的親筆信,字裡行間充滿著對她的期待和敬佩,給她帶來極大的感觸,最終,她決定克服自己,和鄧穎超一同北上。
她對鄧穎超說道:「個人感情事小,國家大計事大,我接受毛主席和周恩來先生的邀請。」臨行前,宋慶齡特意叮囑鄧穎超不要舉辦什麼歡迎儀式,也不要到車站迎接。
北上之行,到站迎接
為了迎接宋慶齡北上,中共中央做了周詳的安排,在鄧穎超女士來上海之時,就吩咐上海市市委在宋慶齡女士北上時,要做好護送工作,7月1日,又專門指示上海市鐵路管理局,準備好頭等卧車以備宋慶齡北上之用。
北上之時,專列直達南京,從南京到北平,8月3日,周恩來親自到宋慶齡在京住所查看。
8月26日,得知宋慶齡即將北上的消息,毛主席非常高興地說道:「鄧穎超北上之行,出色的完成了黨中央交給他的任務。」說完,毛主席就開始翻看日曆,板著指頭開始算宋慶齡什麼時候能夠到達北平。
圖 宋慶齡鄧穎超
28日下午,宋慶齡即將抵達北平,毛主席提前起床,匆匆吃過飯後,就換上一身淺色衣服和平常不大穿的皮鞋,來到北平火車站迎接宋慶齡。
等在火車站的還有朱德、周恩來、董必武、何香凝、郭沫若等人,隨著一聲汽笛聲,一列火車吐著白霧緩緩到達車站,這時,毛主席立即扔掉手中未抽完的香煙,向火車走去。
火車緩緩停下後,宋慶齡在廖夢醒和鄧穎超的陪同下,緩緩走出車廂,這天,宋慶齡特意穿上黑色旗袍,圍著一條白色紗巾,端莊素雅,樸素大方,她緩緩走到車門,毛主席立即迎了上去,伸出雙手。高興地說道:「歡迎你、歡迎你,一路上辛苦了。」
圖 宋慶齡鄧穎超
看到毛主席,宋慶齡十分吃驚,她沒想到會有如此隆重的歡迎儀式,毛主席竟然在百忙之中親自迎接,宋慶齡欣喜地說道:「謝謝你們的邀請,我首先先向你的表示祝賀,祝賀中國共產黨在你的領導下取得偉大勝利。」
毛主席回道:「歡迎你來和我們共同籌建新中國的大業,我們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向你請教呢。」
看到毛主席這麼客氣,宋慶齡連忙表示:「你們已經做得很好了,我願意為建立新中國這項偉大事業盡自己綿薄之力」。
隨後,周恩來和朱德等人紛紛向前和宋慶齡握手,對她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晚上,毛主席特意在中南海設宴款待宋慶齡,為她接風洗塵,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參加。
在宴會上,一向不善飲酒的毛主席卻頻頻向宋慶齡敬酒,賓主盡歡,毛主席向宋慶齡說道:
「歡迎你來北平,你為中國革命立下汗馬功勞,為中國共產黨做出巨大貢獻,是一位傑出的女性,我們歡迎你能和我們繼續合作,共商國是,把中國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為我子孫後代能夠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生活乾杯。」
圖 宋慶齡毛主席等人合影
毛主席的一番肺腑之言,宋慶齡十分感動,說道:
「感謝你們派鄧穎超女士專門到上海來接我,感謝毛主席、周恩來、劉少奇先生專門到車站來接我,感謝毛主席設宴歡迎我,今後,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之下,我會繼續為新中國的建設做貢獻。」
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勝利召開,宋慶齡當選為大會主席團常務委員,在會議上,宋慶齡作為特邀代表在會議上發表講話,講話內容除了對共產黨的讚許,還有對毛主席個人豐功偉績的肯定。
講話結束後,會場內響起雷鳴般的掌聲,9月30日,毛主席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宋慶齡、劉少奇、朱德、高崗等人當選為副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古老的北京煥發出新的生機,中國歷史即將翻開新的一頁,三十萬被壓迫的人民群眾從四面八方涌到天安門廣場,共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宋慶齡隨著毛主席登上天安門城樓。
圖 毛主席宋慶齡在天安門上
15時整,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慶祝典禮開始,毛主席用洪亮的聲音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
隨著毛主席按動按鈕,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隨風飄揚,宋慶齡站在天安門城樓上,仰望著徐徐上升的五星紅旗,眼淚逐漸氤氳在眼眶裡。
此時,中央廣場上矗立著孫中山的巨幅畫像,宋慶齡心緒萬千,中國革命歷經千難萬險走到今日,不容易,中國人民歷經百般折磨走到今日,不容易,孫中山先生的意願,在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歷經二十八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在今日終於得以實現。
這次北平之行終於撫平宋慶齡心中的那抹傷痛,對北平擁有了一個全新的印象,她在上海廣播電台《華北之行的印象》寫道:
我這次到北京的感受,與我1925年所經歷的有著天壤之別,那時候北平這座歷史古城還是帝國主義的基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宋慶齡擔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家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位,在幾十年的戰鬥生涯中,宋慶齡和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共患難,同甘苦,結下深厚感情。
圖 政協會議宋慶齡與人合影
新中國成立後,他們相互支持,砥礪前行,為新中國的建設立下汗馬功勞,
建國後,毛主席經常就國際、國內的重大問題與她交換意見,宋慶齡也經常就國家建設表達自己的看法,兩人在政治上推心置腹,生活上互相關照,相互來往。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宋慶齡悲痛不已,不顧自己年事已高,兩次去毛主席的追悼會悼念,並敬獻花圈,1978年,毛主席逝世兩周年後,宋慶齡飽含深情地寫下《追念毛主席》一文,以此來記念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