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2021年09月06日18:43:06 歷史 1832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



——亞里士多德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界面的迭新,人們在提升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在逐漸注重對精神價值的關注。首當其衝的,是對理想居所的不舍追求!

尤其是在如今迅猛發展的城陽,愈來愈多的人以近乎挑剔的嚴苛標準,去求索理想的居所該有的樣子。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台地何以尊崇?翻開二十四史,通篇寫滿了答案!

高台以絕塵,台地建築自古為尊。從大明宮長樂宮、紫禁城、布達拉宮等威儀權貴之地,到阿爾多布蘭迪尼莊園、盧浮宮,再到聖彼得堡,都以高度檢閱世界。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如果你去過故宮,立在那宮殿門前台階之下,會油然頓感台地之上的雄偉壯闊。這不僅代表著皇室威嚴,更是一種令人嚮往的生活方式。這便是台地的尊崇,它源自千百年來東方文化血脈里的禮制,時至今日,仍能感受其跨越時光而來的厚重。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台地之上,層層遞進,每一步涵養歸家禮制的步步高升,台地建築本身就是尊貴的代名詞。居於台地,方是人生進階時刻,高端圈層身份與地位的表達。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台地建築在文脈上的尊崇,僅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台地依託山體登高,天然賦有的居住舒適感,這也是從根本上讓台地成為皇室建築的原因。

白雲山片區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坐擁白雲山公園、虹子河水庫、馴虎山森林公園,從而具備了打造高品質住宅區的天生條件。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和達·和園以高瞻遠矚之戰略眼光,落子白雲山,依託白雲山天然山體肌理,尊重自然原貌,堅持營造而非建造,因地制宜,還原居者身份氣度,打造極具儀式感的純粹低密台地社區。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不同於千居一面的建築規制,免於現今平地建築的俗套,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衝擊,以「高人一等」的地位象徵感觀,風景畫面更有層次,採光、防潮防濕以及私密性等方面更勝一籌,全方位顯露人生格局與高度。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高知階層總是青睞「被仰視」,不可複製的稀貴,方能匹配其身份。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因為不是每一塊土地,皆能打造台地建築,台地建築本就需要苛刻的自然條件;更何況如今低密產品愈發珍罕,台地住區本就在市場上難得一見,如今純改善低密台地住區的雙重珍罕,更具有不可複製性。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選擇台地住區,不僅是審美意趣的一致認同和人生高度的共同享有,更保障了改善住區的純粹性。往來都是城市精英人士、高知階層,如此高端人脈圈層無疑是最寶貴的財富。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鄰里知交,出入皆人物,對談中創造豐富契機。圈層世家交好,也帶給下一代純粹生活環境和更高人生起點。

而這,則與和達·和園秉持的產品觀不謀而合,尊重土地,堅守客戶邏輯,一路之隔九年制第六實驗學校白雲山學校,高質成長圈,濡染孩子良好品行,修養高階人生軌跡,承啟上乘世代之家。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同時和達·和園社區內部規劃約5000㎡生鮮mall(規劃中),便捷享受居家生活;社區旁即享約12000平方米體育中心(規劃中),三五好友隨時享受運動的樂趣,讓日常生活的品質感與舒適感相互契合。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和達·和園純改善低密台地住區,是白雲山原生態台地的限定美學藏品,更是臻獻更好城陽人的至美禮物。建面約99-160㎡寬境闊邸,敬迎收藏。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當我們追求改善時,真正需要改善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 天天要聞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這是位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舊址(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西安7月10日電(記者白旭、婁琛、張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的舊址展館80多年後於10日在延安對公眾開放,展示了當時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和服務根據地經濟發展應用的各種科技。 1940年誕生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7月10日,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外籍人士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獎,其中,5人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友好使者獎,3人獲傑出成就獎,1人獲終身成就獎。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蘭花獎秘書處供圖蘭花獎頒獎典禮由中國外文局主辦。該獎旨在表彰獎勵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 天天要聞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它們的發源地,無不是嚴苛的律法、排他的信仰、激烈的教義碰撞。可一旦漂洋過海,走到中國,全都變了口氣。佛教講空性,基督教講仁愛,伊斯蘭教講忠孝,宗教原來的「邊界感」在這裡變成了「隨和感」。中國沒有強壓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 天天要聞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在給曹叡辦完葬禮之後,接下來,魏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小皇帝曹芳在位,郭太后坐鎮後宮,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的時代。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司馬懿能夠在曹叡臨終之前,第二次當上輔政大臣,這其實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如果沒有孫資、劉放的神助攻,以曹叡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 天天要聞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7月9日,與會嘉賓出席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新華社濟南7月10日電 題: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新華社記者褚萌萌、張武岳、田穎今年初,來自克羅埃西亞的計算機科學專家布蘭科·巴隆作為「齊魯訪學駐研計劃」的首位訪問學者來到山東曲阜尼山,在中國先賢孔子故里深度研修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